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華 劉學平
摘要:母豬的繁殖力高低直接關系到養殖者的經濟效益,如何提高農村散養戶母豬繁殖力,從而提高農村養豬的經濟效益,對當前農村實施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意義重大。從7個方面介紹了提高農村散養戶母豬繁殖力的技術措施,以供農村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母豬;繁殖力;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S828?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4-0032-02
近年來,隨著生豬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農村散戶養殖生豬比重雖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農村散戶養殖生豬的數量在我國生豬養殖總量中仍然占有較大比重,尤其在保障農民自食肉品的需求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當前農村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中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產業。母豬是養豬生產的基礎,母豬繁殖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母豬的繁殖力既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又受環境因素的制約。如何提高農村散養戶母豬繁殖力,從而提高農村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是當前農村散養戶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從7個方面對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措施進行了介紹,供農村養殖戶參考。
1 選擇好優良的品種和優良個體
不同品種的生豬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品種不同,其繁殖力也不同。農村養豬在品種選擇上要根據消費者對肉食品的要求和農村養豬生產水平來決定,農村散養戶在選擇母豬品種時以本地黑豬為母本進行“杜×長×本”或“長×大×本”雜交為好,因為本地黑母豬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繁殖性能好、產仔數多、有效乳頭多、哺乳力強、肉質好等特點,外來豬種具有增重快、飼料報酬高、瘦肉率高、肉質好等特點,二者結合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選育出優秀個體。在個體選擇上要求體型平直或稍傾,腹部較大而松弛(腹部過度收縮的母豬繁殖率較差),外陰部大小適中、下垂,四肢端正,體格健壯,發育良好,乳頭排列整齊均勻,一般在7對以上,乳頭飽滿,不能有瞎頭、副乳頭等。
2 建立母豬繁殖記錄,及時淘汰低產母豬
在養殖過程中建立好母豬繁殖記錄,以準確掌握母豬的繁殖狀況。記錄母豬個體的發情周期、受胎率、產仔數、初生重、死胎和流產、泌乳和哺乳能力等,對達不到品種要求的要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恢復其正常繁殖能力;對不能恢復正常繁殖能力和繁殖力低的母豬要及時淘汰。同時對老齡母豬要根據其繁殖能力做好適時淘汰工作。在生產實踐中,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飼養管理水平、繁殖方式、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如乏情、不孕、流產、死胎等通過治療不能恢復要淘汰更新。
3 適時配種
適時配種的關鍵是保證精子和卵子在最佳狀態結合形成受精卵,卵子排出后在輸卵管內維持受精能力的時間為6~8 h,精子維持受精能力的時間約為12~24 h,精子從子宮頸到達輸卵管的時間為2~3 h,精子在受精之前需要6~8 h才能獲能[1]。不同品種和不同年齡的母豬,其發情持續期和排卵時間也不同。應根據以下原則進行適時配種:①配種時間應根據“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間”的原則做好人工授精工作。②后備母豬初次配種時個體發育要達到性成熟和體成熟標準,配種利用過早會影響其后續繁殖力。其適配年齡一般為其成年體重的70%左右,地方品種一般在8~9月齡,雜交品種在10~12月齡,或發情3次后配種較為適宜。③選擇最佳配種時間。母豬從有明顯發情表現到排卵的時間間隔一般為24~36 h,排卵持續時間為2~7 h,因此開始發情后8~12 h配第1次,間隔12 h復配1次可取得較好的配種效果。在生產實踐中可根據母豬發情時生理表現確定最佳適配時間,如母豬從表現興奮不安轉為安靜,接受爬跨、壓背靜立,陰戶紅腫到剛開始消退起皺,顏色由潮紅變成紫紅或淡紅,黏液由稀薄轉為黏稠可拉絲等,此時為最佳配種時間。④安排好繁殖季節。母豬配種最好安排在4~5月和9~10月,這樣可使母豬在春秋季配種產仔,避免了高溫酷暑和低溫嚴寒,以提高母豬受胎率和仔豬成活率。
4 輸精方法
輸精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外陰及周圍,再用清水洗去消毒水,以減少污染。將輸精管海綿頭一端涂抹精液以利于輸精管插入時的潤滑,用手將母豬陰唇分開,將輸精管沿著向上45°慢慢插入陰道內,當插入25~30 cm時會感到有阻力,此時輸精管已到子宮頸口,用手再將輸精管左右旋轉,稍用力,頂部則進入子宮頸第2~3皺折處,發情好的母豬會將輸精管鎖定,回拉時則感到有一定的阻力,此時便可進行輸精[2]。輸精完成后,立既進行登記,以便根據母豬的發情周期進行觀察、判定是否已經受胎和推算其預產期。
5 妊娠管理
禁喂霉爛變質和有毒飼料。妊娠前期20 d,應注意飼料營養的全價性和品質;妊娠后期1個月,胎兒生長發育迅速,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增多,要求飼料既有數量又要有質量,要特別注意飼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對胎兒發育的重要性,以獲得較大初生重的仔豬。同時,在管理上要注意避免妊娠母豬受到過強刺激,減少環境條件及氣溫劇變的影響,做好防暑降溫或防寒保暖工作,以小群或單欄飼養為佳,防止擠斗引起機械性流產,另外還要注意增加妊娠母豬的運動量。
6 及時斷奶
及時斷奶可提高母豬年產胎次。但斷奶過早會降低下一胎的產仔數。一般采取3~5周斷奶,以保證年產胎次2.2~2.5胎。斷奶后應加強飼料管理,保證飼料中營養全面和礦物質、維生素充足,及早恢復母豬體況,細心觀察、及時配種。同時也要防止母豬過肥或過瘦影響其受胎。
7 注重衛生與防疫,防止疾病發生
嚴格執行消毒制度,產前2周應將產房打掃干凈,用消毒劑消毒,臨產時用2%~5%來蘇爾消毒母豬陰戶、腹部和乳房;平時要做好防疫及消毒工作,清除其體內外寄生蟲。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特別是對做好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傳染病的免疫接種工作,如藍耳病、乙腦、細小病毒、偽狂犬病等都能引起妊娠母豬流產、死胎、產木乃伊等,因此在生產實際中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預防等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暑光.提高豬人工授精技術措施[J].養豬,2003(1):13-14.
[2] 祝 榮.方敏明.規模豬場人工授精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雜志,2006,16(4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