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漢

現(xiàn)代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很多人在體檢時會有意識地進行胃鏡檢查。但一檢查,很難見到“胃、十二指腸未見異常”的正常胃鏡報告。據統(tǒng)計,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檢出率高達80%~90%。
什么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什么情況下需要治療呢?
慢性淺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胃黏膜慢性炎癥。與萎縮性胃炎不同,慢性淺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縮性改變,黏膜層以漿細胞及淋巴細胞等慢性炎癥細胞為主。
慢性淺表性胃炎可由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
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其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診斷主要靠胃鏡及鏡下病理活檢及幽門螺桿菌檢測。
據統(tǒng)計,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檢出率高達80%~90%。事實上,很多胃鏡報告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可能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或是精神壓力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癥。
至于慢性淺表性胃炎需不需要治療,應該根據患者有沒有癥狀來決定。
對于只是胃鏡檢查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但本身沒有任何癥狀的患者而言,無須治療。但如果患者有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泛酸或惡心、嘔吐等癥狀,則需要對癥治療。
對于部分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來說,要不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也要視癥狀而定。無癥狀者無須治療,有癥狀者需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這樣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還可以減輕胃黏膜慢性炎癥,從而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還能預防胃黏膜萎縮,從而降低胃癌的發(fā)生率。
此外,部分患者因知道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關系,可能會產生恐懼心理,他們即使沒有胃腸癥狀,也會強烈要求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對于這類病人,可以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幫助他們消除心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