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裕亮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農業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漸下降。因此,必須提高對農業經濟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在當前的鄉村振興視野下,更應深入研究農村經濟的經營方式,以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诖?,對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在鄉村振興視角下進行農村經濟管理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67
現階段,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取得較為明顯的進步,但這一戰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大難度。與此同時,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我國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整個國家的幸福指數。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目前農村經濟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而且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種植產業逐漸被忽視。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看,農村內部的經濟管理模式必然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主要原因。
1 鄉村振興戰略下發展農村經濟的必要性
1.1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需要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為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必要途徑。我國農村地區不管是在地域分布還是人口數量上在都占據著較大比重,且不同區域的農村類型和農村產業經濟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發展農村經濟時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探索出符合當地農村特點和產業結構的發展路線[1]。
1.2 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讓農村居民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因此,必須通過對農村經濟產業的調整解決農村居民的就業和生產問題,從而帶動當地人口持續性創收,例如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業、生態林業、特色鄉村文化產業等,通過各大產業的持續發展帶動附屬經濟產業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產業的多樣化和系統化,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擴大就業渠道,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前進動力[2]。
2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青年人口流失嚴重
在鄉村發展過程中,青壯年是促進鄉村經濟穩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先鋒”。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農村中的青壯年更傾向于進入到城市謀發展,希望自身能夠在某一個社會領域中實現自身的抱負,盡管農村有著十分優美的環境,但大部分青年人仍舊向往進入到城市之中。同時,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也是引發青壯年大幅度流失的主要原因,留在農村之中的通常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群體,不僅很難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出自身力量,也會引發生產力不足等嚴重問題[3]。在當前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大部分農村勞動力也都會選擇進入到城市當中,僅僅只留下部分老人以及孩子,無法展開正常的土地種植工作,導致大量土地荒廢[4]。
2.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人口基數相對較大,并且有著大量村鎮,政府部門很難幫助到所有農村人員。這就導致那些相對偏遠的農村地區很難獲得來自政府或是社會的大力扶持。同時,隨著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一些化工廠隨意排放工業污水及氣體,嚴重危害到周邊的自然環境,部分村莊受到的影響過于嚴重,只能被迫遷移。
2.3 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僅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還能加快國家調整農村經濟的步伐。在我國,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由于起步較晚、投資占比較小以及遠遠落后于城市經濟水平,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1)公路、鐵路等基本的交通設施;2)農田水利、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3)電網覆蓋、農村發電等電力設施;4)鄉村學校和教育設施;5)公園、景區、旅游山莊等娛樂設施。
3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經濟管理的措施
3.1 調節好農村內部經濟壓力
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要明確青壯年的作用。因此,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改變經濟結構,使得農村與城鎮在經濟保障方面基本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夠留住青壯年。農村也應當注重建設當地的文化設施以及人文環境,保證幼兒可以在農村環境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為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增添動力,幼兒在成長起來后也會為了故鄉的發展而奉獻自身的力量。農村中的村委會以及村干部人員,也應當具備長遠的發展目光,適當引入一些現代化的工程設備以及生產機械,通過科技來有效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的整體效益。
3.2 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作為農村的主要經濟產業,不僅能保證農村經濟在農業及周邊附屬產業的帶動下循環發展,還能保證農村地區居民的基本收入,保證國家對糧食和農副產品的基本需求。而農業現代化建設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產業調整中農業改革的大體方針,不僅符合現代化生產標準的基本流程,還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因此,農業現代化發展是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有效保證。在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4方面。1)創新農業生產技術。運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糧食及農作物的整體產量。2)運用現代化農業生產設施。更新和引進先進的自動化農業生產設施,解脫農村勞動力,配合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3)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整體性促進農民運用農業技術和現代化農業生產設施。4)加大農業現代化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及網絡平臺等多媒體渠道對農業生產及農業現代化建設進行宣傳,以吸引大規模企業前來農村地區投資建廠,從而帶動當地的農業發展。
3.3 促進城鄉共同發展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農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鄉村振興戰略的全方位實施,也需要城市進行必要的援助。城市的工業化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城市應進一步提升對農業機械的建設力度,降低農民自身的工作強度。同時,還應鼓勵城市居民來到農村生活或發展,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4 明確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在農村積極發展新型產業,而新型產業的發展則需要依靠農村集體以及返鄉農民。對于農村集體,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我國現代化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優化,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的轉型發展,就必須要促進農業生產的科技化及工業化轉變,充分發揮出農村集體的作用。而返鄉農民則大多是從城市回來的,其自身具有較為先進的思想理念,能夠更好地對其他農民起到帶動作用,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5]。
4 結語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實現鄉村振興已經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工作,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提升對于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視程度,保證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加優質的監督管理,及時上報具體的工作情況,使得日常管理與長效管理之間有效融合,在強化基本精神文化建設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祥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優化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21(12):35-36.
[2] 鄭永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探析:以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04):225-226.
[3] 高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J].今日財富,2021(04):17-18.
[4] 程雪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戰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02):181-182.
[5] 伏晨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戰略[J].商訊,2021(03):144-14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