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梅
摘 要 城市園林植物建設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環,能夠美化城市、造福城市居民和構建城市宜居環境。當前生態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基于此,以病蟲害防治在城市園林生態建設中的重要性為出發點,分析其現狀,淺析其防治措施。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32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加強,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倡導下,通過城市園林建設來提高居民的綠化生存空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成為一種趨勢。當前城市園林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持續擴大,已經成為塑造城市形象,改善、美化城市環境,構建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徑。目前,在城市園林建設中,病蟲害是影響其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等嚴重制約植物的良性發展,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綜合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實現在不打破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消滅蟲害和病害,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的社會價值已成為新的研究課題。
1 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1.1 城市環境發展需要
隨著城市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改變,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發展對生態植物園林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當前城市發展現狀,環境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激化越來越明顯,這給城市形象、生存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1]。例如,城市熱島效應、城市洪澇災害、城市積水等出現,嚴重影響城市生態健康,影響居民的生活。隨著城市環境越來越惡劣,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對城市生態造成了極端破壞。人們逐漸意識到城市發展過程中生態園林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到城市發展過程中園林植物是改善城市生態、綠化生存空間的主要途徑,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與城市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的進行,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2 現代文明城市建設需要
人們為了美化環境,塑造宜居城市,打造屬于城市本身特性,在選擇植物方面作出了諸多研究。從外地遷移植物進入本地栽植,人工種植植物在城市園林中很難發揮出生態效益,或物種單一或破壞植物系統,植物群落結構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缺乏抵抗病毒的能力,一旦有病蟲害入侵,就會直接破壞脆弱的植物系統,影響城市園林植被,對園林造成破壞。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發展對現代文明城市建設有積極意義,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滿足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特征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城市園林是人為創造的一種生態系統,在群落結構和物種結構上與森林自然生態有很大的區別,系統的平衡性和穩定性較差,立地條件復雜、小環境、小氣候、通風透光性差,生態系統內生物種群關系常常被打亂,導致病蟲害高密度發生。2)以人工管理為主,受植物類型、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易發生病蟲害;園內植物品種單一、種植環境密集,病蟲害一旦發生就會快速傳染出去,防治難度相對增加。3)園林植物的生存環境較復雜、品種繁多、各自生長周期不同,病蟲害呈現持續時間較長,治理難度較大[2]。4)城市綠化是一項事業,目前在園林管理方面缺乏常識,各種生理性病害現象頻發,加重了侵染性病蟲害的發生概率。5)城市人口密集,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不適合常規、具備污染性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3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問題
3.1 盲目引種
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部分城市在植物引種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會增加植物病蟲害發生概率,也給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城市發展過程中,會從各地引種,在美化城市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引種不科學,導致城市生態面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園林部門強調的快速引種、快速種植,忽視了科學選種的重要性;選種之前沒有實地考察重視場所具體情況,選擇植物不能與當地自然生態結合,植物適應性差;植物搭配方面盲目且隨意,導致病蟲害發生概率大幅度增加。2)部分城市在引種過程中,未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和養護要求,隨波逐流,盲目引入某物種并大量種植。這不僅增加了外來物種侵入的可能性,也會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而且在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受到太多人為因素干擾,會影響防治效果。
3.2 城市生態環境惡化
1)城市生態環境包括庭院、街道、風景區、城市園林等,而這些要素均是人工建造而成,導致城市生態惡化的原因是在建造城市生態園林的過程中頻繁改造、建造,頻繁更換樹種、引進樹種,引進樹種會攜帶病蟲害進入城市,檢疫工作并沒有嚴格落實;2)缺乏養護資金,致使園林保護工作滯后,病蟲害防治工作未能及時開展,嚴重威脅到城市園林的健康發展,影響城市園林建設質量[3]。
3.3 防治用藥不合理
城市植物園林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消滅病蟲害主要通過化學防治,即通過噴施農藥、使用化學粉劑。但在防治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為了達到迅速殺死病蟲害的目的,存在農藥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農藥選擇不當,常常是見蟲殺蟲、見斑殺菌。隨意用藥、無法對癥下藥,錯過了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間,間接破壞植被自身免疫力,植被免疫力下降病蟲害入侵的可能性將增大,防治效果也將降低。2)隨意加大農藥使用濃度、縮短噴施周期、加大噴施次數等,致使農藥殘留過多,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和耐藥性,很難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使用過期農藥和假農藥現象較多,從而加劇了病蟲害發生概率[4]。
3.4 防治手段不合理
防治手段不合理不僅使園林植物生長過程中受病蟲害威脅,而且病蟲害防治成本也相應增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化學防治等手段治標不治本,無法不從根源上消滅病蟲害;2)防治手段不合理,浪費成本的同時,不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3)缺乏防治病蟲害的正確認知,導致病蟲害的防治問題越發嚴重,防治技術無法發揮實際效果,病蟲害影響范圍反而擴大。
4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城市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4.1 科學合理引進物種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建設質量,需要做好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為保證引種合理,可以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合理引種。在城市園林植物引種過程中,應結合園林所在區域內的氣候特征、土壤特性、城市水文、城市本土植物進行綜合考慮,盡量選擇本地鄉土植物合理引種,避免遠距離引種,避免在移植過程中引入新生的病蟲害,保證防治工作有效落實。
4.2 合理選擇防治技術
現階段,城市園林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有:1)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對居民、植物、動物不會產生抗性,常用手段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病,使用生物防治手段時,應與其他防治手段相結合使用;2)物理防治技術,使用器械、物理方式來防治病蟲害,如熱處理、機械阻隔、射線輻射等方式;3)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手段見效快,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通過改變施藥方式、減少用藥次數來降低農藥防治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建設生態文明的背景下強調無公害防治,推廣無公害技術更是成為炙手可熱的重點。無公害技術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長,能夠維護生態平衡,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頗有成效,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時可促進城市綠化,對城市建設有積極意義[5]。
4.3 重視城市園林病蟲害檔案管理
城市園林建設中出現的病蟲害種類復雜,并不總是單一物種,但在特定時節發生病蟲害已經成為常規現象,為了更好地把握對城市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為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提供合理依據,重視對城市病蟲害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好病蟲害預報意義重大。根據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種類不同建立城市園林病蟲害檔案管理系統,可以針對不同小氣候條件監測預報,規劃片區建立預報站,幫助人們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通過病蟲害檔案管理分析,找出病蟲害的天敵,在保護方案中注明重視對害蟲天敵的保護,科學合理的檔案資料還可以引導人們科學引種、選種、選擇防治技術手段等。
5 結語
城市生態文明環境建設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應選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結合的手段,盡可能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城市生態平衡,為建設現代文明城市作出鋪墊。
參考文獻:
[1] 劉鑫海.淺析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9,39(02):149-150.
[2] 楊建華.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措施研究[J].花卉,2019(20):253-254.
[3] 李靜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職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6(99):69-70.
[4] 白雪.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和措施研究[J].花卉,2017(22):202-203.
[5] 程英芬.生態文明建設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和措施研究[J].河南農業,2017(11):3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