陳曦
摘要:當前,消防法治日趨完善,但在法治建設中仍存在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配置不足、消防監督執法人員自身素質不過硬、企事業單位消防法治意識淡薄、相配套法律法規的不足等問題。通過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中實踐,提出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加強培訓,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消防法治意識,改善執法環境,及時更新相關指南等措施,把消防執法水平提到一個更高層次。
關鍵詞:消防監督;消防法治;消防法;消防培訓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1)06-0085-02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消防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監督條例》是國務院于1957年頒布的,2019年修正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正式實施,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做了進一步完善修改并施行。消防執法在規范化程度和執法質量上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短板。消防法治建設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和保障,本文基于筆者參加消防監督工作以來的實踐經驗和深入思考,對消防執法規范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探究,從而得出比較合理的措施和改進方向。
一、消防法治建設中現存問題分析
(一)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配置不足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內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高層建筑等呈大量增加的趨勢,同時,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家庭式作坊、小商店等場所隨之增加,這種發展背景給消防監督檢查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由于消防救援大隊的干部數量普遍偏少,轄區面積大、各類場所雜、火災隱患多等特點可能會帶來消防監督檢查時間不充分、內容不細致、結果不理想,給消防法治建設帶來了挑戰。
(二)消防監督執法人員自身素質不過硬
消防監督執法需要大量運用法律、規范,專業知識從掌握到熟練運用需要一定的積累和實踐,而部分新進入執法領域的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與自主學習時間不足,業務水平不強,到社會單位監督檢查時,可能存在“抬頭看應急燈,低頭看有煙頭”,只能發現滅火器未年檢、電氣線路未按照規定敷設、疏散指示標志損壞等一些表面的火災隱患,導致執法不規范,檢查隨意性大,不能及時排查消除火災隱患。
(三)企業、事業單位消防法治意識淡薄
消防安全無人不涉、無事不涉、無時不涉。實際上,一些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于消防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存在僥幸心理[1]。部分經營者消防法治觀念淡薄,認為單位職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單位防火工作,是消防救援部門的職責,只要大火燒不到自家,根本不管單位消防安全制度的實施和職工消防安全素質如何。在檢查中還發現,部分經營者錯誤地認為做好消防工作就是簡單購買幾具滅火器,安裝幾個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就足夠了,開展消防安全培訓不能見到短期效益,無關大局,導致消防安全意識不夠。一旦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工作就處于消極被動局面,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日漸減弱,更為甚者的是消防器材在第一次購買后從不維護更換,安全制度得不到落實,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
(四)配套的消防法律法規不足
近年來,消防行政執法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執法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行政訴訟案件,其中以行政處罰決定案卷和火災事故調查結論類居多。通過理性分析工作所接觸的案例,不難發現一些規律和存在的普遍問題。發生行政訴訟時,消防救援部門能熟悉參照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為主。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中國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法律效力并不太高,行政訴訟案件的受理范圍和程序各地又有所不同,而各種訴訟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所以會存在爭議,給消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二、消防法治建設的路徑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
進一步完善消防法制,在立法中體現治理理念。2021年4月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順應改革的潮流,很好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對深入做好消防“放管服”工作更加明確,對做好當前的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認識更加到位。在消防執法規范化建設中,加大推行指導性的法律法規的實施,建議推行“治理”這一概念[3]。執法人員要充分理解消防法律法規,加強法治觀念,規范日常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同時對執法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及時公開,執法程序透明公正,建立強大的公信力。
(二)加強培訓,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
