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淦敏
摘要:對農村養豬糞污處理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介紹了農村養豬糞污的來源渠道、糞污處理必要性及常用的處理技術與模式,為今后農村養豬糞污處理及環境保護等工作總結經驗。
關鍵詞:農村;養豬;糞污處理;全量收集還田
中圖分類號:SS851.2+4?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4-0040-02
作為生豬養殖及消費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有大量農民從事養豬這一行業,而且農村、城鄉結合地區也有不同規模與類型的養豬場。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產業規模也逐漸擴大。但因為養豬環境監管不足,養殖產生的糞污量也急劇增加,無法繼續采用就地消納的方式解決,已經威脅到公共環境質量。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豬糞污處理的重要性得以凸顯,如何高效率應用農村養豬糞污處理技術也是現階段需要關注并解決的要點。
1 農村養豬污染的主要來源
1.1 豬舍清洗污染水體
豬舍定期清洗、干清糞便屬于豬場清糞最為常規的模式,如果使用清水沖洗,那么豬舍內的豬尿、豬糞與廢水將同時排放至外部,如果應用干清糞便工藝,可以最大程度地規避糞污向水體中的排放。有數據表明,應用水沖洗糞便工藝,大約1萬頭豬每天排放沖洗水量可達到200 t,每年排放水量高達7.3萬t[1]。干清糞便工藝在排放沖洗水方面,每日排放量也達到100 t,年排放量達3.65萬t,可見其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所以,現行法律法規中針對糞污排放提出了相關規定,以杜絕豬舍清洗對環境的威脅。
1.2 豬糞尿污染環境
養豬產生的糞便、尿液量比較大,也是豬場糞污主要的來源渠道。通常育肥豬場每頭豬日產糞便約為2~3 kg,如果以1年出欄1萬頭肥豬計算,糞便產量達到7 300~10 950 t,如果是規模化種豬場,排污量也隨之增加,若處理不及時必然會降低環境質量[2]。
1.3 養殖場產生的惡臭氣體污染環境
養豬場附近空氣普遍惡臭,這是由豬糞便及未發酵的沼液所導致,豬體內沒有完全消化的蛋白質飼料也會隨糞便排出,而且排出體內的糞便在厭氧發酵之后會有大量氨氣、硫化氫等臭味氣體形成,若糞污清理不及時,還會有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等不同形式的低級脂肪酸等惡臭氣體產生。
2 農村養豬糞污處理的必要性
養豬形成的糞便、尿液、污水及臭氣等會對農村環境帶來直接影響。生豬養殖糞污不僅會污染周圍空氣,因糞便內有大量病原微生物,還會導致疾病傳播。因此,處理好農村養豬的污染問題,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3 農村養豬糞污處理技術
3.1 全量收集還田技術
生豬養殖中產生的糞尿、廢水這一類污染物,可集中采集之后轉移到氧化塘貯存,利用無害化處理方法達到還田利用的目的。現階段農村處理養豬糞污一般應用全封閉覆膜技術,該技術優勢在于費用低,全部收集之后可利用成分損失也較少。但是貯存、處理時間相對較長,最長甚至會超過半年,必須要保證氧化塘儲存量。此外,建設用地規模大,加之糞污還田土地的需求量也較大,所以對配套設備、攪拌操作專業性等也有非常高的要求[3]。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模式在糞污采集、處理等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而且貯存設施建設無需過多成本投入,可以提高養分利用率。但是糞污運輸距離較長,需要支付高額的運輸費用,所以該模式的應用范圍比較受限。可以搭配其他方式進行處理,例如養豬場水泡糞技術,糞污總固形物含量不足15%,搭配專業糞污農田處理設備可以直接進行高效處理。另外,養豬場也可以決定利用該模式進行自行還田或第三方糞污還田,同樣可達到理想效果。
3.2 異位發酵床技術
異位發酵床技術是將養豬場內部產生的所有糞污集中輸送至糞污處理廠,在其中摻加粉碎秸稈,再利用人工處理、機械翻拋的方式,結合實際處理需求確定是否需要噴灑微生物復合菌劑,使糞肥熟化效率更快。通過菌群活性,達到使糞尿內物質發酵降解的效果,隨后便可以還田。該處理技術主要是采取發酵方式將有害生物高溫殺死,避免疾病傳播。發酵之后形成有機肥,也可以還田進行再利用。但是該技術的缺陷是前期需投入較高的成本,而且墊料更換與添加菌種必須要具備專業性。
