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曄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同的建筑風格層出不窮,建筑物的樓層也變得越來越高。這些現象代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上升,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樓層的不斷增高也帶來了很多不同的問題,高層建筑的消防問題一直是最需要重視的安全隱患,本文就高層建筑消防的隱患以及防火的監督對策做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隱患;防火監督;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1)06-0127-02
高層建筑火災頻出給我國的消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高層建筑中用電、用火太多,安全隱患大,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釀成重大的火災。如2019年12月21日7時左右,陜西西安某大廈C座10樓一戶民居發生火災,現場火勢兇猛,大火造成2人死亡;2019年12月23日凌晨3時,湖南長沙勞動東路某小區發生火災。由于煙霧過大,不少居民出不了門只能在屋內等待救援。不幸的是,有一家兩口本應在15樓的房間內,然而卻在24樓被發現,事后送醫無效身亡。無數慘痛的教訓表明,探索高層建筑火災的救援策略非常重要。
一、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的特點
(一)火災隱患多,嚴重危害住戶的安全
高層建筑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層數高,因此也導致了高層建筑的電梯井、電纜井以及管道較多。這些空間在平時看來是十分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變成了危險區。火災發生之后產生很大的煙霧就很容易形成“煙囪”效應,而且由于樓層越高“煙囪”效應越明顯。很容易造成煙、火快速向上蔓延。加上高層建筑的水平通風管道很多,煙霧、火勢極其容易沿著夾縫、走道以及管道等水平方向擴散,這就致使高層建筑一旦形成火災并且失控的話就十分容易形成立體火災,造成大面積的傷亡以及損失。
(二)火情擴散速度迅速
管道、空間以及夾縫的變多讓原本可以控制的火災變得不易控制,這些問題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火災蔓延率,這直接影響到救援工作的開展,蔓延率越快那么救援的時間也會變得更短。高層建筑的類型有很多,不管是住宅樓或者是賓館、商場或者是游戲活動場地,它們的使用功能也非常多元,而且它的裝飾也非常繁華,可燃物也會變得非常多。據統計,一般高層房屋的火災荷載密度最高可以達到3560kg/m2 ,而高級酒店的荷載密度最低可以達到4560kg/m2,即高層房屋室內一旦發生了火災,極容易在比較短的期限內形成大范圍火災。
(三)疏散高層建筑中的人員困難大
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十分重要,高層建筑結構復雜、功能多樣、人員雜亂。居民平日很少關注到疏散通道的情況,或者是很多人都對自己居住或者是參觀的建筑的緊急疏散通道沒有了解,在發生火災時,人員密集對疏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另外,很多居民經常堵塞緊急通道用來堆放自己的雜物,這樣雖然方便了自身的生活,也給自己的生命埋下了隱患。由于疏散時整個建筑內溫度高、煙霧多,能見度低,經常發生因擁堵造成的踩踏傷亡事故,有的人甚至因恐慌而跳樓。此外,在正常情況下,被困人員如果在濃煙中停留4-5分鐘,就有死亡的危險,因而高層建筑火災極易造成人員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傷。
(四)建筑層數越高,撲救難度就越大
建筑物樓層的增多也導致救火的難度增加。首先,建筑物樓層高度相對較高,當發生火災事故時,通常都會使用登高機對火勢進行撲救,然而登高機的位置高度有限,也就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所以,救援工作就主要依靠室內的樓梯和消防電梯來進行滅火,消防隊伍中人員衣服較為厚重,設備也相當的重,一旦使用樓梯登高進行滅火,就很容易造成體力不支,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能影響到救援與搶險。不僅如此,火災發生之后會導致整個建筑的停電,高層建筑的內部本就比較封閉,停電加上火災時的煙霧就會導致能見度下降,對救援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高層建筑消防隱患
(一)建筑材料的設計和施工操作不規范,留下“先天性”火災隱患
很多火災的發生都是因為建筑的設計和施工不規范,一些高層建筑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防火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為了節省投資,擅自改變設計,減少建筑消防設施,從而留下“先天”火災隱患。比如防火防煙分區不當,分隔不嚴,沒有防煙設施,封閉式樓梯間和防煙樓梯間存在諸多問題。一些建筑商在建筑時覺得這些問題無所謂或者為了節省材料節省開支而不重視,但是這些卻是發生火災的主要元兇,等到火災發生之后,造成的損失也遠遠大于此前所節省的開支。
(二)裝修裝飾、用火用電造成火災荷載過大
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導致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不斷的變高。這在住宅的裝修上面就有很明顯的體現。裝修采用大量易燃或可燃物用于裝飾材料和商品陳列,如天花板、墻布(紙)、窗簾、地毯、沙發等等也是導致火災發生的元兇之一。這些材料雖然有的已經經過了阻燃處理,但是一旦發生火災仍然會被燃燒,并且大量的易燃物品會導致濃煙加劇釋放并且這些煙霧通常是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也會導致中毒。造成火災的另一個元兇就是空調、熱水器、冰箱、電視、電腦等各種大功率電器和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必需品,用電量急劇增加,電器超負荷運行,這些都給高層建筑埋下了重大火災隱患。
