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卉
摘 要 森林是促進健康生活的最佳地,是我國建設健康環境的核心基礎。多年實踐表明,發展森林旅游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佳途徑,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促進林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诖耍詮V西國有高峰林場為例,探討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對林業生態建設轉型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 高峰林場;森林旅游;林業生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69
1 高峰林場基本概況
建于1953年的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直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主營業務包括經濟林、人造林、土地開發利用及森林旅游等。林場位于廣西南寧市興寧區,經營面積9萬公頃且森林蓄積量高達663萬立方米,是廣西規模最大的國有林場。自建成以來,高峰林場始終以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同步推進為原則,依托區位資源以及品牌優勢等,以建設現代化新型國有林場為目標,先后獲得了全國首批十佳林場、首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儲備林示范林場等榮譽,為推動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許多貢獻[1]。
高峰林場按照國有林場改革總體要求,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工作思路,不斷改革創新現有的管理機制以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森林碳匯、森林生態旅游等生態型產業,旨在構建一個“森林優質高效、生態經濟協調、資源持續經營、林場富裕和諧”的林場,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2 高峰林場發展森林旅游的優勢和條件
2.1 資源優勢
高峰林場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經營面積9萬公頃,森林蓄積量66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7%。林場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開發潛力的森林景觀環境等林業資源優勢,同時擁有較好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森林資源,為高峰林場發展森林旅游提供了優越的天然資源條件[2]。森林類型有松樹純林、桉樹純林、八角玉桂混交林、珍貴樹種混交林等具有區域代表性的林叢。同時,林場注重對森林生態功能的培育,調整林種結構以提高生物多樣性并結合森林現有資源進行整體規劃,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
除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以外,高峰林場也具備一定的旅游資源。其近郊區有眾多水系、山脈,山水資源完美融合,山體植被豐富,整體景色優美且擁有良好的空氣環境。當地的旅游特色服務和休閑經濟已有一定的發展,因此也是可利用的資源。
2.2 區域優勢
高峰林場位于南寧市興寧區,林地地跨興寧區、青秀區、邕寧區、西鄉塘區和武鳴、賓陽、上林3縣。在高峰林場經營的林地中,有近2萬公頃緊鄰南寧市的城市邊沿,是南寧市重要的森林資源儲備基地,也是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核心,為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等林業經濟產業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南寧市常住人口800多萬,已有的養生旅游場地到周末和節假日時都是人山人海,較大的人口支撐使得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高峰林場發展森林旅游,可為南寧市民提供新的休閑好去處。同時,高峰林場交通便捷,林區內擁有的社會公路和林業便道等各主要道路都實現了水泥硬化,出行十分便利。高峰林場區域優勢獨特、環境優越,不斷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可將區域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森林旅游產業推動林場經濟多元化發展。
2.3 發展條件
高峰林場具有很大的森林生態旅游開發潛力,優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森林景觀,為森林旅游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生態資源。同時,高峰林場在廣西林業發展改革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因地制宜進行不同開發模式的探索。林場建設的森林公園是南寧森林旅游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13億元,是集多樣森林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目前,森林旅游發展已有較為穩定的發展道路,形式多樣也為下一步的生態旅游開發提供了堅實基礎。
3 開發高峰林場生態旅游資源的措施
3.1 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生態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基本物質條件,沒有生態旅游資源,生態旅游也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態旅游資源只有經過合理的開發才能被合理利用,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做好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規劃,深刻貫徹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并進的思想原則,不僅可以為開發提供保障,也能夠對資源和環境破壞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加強林場內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配合,使其充分發揮相應的職責,并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的認知。森林公園中森林本身就是具有很強觀賞性的景色,林場的旅游開發和利用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水平和文化風俗等,因地制宜保護原生態[3]。因此,在規劃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時,要適度有序地分層次開發,并對每個開發項目進行一定的評估,預估其對環境的影響。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生態技術、資金資源等使林場的發展與生態、經濟、社會三方協調發展。
3.2 旅游設施的建設
旅游景區的設施是保障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旅游者開展旅游活動的必備設施。生態旅游景區內的設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生態旅游活動,使其在不破壞生態景觀的前提下發揮最大的效益。從設施類型上可以分為基礎、服務和娛樂休閑設施三類。在高峰林場興辦的森林公園中,為保障游客的旅游體驗要設立專用停車場以及完備的醫療保健設施等;服務設施要集中分布,并可提供相應的與城市一致的餐飲、購物設施等;景區內的休閑娛樂設施要以自然景觀為主,結合森林資源特色搭建相應的設備設施。
總的來說,旅游設施的建設要以自然景觀為主,因此其設計施工和質量上要嚴格把關,要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設施搭建,并突出生態旅游的獨特之處,以吸引游客駐留,提高經濟效益[4]。
3.3 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旅游資源
當今社會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而旅游資源的最大依托就是環境。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對環境資源的保護。針對全社會普遍缺乏生態保護意識的現狀,要擴大生態旅游資源被破壞則不可再生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重視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開發方要在開發過程中減少并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累積性破壞。在林業生態旅游資源發展規劃中要注重周邊居民的參與性,當地居民可通過參與生態旅游的開發、管理等親身感受生態旅游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等,從而增強保護生態資源的意識,共同維護林業旅游資源[5]。
林場旅游就是綠色旅游,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開發思想。只有堅持綠色第一、生態第一、環保第一的原則,高峰林場才能真正開發出一個森林公園,為游客提供綠色的旅游環境。在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加強對外部環境的管理,例如,景區內不能有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化工廠、印刷廠等,要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倡導綠色經營管理理念。
4 結語
森林生態旅游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對帶動高峰林場的生態旅游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森林旅游是我國林業發展的新業態,是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也是高峰林場實現林業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森林生態旅游的良好發展,不僅保證了高峰林場的生態、文化和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而且也使得當地經濟發展得到了相應保障,同時也使得人們對生態環境有了相應的保護意識,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林業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都有促進作用,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既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也在產業調整發展中對林業生態進行了保護和建設,達到了林業生態建設轉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曉星.淺析廣西高峰林場森林生態旅游開發[J].吉林農業,2012(01):138-139.
[2] 梁永娥,李瀟曉.廣西高峰林場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04):121-123.
[3] 周國才.論森林生態旅游與森林保護[J].林業建設,2018(18):206-207.
[4] 李宏斌.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對林業生態建設轉型的助推作用[J].名城繪,2019(02):547.
[5] 梁永娥,李瀟曉.廣西高峰林場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04):121-123.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