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李勝忠 楊藝 時磊
摘要:《普通動物學》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課程開設在大學一二年級,可以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組用孟安明院士、鄭守儀院士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通過大量動物來源的中藥材講解,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利用屠呦呦、威廉·坎貝爾、大村智、劉建康院士及童第周院士等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精神;通過文昌魚、里海虎、新疆北鯢、蝙蝠和蝗災的相關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態文明觀念;通過總書記在梁家河過的“跳蚤關”、破繭成蝶、偕老同穴、魚類口腔孵化等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課程思政的開展必將有力促進學生成長為愛國、勤奮、懂科學、懂生活、充滿自信的新時代有為青年。
關鍵詞:《普通動物學》課程;課程思政;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4-0044-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課程思政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作用,全面落實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有利于教師將學科資源、學術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2]。
1 《普通動物學》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思路
《普通動物學》是研究動物體形態結構和有關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生態環境類等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3]。通過《普通動物學》學習,使學生掌握各類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各類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探明動物界發生發展基本規律,培養學生運用動物學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各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普通動物學》一般開設在大學一二年級,正處于大學生活的前期,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動物學相關內容教好,還要對其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入探索,挖掘能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刻苦鉆研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念,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內容,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
2 用動物學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4]。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在學習動物學發展史時,眾多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帶回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技術,逐步開展一些動物學基礎、前沿及交叉性的研究,例如孟安明院士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組建了國內第一家以斑馬魚為模式動物的發育生物學實驗室,克隆并闡明了多個新基因在脊椎動物胚胎的胚層和組織器官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機理,由此使我國發育生物學達到國際前沿水平[5]。學習原生動物有孔蟲時,給學生講述我國海洋生物學家鄭守儀院士的故事,鄭守儀院士早期在菲律賓留學,回國后長期從事中國各海域現代有孔蟲的分類及生態研究,開創并全面發展了我國有孔蟲的研究[6]。
3 通過動物中藥材的講解,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7]。中醫藥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承載著我國厚重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對生命的歷史認識,是我國在醫藥學和大健康產業領域重要的軟實力[8]。
在學習環節動物時,水蛭干燥全體入藥,有破血逐瘀、通經消癓,可治血瘀閉經、癓瘕痞塊、跌打損傷等功能;蚯蚓具有解熱止痙、平肝熄火、通經活絡、平喘利尿等功效,可治發熱狂躁、驚癇抽搐、肝陽頭痛、中風偏癱、肺熱咳喘、小便不通等。軟體動物的雜色鮑、毛蚶、牡蠣及貝類形成的珍珠、烏賊的內骨骼也都是著名的中藥材,如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清肝明目、解毒生肌的功效,可治療驚悸怔忡、心煩失眠、驚風癲癇、目赤翳障、口舌生瘡等。節肢動物類著名中藥材有全蝎、地鱉、蟬蛻等,如全蝎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喎、半身不遂等[9]。兩棲類著名的中藥材有蟾酥和哈蟆油,蟾酥是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體的分泌物,具有解毒、消腫、止痛、辟穢等功效,它和牛黃、珍珠、明雄黃、麝香、冰片等6味藥配制而成的六神丸,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舌糜爛、牙周圍炎及癰疽瘡癤、無名腫痛等癥的治療[9, 10]。哈蟆油是林蛙輸卵管的干制品,具有補腎益精、養陰潤肺之功效,可用于陰虛體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盜汗不止、癆嗽咳血的治療[11]。爬行動物類的中藥材有鱉甲、龜甲、壁虎、蛤蚧和蛇蛻等,其中鱉甲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的功效,常用于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虛風內動、經閉等癥[12]。在學習鳥類消化系統時,家雞砂囊內壁(雞內金)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消癓化石的功效,可用于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膽結石等的治療[9]。
4 用動物學相關科學家故事,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貴在勤奮、貴在鉆研、貴在有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13]。對學生開展知識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靜心學習、刻苦鉆研、加強磨煉,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14]。
