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可
摘 要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風氣,而優良的家風也是開展鄉村治理及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基礎。家風建設對于鄉村的繁榮發展及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基于此,從安徽省懷寧縣的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出發,探究當前懷寧縣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家風建設;鄉村治理;安徽省懷寧縣
中圖分類號:D422.6;D64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85
1 懷寧縣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成效
1.1 鄉村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安徽省懷寧縣在開展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工作時,將二者的特色進行有機融合,并著重對村莊內部發展與村莊周邊環境積極開展環境治理工作,對村內的生活生產垃圾開展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利用,使得村莊的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在維護與管理村莊的基本環境時,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有效解決農村環境衛生管護“長效化”的問題。例如懷寧縣江鎮鎮新合村村民在家風引領下每天自發對村內道路進行清掃;雷埠鄉懷堂組、石鏡鄉鄧林村鄧沖屋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小廁所也是大革命”政策的要求,通過“改水改廁”工程,讓村民頭疼的廁所難題與衛生習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1.2 家風文明促進鄉村治理發展
近年來,老人、兒童成為鄉村主要的常住人口。各地為了推進家風文明建設與鄉村治理工作,通過建立鄉村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各種文化設施場所開展鄉風文明活動,豐富了留守人員的文化生活。例如有些村莊與其他村社合作,通過戲曲、快板等方式將黨的指導思想、十九大精神及遏制陋習的做法成效等向人們進行廣泛宣傳;有的鄉村文化站利用節日進行“文藝活動下鄉”;部分鄉鎮利用傳統節日,例如高河鎮江灣組春節辦燈會、端午賽龍舟等,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氛圍。此外,部分鄉鎮還借助快手等媒體,不定期推送鄉風文明相關內容,對家鄉動態進行實時宣傳。
1.3 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懷寧縣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利用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和力量,鼓勵和引導農村黨員和普通群眾為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群策群力。1)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將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通過在縣委黨校、縣農校、基層黨組織示范點、遠程教育網站的學習,使廣大農村黨員對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目標、標準和進展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2)強化實踐載體建設。通過開展農村星級評比活動,不斷加強基礎黨組織在管理、教育及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促進鄉村黨組織和黨員晉位升級。例如緊緊圍繞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開展創星承諾活動,實行以公開亮諾、積極踐諾等流程的承諾制度[1]。3)設置科學合理的村級組織經費運轉、村干部工資增長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退休村干部的生活補貼制度,保證美好鄉村建設有效推進。例如懷寧縣財政每年支出120萬元用作專項黨建工作經費,同時設置獎懲機制,激發村干部積極主動為村莊的發展服務。
1.4 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促發展
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因素。安徽省懷寧縣在開展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時,不僅注重“硬件”建設,還十分重視“軟件”建設,即通過利用當地特色優質文化資源,加大對村民的思想、風尚和道德的引領,著力提升村莊的文化內涵。1)積極培育文明新風。通過舉辦“懷寧好人”評選活動,在鄉村形成相互比賽、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引導村民摒棄落后的觀念和思想,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舉辦三講一樹、公民道德宣傳口等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群眾參與度,讓人們在參與活動中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2]。2)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懷寧縣的一些文藝愛好者自發組建了懷寧獨秀文化志愿者服務隊,這支隊伍在全縣社區和農村老年公寓內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宣傳文化知識、婚育新風、文明禮儀等內容,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養。3)經常開展文體活動。建立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讓農村居民養成樂于讀書的良好習慣;創建美好鄉村大舞臺,利用黃梅戲娛樂大眾的功能,不斷激發縣黃梅戲民間班社的表演熱情,充實群眾的業余生活,為繼承和發揚“黃梅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平臺;通過開展“春暖花開誦海子”系列活動及“乾隆牡丹書畫作家筆會”活動,讓文化重新回到民間,讓人們接觸和了解文化。
2 懷寧縣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村莊規劃與時代發展相脫節
村莊規劃是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的基礎條件,安徽省懷寧縣的村莊規劃缺乏實地考察,沒有長遠性考慮問題。具體來說,部分村莊由于對周邊環境和未來發展缺乏長遠性與整體性思考,發展仍然比較落后;同時,部分村莊由于規劃發展時缺乏應有的實地考究,使得規劃與實際脫節,村莊發展隨大流,出現“同質化”村莊的現象。
2.2 基層群眾主體意識薄弱