(三)高層住宅建筑建設概況及存在問題
高層建筑建設還存在很多消防設施都已經損壞或者丟失的現象,固定消防設施沒有定期維護,有很多的缺陷卻沒有得到更換。還有的消防設施的廠家已經破產或者施工單位已經找不到,這些售后修復工作都無法進行。不僅如此,有的管理人員甚至不會用消防設施,只拿消防設施當擺設,不僅自己不熟悉還沒培訓其他人員,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四)高層住宅住戶意識隱患
現代的高層建筑主要分兩種一是純住宅區二是商住綜合建筑,其主要特點就是人數比較多、業主道德素質不一樣。在日常的住房過程當中,很多業主或者出租房租戶的消防安全防護意識比較薄弱,而且并不能認真的遵循國家的相關規定,在用電用火的過程中隱藏著很多比較大的安全問題,例如在規定的吸煙區域外面吸煙、隨手亂扔沒熄滅的煙頭、在樓道或者室內給電動車充電等等,這些行為往往都會減少用電用火的安全性。
三、增強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監管機制
商場著火的事故層出不窮,商場是人員十分密集的場所,如果發生了火災很容易造成人員恐慌,更嚴重的可能會發生踩踏事件,因此商場等單位應該加大消防宣傳,給每一位員工培訓消防知識,讓他們能夠在發生火災的一刻不會慌亂保持清醒,并且能夠幫助消防員疏散人群。另外,單位還應該對其消防設施進行整改,著力提升建筑消防設施的質量以及維修保養機制,保持并且盡量提高整個消防設施的水平,在火災來臨之際不會拖后腿。對于技術、質量不過關的設施堅決不用,信譽不好的維修單位也堅決不用。加大維修檢察人員的管理制度,提高整體人員的素質。
(二)加大對消防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消防安全素質
很多學校每學期都會進行消防演練,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在真正的火災到來之時能井然有序的進行疏散,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因此,消防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一定不能減少也不能敷衍了事。消防部門要積極運用各種措施進行消防安全的宣傳。還可以去學校、商場以及小區等人員聚集的地方為人們進行消防安全的普及并交給居民以及學生如何運用消防設施,盡最大的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也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進行宣傳的時候要著重強調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火災起初的撲救方法、消防設備使用方法等基本常識。社區、街道應當組織并開展消防演練活動,增強大家對消防設施操作的熟練程度,開展關于消防常識和疏散救援的培訓,提升高層建筑內人員的應急滅火能力以及自行逃生能力,加大對逃生知識的普及力度,從而減少火災發生時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三)改變建筑結構,從建筑本身增強防火能力
改變高層建筑的內部結構設計是提高建筑類防火防電的主要措施。在對高層建筑的內部結構進行設計時,應當考慮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并且還要時時刻刻重視對于防火救援的特殊設計。例如,要把排煙管單獨設計,然后再與主要的煙道進行連接。這種設計方式能夠準確的保證在發生火災時濃煙能夠迅速的向外面排出。而且在安全通道的設計中,應當考慮人數的問題,還要考慮空間的遠近、通道輻射面積的大小等因素,科學認真的規劃通道的位置方向,能夠使不同區域的人都能找到它。在設計警報裝置的位置時,建筑設計人員要全方面的考慮發生火災時需要的逃出時間以及需要報警的時間等因素。采取并聯裝置的時候,要增加警報的數量,防止出現監控的死角。同時,火災警報設備要靠近建筑的功能區域,確保火災發生時業主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發出報警,爭取到更多的時間用于對人員的疏散和尋求消防救援。除此之外,還要按照要求專門設計的高層建筑的消防蓄水池,確保高層建筑消防蓄水池能夠有效的支撐消防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高層建筑的裝飾品設計中,最好選用耐火、不燃、熔點低的防火裝飾材料。一方面要減少火災發生時有害氣體的量,另一方面要減慢火災的速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的消防隱患較多,并且很多因素如裝修、高功率家電的使用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加強消防意識,深刻認識到火災的危害并且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謹慎用電,注意明火,盡可能避免高層建筑火災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胡明臻,韓增民,武永愛.高層建筑消防管理常見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探討[J].建筑與裝飾,2019(02):81-82.
[2]劉璐.高層建筑的消防隱患及防火監督措施分析[J].消防界,2020,6(08):47-48.
[3]陳振華.高層建筑的消防隱患及防火監督措施研究[J].消防界,2020,6(08):68-68.
[4]林英健,尤杰,黃敏.高層建筑消防隱患風險及監督措施探析[J].低碳世界,2019,9(09):254-255.
[5]孟雷.高層建筑辦公區域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0(06):67-68.
[6]陳振華.高層建筑的消防隱患及防火監督措施研究[J].消防界,2020,6(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