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慧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作為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順應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需求,積極進行深化改革與創新,以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在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加強對農村金融服務的研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改革與創新,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行業的需求,發揮出農村金融服務的優勢。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86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焦點,同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落實,在農村金融服務發展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要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1]。但受限于多方面因素,現階段的農村金融服務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體現在農村金融服務手段落后、產品種類單一、風險防范機制不足等方面,很難將農村金融服務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發揮出來。因此,通過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改革與創新,可以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實現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在高效優質的農村金融服務支撐下,推動農村各經濟主體的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 農村金融服務的概念
在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金融服務指的是農村金融機構面向當地農戶、地方政府及中小企業等農村金融需求主體提供的各項金融活動服務,包括存貸款、保險、期貨等。在現代農村經濟發展中,對于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在不斷提升,特別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落實,需要農村金融服務進行逐步的改革與創新,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2]。而從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來看,主要體現出以下3方面特點。1)農村金融服務過程中的資金相對匱乏,農戶作為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所具有的資產價值相對較低,同時資本主要用于一些非金融投資活動,這就造成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水平相對較低。2)從農戶的收入情況來看,呈現出周期性與季節性,這就造成農村金融服務也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3)農村金融服務對象表現出多樣性與層次性,不同金融需求主體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差異,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必須要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
2 農村金融服務現狀
2.1 農村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
從當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現狀來看,在金融組織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形成了農村商業銀行為主,包含農業銀行分行、中國銀行分行、建設銀行分行、工商銀行分行、郵政儲蓄銀行和村鎮銀行等在內的農村金融體系。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日益完善的情況下,整體的服務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實現了支農服務水平的提升[3]。特別是在金融機構主體愈加豐富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構建良性的金融服務競爭環境,增強農村金融服務活力,強化各機構的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2.2 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整體金融服務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以山東省泰安市為例,每萬人中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已經達到了0.85個,擁有ATM機的數量達到了2.46個,POS機的數量達到了63臺,單位結算賬戶達到147個,增長速度明顯。2)金融服務使用性得到顯著的提升,在泰安市的農村金融服務中,貸款在GDP中所占比重達到了53.52%,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明顯,同時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下,農村貸款的規模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從2017年53.24%增長到2019年的58.36%。3)金融服務成本大大降低。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國家針對農村金融服務制定了諸多優惠政策,這就實現了貸款成本的有效控制,泰安市農村地區小微企業的平均貸款利率已經下降到7%左右,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4]。
2.3 農業貸款種類更加豐富
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化,極大地推動了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各個金融機構紛紛加快農業貸款產品研發,實現了農業貸款種類的豐富性。在泰安市農村金融的發展中,通過構建農信社信用共同體,實現了銀企之間的互利共贏,目前所形成的貸款余額已超過30億元,為4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金融服務。此外,農信社針對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提出了林權質押貸款的策略,積極開展林業企業的貸款服務,既簡化了辦貸評估手續,提升了審批效率,又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以泰安市為例,目前農信社已經成功辦理76筆林權抵押貸款,貸款金額達到1.57億元,為林產大戶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3 農村金融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農村金融服務手段落后
在現階段的農村金融服務中,從金融基礎設施來看,以實體營業網點、ATM機及POS機為主導,同時主要集中在縣城,鄉鎮地區的分布相對較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服務的開展。盡管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得到了快速推廣,但在農村地區的金融交易仍是以現金為主,在面對電子化金融工具時,許多農民會呈現出排斥心態[5]。這種情況下,農村金融服務手段落后,使得金融服務設施的利用率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無法實現金融機構服務功能的發揮。特別是在當前的縣域金融機構中,存貸比明顯的低于城市金融機構,存在比較嚴重的資金外流情況,農戶借貸的難度相對較大,無法實現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
3.2 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種類單一
通常來說,在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需要為客戶提供信貸、儲蓄、結算、證券、保險及金融信息資源等全方位的服務,從而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金融服務水平的提升。但從目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來看,整個金融服務產品種類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存貸與支付結算方面,很難滿足當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這種情況的產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農村金融機構類型單一,諸多商業銀行并沒有在農村地區建設網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6]。同時,目前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大多數銀行在針對農村地區開展投融資活動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受到政策補貼的影響,但在這種行為的影響下,不良貸款率相對較高,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嚴重阻礙。
3.3 金融風險防范機制不足
