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2020年11月初,俄羅斯軍隊在北極圈內的演習中使用了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此次演習持續14個小時,安裝在7輛卡馬茲汽車上的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經100千米奔襲投入演習。此前,該系統已于2014年列裝北方艦隊,2017年部署克里米亞,2018年列裝波羅的海艦隊,2019年4月部署在俄羅斯最西邊、位于波羅的海沿岸、遠離俄羅斯本土之外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二戰中,以雷達對抗、通信對抗、導航對抗為主要內容的電子戰大顯神通。戰后兩極格局中,美國及北約盟國軍隊的陸、海、空作戰力量構成區域廣泛、縱深廣闊的戰略空間,蘇聯軍隊提出了“在遙遠的地方”建立電子戰系統對抗美國、北約空中編隊和海軍艦隊的設想。
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研制用于遠程作戰的電子戰系統,并進行了一些列電子戰系統裝備實驗。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蘇聯在研制對敵方通信頻率實行遠距離壓制的元器件方面取得成果。然而,在遠程電子戰原型系統接近研制成功,開始進行實驗和生產階段之際,蘇聯解體導致軍工企業的資金投入被大幅削減,遠程電子戰系統研制因此停滯在圖紙、結構設計階段。
但是,俄方的此類努力僅是停滯,并沒放棄。隨著俄羅斯從蘇聯解體的“休克療法”中蘇醒過來,經濟開始恢復,軍力重振雄風,2007年,俄軍開始電子戰重組。2013年,俄軍決定采購大功率、遠距離電子戰系統—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該系統由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KRET)研制和生產。
無線電通信的波長與頻率成反比。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反之亦然。短波通信又稱高頻通信,作用距離遠、設備小型化,便于加載在車輛、艦船、飛行器上,單兵背負具有較好的機動性,便于快速組網。其憑借著平時抗自然災害和戰時抗對方摧毀能力強等獨特的優勢,受到各國軍隊、各軍兵種的青睞。
20世紀80年代,美國防部的一份報告提出:“一個國家,在遭受原子彈襲擊后,恢復通信聯絡最有希望的辦法是采用價格不高、能夠自動尋找信道的高頻(即短波)通信系統。”在同期美軍提出的綜合戰術通信計劃中,突出地強調了高頻通信的作用。據此,在美軍陸、海、空、天各維空間武器平臺及信息系統,都突出高頻、甚高頻、超高頻通信系統與手段的研發與應用。

俄軍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電子戰系統
高頻(短波)通信系統是一種可覆蓋全球的無線通信系統,廣泛用于美軍海、空和地面作戰力量及全球指揮控制。美軍高頻通信系統的信號發射站,總站位于美國本土馬里蘭州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部署遍及美國本土和西太平洋的關島、北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和意大利西西里島等海外基地。除美軍之外,許多北約國家及其他美國的盟友國家軍隊也裝備和使用高頻通信系統。
高頻通信系統的作用及大量裝備使用,使其自然成為了俄羅斯通信干擾系統發展所針對的對象。從大項歸類上說,摩爾曼斯克-BN系統是一種電子戰系統,具體而言,它是一種短波或高頻無線通信干擾系統。2014年12月,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開始裝備俄軍部隊。2016年9月,摩爾曼斯克-BN系統在俄“軍隊2016”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公開展出。隨后,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裝備部署進入加速期。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在空間的傳播來傳遞信息的。這種通信方式最大的優勢是無需架設通信線路,無線電波是信息的載體,電磁波所能抵達的地方,就是信息所能傳遞到的地方;因為電磁波以光電速度傳輸,這極大地降低了無線通信成本、加快了通信速度、提高了通信效率。但是,無線通信最大的弱點是,通信空間是開放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容易受到干擾,這造成無線通信最大的弱點,即安全上的脆弱性。
對無線通信實施干擾,必須先發現和找到承載有通信內容的電磁波,對其電磁特性和傳播特性進行分析判別,這叫電子偵察;然后才能對其進行阻塞式或瞄準式干擾,這叫電磁壓制。摩爾曼斯克-BN系統是可對敵無線通信進行電子偵察和壓制的綜合電子戰系統。
無論是各軍兵種不同作戰平臺之間,還是偵、判、打、評各個作戰環節之間,不管是演訓還是實戰,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軍事通信。一般而言,大型作戰平臺或系統,內部的通信通常采用有線方式,而平臺或系統的對外通信,無線通信是惟一的手段。一旦通信受到壓制和干擾,作戰平臺即如盲人瞎馬和無頭蒼蠅,連接收上級指令和己方作戰平臺之間的協同動作都無法保持,聯合實施對敵行動更是無從談起。