著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作風優良、業務水平高的消防執法隊伍,提升消防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優化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的配置,加大業務水平培訓時間,并定期組織考核,檢驗培訓效果。培訓形式采取多樣化,除視頻授課外,舉辦全員參與的面對面培訓班,詳細點評執法案例等;尤為重要的是定期扎實開展監督檢查業務實操訓練,采取全員組隊競賽的方式提高積極性和參與率,從而提高每一位消防行政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切實履行社會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職責。
(三)提高消防法治意識,改善執法環境
以往的火災案例教訓,常常都是由于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消防管理缺失造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和第二十八條,分別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做出明確的要求。同時,《消防法》第六章對社會單位的法律責任也有詳細規定。但其中對于造成火災事故發生的責任追究只有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任何規模火災的發生,都有可能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個人認為相關法律中對火災事故的主體責任追究應該再進一步進行細化,社會單位從切身經濟利益等考慮出發,會進一步重視消防安全,防患于未然。
(四)推動部門,發動群眾
近年來,“防火工作是消防救援機構一家之事”的觀念稍有改變。權力有邊界,民力無窮竭。消防救援隊伍的防火職能,是作為主力軍的力量,好鋼用到刀刃上,不能把所有的隱患都交給消防救援機構去監督執法。監督執法要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人民群眾等都真正參與進來。
要強化消防宣傳,讓人民群眾成為防火工作的主力軍。“西城大媽”“朝陽群眾”都是響當當的群防群治力量體系的標志,個人認為我們消防救援機構也可以借鑒。第一,培養一批精英志愿者。把他們培養成為半個專業力量,發現屬實的火災隱患,就可以舉報到96119,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接到舉報信息后,消防救援機構及時向主管部門移交相關火災隱患信息,力求及時、順利整改。第二,組建社區老年人防火宣傳小分隊。退休老人有其獨特的優勢,對社區里面諸如樓道堆放雜物、存放自行車、電動車,電動自行車上樓,樓道的常閉式防火門用雜物支開,住戶窗戶設置不能從內部開啟的鐵柵欄等行為,都有奇效。他們既能依靠自身力量整改火災隱患,也能協助派出所、社區整改火災隱患,機動靈活,效果顯著。第三,培養社區、農村懂防火知識的“明白人”。社區、農村工作者是新時代的“里正”,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社區居民、村民十分信任他們,每個社區、行政村多培養幾個消防“明白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及時更新相關指南
要隨時關注國際和國內消防工作各個領域新標準、新技術的開發和使用,消防法律法規的與時俱進才能持續完善我國消防事業的法治建設工作。同時,消防的法治建設需要根據我國的城市發展現狀,及時編制消防專項規劃,完善配套的公共消防設施,及時執行新的技術和標準規范,保障人員的安全疏散和逃生。通過近兩年消防車通道專項整治的要求,為開展消防救援等工作留足、留夠作業空間,使城市消防系統的構建更加地完善,也更好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合理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的成熟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法治化水平高,消防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走在了世界前沿。判例是指曾經的判決結果有著法律一般的效力,對同類案件有約束意義。英國消防執法按照以往的類似事故處理方式來處理,不斷豐富的消防判例為英國消防法治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每年都進行公布的一定數量的指導案例也為我們豐富日常執法依據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但是,鑒于典型監督執法案例的形象性,涉及消防行政執法領域的典型案例卻很少。所以筆者認為,為供消防監督執法部門工作的實際使用,建議制定并公布完整的消防執法指導案例,這些也可為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提供佐證[4]。
三、結語
文章提出的消防監督執法人員配置不足、消防監督執法人員自身素質不過硬企業、事業單位消防法治意識淡薄和配套的消防法律法規不足都是不容忽視的消防法治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進一步修正為消防法治工作提供了進一步的指導,建議加大對應的宣傳力度,以便于更好地貫徹和實施。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優化消防法治建設工作,我們才能站在新的起點,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十六個字總要求,全力以赴投身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中,永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消防執法部門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使監督執法工作公開化,接受社會單位和轄區群眾的監督,公平、公正、公開執法,把消防執法規范化水平提到一個更高層次[5]。
參考文獻:
[1]王碩.我國消防法制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相應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7(11):128+130
[2]孔濤.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的理論探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90-92.
[3]高瑞祥.淺析消防治理理念[J].法制與經濟,2018(05):18-19+28.
[4]佘小建.我國消防執法體制法制化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5]范楊.關于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現狀的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17(09):52-53.
作者簡介:陳曦(1985-),女,碩士研究生,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火災預防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