學習原生動物間日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時,給學生講解屠呦呦在多次失敗后參考《肘后備急方》,最終用乙醚來從青蒿中提煉出具有抗瘧功效的青蒿素[15]。為了治療動物線蟲引起的盤尾絲蟲病和淋巴絲蟲病,日本微生物學家大村智分離出了50株具抗蟲活性的鏈霉菌新菌株,愛爾蘭寄生蟲學家威廉·坎貝爾證明了其中1個菌株對這些寄生蟲非常有效,并分離出阿維菌素,能有效治療河盲癥和淋巴絲蟲病,2015年威廉·坎貝爾、大村智和屠呦呦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學習魚類黃鱔性逆轉現象時,可向學生講解劉建康院士的故事,1944年劉建康院士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鱔魚卵剛孵出時全是雌性,長大后逐漸變成雄性”,被國際生物學界評論為“打開了一個新穎研究領域之門”[16]。學習兩棲類動物時,可向學生講述中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故事,他在留學時經歷反復失敗,最終把蛙卵外膜剝掉,歸國后對細胞核和細胞質關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17]。
5 通過動物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念
黨的十九大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18]。
學習蜜蜂采蜜傳粉、七星瓢蟲吃食蚜蟲、食蚊魚消滅蚊子、啄木鳥啄蟲醫樹等知識,可增加學生對生態系統和生物防治的深入理解,通過原產于南美洲的雀鱔的事例,向學生強調生物入侵的危害。通過學習同安灣文昌魚資源量與集美海堤之間的關系,可加強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19]。通過了解里海虎100年前在新疆的滅絕,通過中華鱘、揚子鱷、新疆北鯢和四爪陸龜等頻危動物,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大肆開發自然資源的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危害。雖然尚未完全證實蝙蝠就是冠狀病毒源頭,但已知蝙蝠體內確實存在高度相似的病毒序列[20],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可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因為人類活動驚擾了蝙蝠,導致病毒傳入人類?學習昆蟲飛蝗時,幫助學生了解現在正發生于東非和南亞的蝗災,分析蝗災發生的原因,從而思考地球生態系統的統一性。
6 通過動物學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學習昆蟲人蚤時,聯系到習近平在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里面講到的“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等“四大關”,其中跳蚤讓習近平等知青身上起的腫包又紅又大,但正是在梁家河的7年時間,是他們從少年到青年成長、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為習近平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21, 22]。學習蝴蝶、家蠶的變態時,聯系到成語“破繭成蝶”,幫助學生認識到只有經過痛苦掙扎和不懈努力,才能走出困境、重獲新生。通過學習偕老同穴、成雙成對的鴛鴦以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通過羅非魚在母體口腔內孵化和培育,保護卵子和幼魚,可引導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要珍愛生命,尊敬父母。學習扁形動物豬帶絳蟲和線蟲動物蛔蟲的生活史,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樹立健康生活觀念。
7 結語
如果高校教師能夠在更多的大學課程中挖掘到更多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一定可以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程 佩,沈秋蓮,胡素敏.中國醫學史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與路徑研究[J].中醫教育,2020(1):44-47.
[2] 虞麗娟. 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 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J]. 上海教育,2017(3):6- 7.
[3] 溫安祥,解 萌,朱廣香,等.農業院校動物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1):265-267.
[4] 高 明.扣好人生的扣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新聞傳播,2014(6):267.
[5] 周襄楠.在小小斑馬魚里探索乾坤世界——記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孟安明[J].國際人才交流,2008(8):33-35.
[6] 諾 亞.開創中國各海域現代有孔蟲分類及研究的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海洋原生動物學家鄭守儀[J].湖北農業科學,2014(24):5896.
[7] 陳紅梅.新時代的紅色文化擔當[N].江西日報,2018-01-15(B03).
[8] 孫德君.淺議中醫藥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J].商業文化.2019,(19):64-71.
[9] 國家中藥學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精選本[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10] 吳雅薇. 六神丸仙人傳藥解癰腫[J]. 食品與藥品, 2006, 8(5B): 33.
[11] 曹 玲,李艷梅.簡述哈蟆油的藥理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藥,2002(5):384.
[12] 劉 強,喻 毅,呂志平.鱉甲的提取工藝研究[J].中成藥,2005(11):1342-1343.
[13] 黃瑞雄,黃 杰.新時代習近平關于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思想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7-11.
[14] 彭希林,劉 峰.習近平關于青年成才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1-4.
[15] 段偉文.青蒿本異草 呦呦聞鹿鳴——青蒿素發現的方法論[J].科技導報,2015(20):96-97.
[16] 劉建康. 鱔魚的始原雌雄同體現象[J]. 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叢刊,1944(15):1-8.
[17] 鄭瑞珍.童第周的科學人生[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9(4):774-784.
[18] 鄭 冕.從行政生態到生態行政——未來政府環境治理的創新選擇[J].大慶社會科學,2018(1):72-75.
[19] 方永強.文昌魚生態習性及其資源的保護[J].動物學雜志,1987(2):41-45.
[20] 宮 婷,張英海.蝙蝠在冠狀病毒傳播中的作用[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7(4):68-73.
[21] 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J].政策,2018(2):38-39.
[22] 中央黨校.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