相較于城市地區的金融服務,農村金融發展方面的風險防范機制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在監管空白的影響下,一些機構以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為噱頭,開展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農戶由于自身金融素養較低,同時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經常會出現一些嚴重的經濟損失,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的混亂。此外,受到農業脆弱性的影響,無法滿足資本的逐利性需求,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在吸收外來金融資本方面的能力不足,同時又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資本外流風險,這些大大影響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業務的開展。當前許多農戶缺乏對金融產品的正確認知,同時對自身還款能力的評估存在偏差,經常會出現無法按時還款的情況,不僅對自身的信用產生了影響,同時也危及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3.4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不協調
在當前經濟發展中,想要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必須要對其配套設施進行完善,通過形成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與信用環境等,發揮金融行業的重要作用。現階段農村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方面還處于不協調的狀態,使得其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特別是從目前農村地區的法治環境來看,在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同時缺乏完善的監管條例,使得許多地區的發展存在無序競爭的情況。與此同時,盡管政府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來引導農村金融改革,但這些政策大多有著一定的時效,同時在農民缺乏信用意識的情況下,會造成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的提升,打擊了金融機構服務農村經濟的積極性。
4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改革與創新路徑
4.1 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更好地發揮農村金融服務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必須要完善當前的金融基礎設施,從而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的戰略目標。1)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數量,特別是在現有的空白鄉鎮區域中,必須要加強服務網點的建設,從而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2)強化線上金融服務渠道建設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加強技術創新,構建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類型,從而實現金融服務覆蓋范圍的擴大,滿足當前農村居民對于各項基礎金融服務的需求。3)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對農村資金進行有效引導,推動農村綠色經濟發展,實現綠色產業與農業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農業生態產品服務供給的有效增加,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強化金融機構改革
針對農村金融服務中的各項風險來說,必須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自身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農村金融機構應采取以下3個方面的措施。1)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構建全方位的金融機構體系,樹立服務農村的基本理念,真正的落實自身在鄉村振興當中肩負的職責。2)強化動態金融監管工作。金融監管部門應針對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構建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在實現監管效率提升的同時,對監管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針對不同的農村金融機構,開展差別化的監管工作,有效的預防各種金融風險。3)強化內部監督工作。在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開展中,必須要制定完善的內部檢查機制,通過開展內部約束,更好地提升金融監管工作的效果,保障信息披露工作的順利開展,防范金融服務風險。
4.3 提高農民金融素養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金融服務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實現扶貧、扶智與扶志的結合,實現農民金融素養的改善,保障各項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1)積極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組織多元化的主體來參與到宣傳教育工作中,政府需要加強引導,同時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納入金融知識相關內容,金融機構則需要將自身主體性發揮出來,積極深入到農村地區,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讓農民能夠對金融服務形成全面的了解。2)提升農戶的信用意識。在目前農村金融服務中,農戶信用意識的缺乏成為了阻礙各項服務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注重農戶信用意識的提升,對農戶出現的不誠信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個人信用意識,轉變以往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
4.4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從現階段農村金融服務來看,產品種類單一已經無法適應農村金融的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對目前的金融服務模式進行創新,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1)金融機構需要對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產品進行創新,轉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對當地的具體情況有一個詳細的調研,保證所推出的金融服務產品能夠滿足農戶需求,提升金融服務個性化與差異化水平。2)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既要高薪誠聘一些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又要開展對內部員工的培訓,實現金融服務能力的提升。3)必須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對現有的獎懲機制進行改革,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投身到農村金融服務中,滿足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金融發展需求。
5 結語
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金融行業的需求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金融業更需要承擔起自身的職責,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盡管當前農村金融服務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依舊存在許多的問題,在農村金融天然脆弱性因素的影響下,農村金融服務改革與創新還面臨許多的阻礙。這就需要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的改革與創新,從各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出發,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與方法,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實現農村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的改善,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
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旭.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的深化與創新研究[J].商訊,2020(04):78-79.
[2] 高鵬.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的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9(07):92-94.
[3] 劉靜,孫麗麗.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背景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研究[J].農業經濟,2019(11):124-125.
[4] 李丹,孟德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類型與異質性農戶融資渠道選擇[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9(03):54-61.
[5] 武倩.鄉村振興戰略下陜西省農村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鄉村科技,2020(07):62-63.
[6] 廖紅偉,楊良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體系深化改革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9(01):120-12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