安徽省懷寧縣在建設家風與鄉村治理時要求各地堅持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原則。“政府主導”是指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時,政府起引導與助推發展的作用,主要在財政、政策、宣傳等方面予以支持。而“農民主體”是指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時,農民應積極發揮其主體性作用。但是在實際中,安徽省懷寧縣部分村莊曾出現“政府一頭熱”的尷尬局面,人們普遍認為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是政府的事,鄉村建設好不好與自身沒有任何關系;還有部分鄉村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過程中不聽取民意,村干部“一頭干”,即村干部一頭決策并進行相關事項的制定與執行。
2.3 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資金來源失衡
安徽省懷寧縣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時,為資金投入與整合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資金來源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來說,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主要是以政府投資為主,村民、金融、社會投資為輔。盡管懷寧縣積極鼓勵和引導在外有所成就的學子及社會資本等以投資、捐款的方式參與家鄉建設,但相對來講金額還遠遠達不到實際鄉村建設所需。
3 懷寧縣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對策
3.1 聚集民意,制定科學合理的村莊發展規劃
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離不開好的村莊發展規劃,因此懷寧縣在發展中要聚集民意,制定科學合理的村莊發展規劃。1)綜合歷史與現實因素。懷寧縣大部分村莊是經過數百年聚集起來的,很多村民之間都有著濃厚的血緣關系。因此,制定村莊發展規劃時不僅要考慮村莊發展的歷史文化,也要深入實地了解村莊的實情,比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鄉賢代表提建議等多種方式了解群眾對村莊發展規劃的意見與建議。2)要保證村莊的基礎設施完善,比如規劃旅游村示范點時,要充分考慮到村民的出行、生產、生活,還要注重村莊的特色,緊抓特色促進村莊未來的發展,讓村莊規劃發展與時代發展順向而行。
3.2 黨建先行,帶領群眾參與
作為基層組織干部,在助推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1)發揮基層黨組織組織參與功能。號召先進知識分子及鄉賢代表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障家風建設和鄉村治理有序推進。2)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供給功能。依托基層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天然優勢,通過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這種網絡化紐帶,有力帶動各個主體參與到鄉村活動中來[3]。比如開展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等活動,讓群眾及時了解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在節日通過各種文藝活動向全體村民代表宣講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目標和原則、政府獎勵與補貼的具體措施及各項工作的具體事宜等,并讓他們參與商議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事項,使其真正參與到決策中來。
3.3 以政策為先導,利用多種媒體加大宣傳
各鄉村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在村口或者村界處設立大型宣傳牌和宣傳欄,介紹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的目標和政策。針對農村的普通群眾,政府可以通過在廣播、網站等媒體上開設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專題欄目,讓群眾真正了解和認清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的意圖和前景[4]。針對長年在外地務工和居住的人員,可以利用“兩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宣傳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使他們關心家鄉建設,為鄉村治理與家風建設提供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3.4 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領村民發展
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以身作則,示范引領,讓農民群眾真正理解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內涵,真正了解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的具體措施[5]。要將縣內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成功的典型案例和其他地區的有益經驗傳授給農民,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家鄉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中來。此外,還要注重鄉村中鄉賢的帶頭引領作用,利用他們的威望和才能,引導其他村民共同參與到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中來。
4 結語
家風建設與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家風建設對鄉村治理乃至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各地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路,將理論靈活運用于實踐中,讓家風引領鄉村治理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祁.傳統家訓文化與中國當代鄉村治理問題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7.
[2] 趙秀玲.傳統“家政文化”與當前中國鄉村治理[J].求索,2017(01):61-68.
[3] 馬愛菊.傳統家訓與現代鄉村治理[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28(01):72-75.
[4] 胡中曉.優秀家風文化在鄉村建設中的內生動力價值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3):234-236.
[5] 向春玲.以“好家風指數建設”推進鄉村治理創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05):91-94.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