發酵床養豬主要利用墊料、豬糞便經過協同發酵之后轉化成養殖廢棄物,最為明顯的優勢是可以消除養豬場周圍的惡臭,還可以抑制害蟲與病菌滋生。另外,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以促進營養物質合成以及豬抗病生長。發酵床養豬分原位發酵床養豬模式、異位發酵床養豬模式,原位發酵床養豬模式的特征表現為豬床一體,產生糞便之后不需要清理可以直接發酵、降解。異位發酵床養豬模式則是根據以往采用的發酵床養殖模式改造,將養豬區域與發酵槽分離,達到異位處理糞便的效果,該方法墊料不和生豬直接接觸,而且豬舍也不需要過多沖洗便可實現糞便、尿液的轉移及無害化處理[4]。
3.3 沼氣(厭氧)——還田技術
沼氣(厭氧)——還田技術即將養豬場產生的所有糞污集中輸送至具有固液分離功能的暫存池,其中的固體物質在異位發酵處理之后進行還田,而液態糞污則輸入到沼氣池,形成的沼氣作為燃料使用,沼液、沼渣進行還田利用。該技術有利于提高糞污資源利用率,但是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技術應用相對繁瑣,還可能會受周圍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
4 農村養豬糞污處理模式
4.1 “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
“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的核心是糞污減量化綜合管理,主要采用疏通末端處理的方式,建立關鍵接口,使水資源與養分資源的使用量減少,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根據“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的應用規范,要從源頭著手將糞污排放量減少,改造干清糞系統,其中涵蓋清糞溝,建議配備新型糞便收集輸送設備。此外,雨污分離的改造也非常重要,可以增加固液分離裝置。固體糞便進行好氧堆肥處理,可以通過糞便暫存池與堆肥車間等提高處理效率,再利用污水采集與處理專業設施,如集污池和氧化塘進行處理,該模式可為小規模養豬場糞污處理提供高效可行的模式。
4.2 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模式
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模式一般要與畜禽糞污處理單位合作,采集附近養豬場產生的糞便、污水,輸入到大型沼氣池中高濃度厭氧發酵,形成的沼氣可用于發電上網或提純之后作為生物天然氣。該模式的優勢是可統一處理養殖場糞便和污水,如果是小規模養豬場則不需要過多地投入糞污處理設施費用。此外,該模式應用更具有專業性,有利于提高能源化利用率。但是該模式一次性投資較高,而且能源產品在使用上有難度,沼液產生量過大且具有集中性,必須要應用專業設備、工藝處理利用。該模式適合在大型規模化豬場及養豬密集度較高的區域運用。
5 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養豬糞污處理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和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科學選擇處理技術與配套設施,提高糞污處理效率與質量,為農村養殖業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龐海洋,唐 希.博白縣“糞肥還田,種草養豬”農牧結合生態循環養殖模式[J].廣西畜牧獸醫,2020,36(2):84-85.
[2] 劉志鷹.大池鎮規模豬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現狀、問題和對策[J].畜牧業環境,2019(9):45-47.
[3] 張曉改,劉紅星.西北農區規模養豬可持續發展思路分析[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1):164-165.
[4] 楊智青,丁海榮,陳應江,等.水泡糞豬場糞污養分及風險因子季節性變化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9,31(2):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