高頻通信系統廣泛用于美軍海、空和地面作戰力量及全球指揮控制
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可以干擾壓制陸、海、空、天各維作戰空間內,作戰平臺和系統之間的高頻、甚高頻、超高頻通信。以航母戰斗群為例,如果其無線通信被壓制、干擾造成通信中斷,整個編隊無法從陸上指揮所獲得情報和接收命令,編隊內指揮艦、航母平臺、驅逐艦、巡洋艦、潛艇之間,升空戰斗機與水面艦艇之間,升空戰斗機與電子戰飛機、預警機之間,戰斗機與戰斗機之間,既無法共享情報,也無法進行協同戰斗。整個作戰體系即如一個高速協同運轉的機器,變成散落的零件。果真如此,無需對手進行火力毀傷,整個航母編隊即刻失去作用,不戰自敗。
俄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稱:“這種系統的特殊性在于能夠有選擇地掃描敵方電子設備的作戰頻率并進行壓制,其作戰對象不僅限于某一類水面艦艇,還可對作戰飛機、無人機實施電子壓制,切斷其與艦艇、指揮系統之間的通信。”對任何使用高頻、甚高頻、超高頻進行軍事通信的作戰對手而言,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都是致命的。即使不能使對手的整個無線通信系統癱瘓,只要在一個部分或局部達成干擾、壓制的效果,都將極大地降低對手的整體作戰效能。
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能夠達成上述作戰功能,主要基于以下戰技特性。
一是系統功率大、干擾距離遠。俄軍此前裝備的電子戰系統的功率大多為5千瓦左右,而據瑞典國防研究局2018年9月的研究報告,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天線陣與卡瑪茲6350接收機指揮車和卡瑪茲6350發電車相連,為天線陣和指揮車供電的功率達到400千瓦。功率越大作用距離越遠,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干擾距離達到了3000~5000千米。在大氣層狀況良好有利于信號穿行的情況下,干擾距離可以增加到6000~8000千米。這是此類電子戰系統通常干擾距離(300千米)的10~20倍以上。
高強的干擾功率、遠程的作用距離,加上寬大的輻射扇面,使得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覆蓋范圍高達64萬平方千米。除高太陽黑子活動等惡劣條件,這一覆蓋范圍不會顯著縮小。一系列指標表明,摩爾曼斯克-BN系統性能超出了現有同類所有系統,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電子戰系統。
二是自動化程度很高、使用靈活。摩爾曼斯克-BN系統可跟蹤包括美軍高頻全球通信系統在內的短波通信,通過采用智能算法,自動截獲工作頻段內的所有電磁信號,實現對敵高頻、甚高頻、超高頻無線通信信號的自動偵測、判別、分類,選擇最佳方案實施干擾、壓制。美軍高頻全球通信系統是全球性網絡,為美軍地面站、飛機與艦船之間的情報偵察、指揮控制等提供通信聯絡的手段。這使得摩爾曼斯克-BN系統對美軍及采用類似通信系統的盟國軍隊造成極大的戰場威脅。通過使用液壓設備,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天線桿可伸展到32米的高度。由于每組天線既可獨立工作,亦可組網工作,這使得各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部隊可以根據作戰任務和地理、電磁環境的不同,選擇獨立作戰或聯網協同作戰。

高頻通信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受到各國軍隊、各軍兵種的青睞
三是機動性強,可快速開設和部署。一套摩爾曼斯克-BN系統由7輛卡瑪茲重型卡車裝載,包括4根最高32米的鞭狀伸縮天線,兩根伸縮式天線桅桿安裝在拖車上,另外兩根安裝在牽引拖車的卡瑪茲6350卡車上,標準部署時間72小時。這樣的機動式部署方式,大大加強了系統的機動能力,可以快速機動避險,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俄軍非常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與運用。現任俄軍電子戰最高負責人尤里·拉斯托奇金中將認為:“電子戰部隊和手段是電磁干擾和綜合控制戰略系統的一部分,也是各軍區、軍、師、旅部隊以及無線電武裝部隊的組成部分。”俄軍將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定位為戰略電子戰系統。
一是作為戰略力量編配。當前,在俄軍陸、海、空、天、戰略火箭軍及空降兵部隊都編配有電子戰部(分)隊。其中,每個海軍艦隊編配電子戰中心,每個空天軍的軍級單位編配電子戰營。陸軍在每個戰略方向編配電子戰旅,每個步兵旅編配電子戰連。
目前,俄海軍4大艦隊都編制有電子戰中心,其中太平洋艦隊下設2個電子戰中心,其他艦隊各有1個電子戰中心。俄陸軍總共有5個電子戰旅,每個旅兵力達1200人。陸軍電子戰旅和海軍電子戰中心各編制1個戰略電子戰營、1個戰術電子戰營和2個獨立電子戰連。戰術電子戰營配備由裝甲輸送車載的水底生物系統、R-330Zh型和R-934型電子干擾站。2個獨立電子戰連分別配備克拉蘇哈電子戰系統和索具-3氣動干擾源系統。戰略電子戰營則配備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的大型無線通信壓制站。
二是部署在戰略方向。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在北冰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市東北25千米的北莫爾斯克,即是俄北方艦隊司令部駐地。2014年12月,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裝備俄北方艦隊第186獨立電子戰中心。2015年3月,在俄總統普京對北方艦隊進行戰備突查期間,第186獨立電子戰中心首次在北極地區運用摩爾曼斯克-BN系統,對假想敵進行了遠距離通信干擾演練。2017年3月,摩爾曼斯克-BN系統裝備俄黑海艦隊,部署駐克里米亞半島的第475電子戰中心。
2015年的夏季,摩爾曼斯克-BN系統部署俄太平洋艦隊駐遠東堪察加半島的俄海軍第471獨立電子戰中心。在裝備這一系統之后,第471獨立電子戰中心可憑借該系統壓制最大半徑達8000千米以內的短波無線電通信,使潛在對手的軍艦、無人機和指揮所喪失通信能力。這使得俄海軍駐堪察加半島第471獨立電子戰中心成為俄東部軍區和太平洋艦隊最優秀的電子戰部隊。
加里寧格勒州位于俄羅斯的最西邊,南鄰波蘭,東北部和東部與立陶宛接壤,是與俄羅斯本土不連接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州距波蘭首都華沙400千米,距德國首都柏林、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等約600千米,具有非同凡響的地緣戰略地位。2019年4月,摩爾曼斯克-BN系統裝備俄波羅的海艦隊的第841獨立電子戰中心,開始擔負加里寧格勒州的戰斗值班任務。俄軍在此部署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可偵測歐洲縱深地區的無線電軍事通信,在必要的時候及時對其進行干擾、壓制。
三是發揮戰略作用。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戰技性能和作戰能力,使之成為俄羅斯對抗美國和北約重要的非對稱手段。由于美國和北約盟軍的高性能作戰平臺和網絡化作戰體系高度依賴高頻、甚高頻、超高頻無線通信,戰略、戰役指揮所和戰術作戰中心之間,艦船與飛機之間,美軍內部和盟國軍隊之間,信息傳輸大多依賴全球短波通信系統,摩爾曼斯克-BN系統可擾亂對手戰場信息環境,阻斷其通信聯絡,阻止由上向下的指令傳遞和平臺之間的目標信息的傳輸。在關鍵時刻,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擾系統可給美軍和北約軍隊致命一擊。

俄軍非常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與運用

摩爾曼斯克-BN系統可擾亂對手戰場信息環境,阻斷其通信聯絡
與此同時,摩爾曼斯克-BN系統還具有電磁偵測和情報搜集能力。無論是在黑海方向的克里米亞,還是波羅的海的加里寧格勒,或者太平洋的勘察加半島,均可壓制對手電子偵察飛機、艦船的偵察活動,也可獲取對手的無線特征信號。這不僅可以獲取對手情報,也可為戰時的電子對抗、通信干擾積累情報數據。
摩爾曼斯克-BN系統在克里米亞擔負戰斗值班,不僅可以覆蓋整個半島,甚至能夠遠程監測地中海及其沿岸國家的電子動態,削弱或遏制美國和北約的電子偵察。圍繞波羅的海的國家有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波蘭、德國和丹麥等,加里寧格勒州的西部及西南部環繞著波羅的海地區,駐扎有俄羅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部署在加里寧格勒州的摩爾曼斯克-BN系統,不僅可以覆蓋歐洲東部、中部和波羅的海水域,戰時還可以威脅大西洋北部和西北部的艦機通信,阻斷敵方偵察機與艦艇之間的情報交換。
由愛沙尼亞國際防務與安全中心公布的《俄羅斯電子戰能力2025》研究報告指出,一旦俄與北約爆發沖突,俄軍的電子戰能力將對北約波羅的海國家及整個北約東翼的防務構成嚴峻挑戰。這一結論并非危言聳聽。
但是,受制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力的急劇衰退,軍事系統發展只能突出重點,以非對稱思路發展急用急需。這導致電子戰系統的發展,無論是自身的體系化,還是在電子戰系統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方面,都有明顯缺陷。同時,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作用距離遠,是因為系統功率大,功率大目標就大,容易被對方發現、定位。現代戰爭中,被發現、定位即意味著被摧毀。為了增加機動性,一套摩爾曼斯克-BN系統用7輛載重卡車裝載;但既要有效開展工作,又要避免被對手發現、定位和摧毀,火候的拿捏和時機的把握,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