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福,陳丹妮
(1.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2.福建泉州安溪農村信用合作社,福建 安溪 362400)
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云貴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本項目金宜大道,為一城兩區的有效交通紐帶,串聯起金城江區和宜州城區,場地地貌屬巖溶盆地、峰林地形地貌。項目擬建場地現狀高程約為137.64~320.76 m,局部地勢起伏較大。部分路段一側臨近龍江,一側山嶺棉亙,涉及的地形較為復雜。
本項目涉及道路、橋梁、管線、電氣、綠化、交通安全等工程,且現狀道路為一級公路,遠期規劃為城市快速路,涉及到公路、市政的相關規范。園林景觀部分有《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等;市政部分有《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程》(CJJ129-2009)、《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 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術規范》(GB51286-2018)等。公路部分有《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等;地方標準有《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 396-2007)等。
交叉部位涉及多個專業,景觀、市政、公路各自范疇內的標準繁雜,又是該類項目的一個特點。
金宜大道作為河池市“一城兩區”的重要交通串聯紐帶,途徑河池高鐵站、德勝鎮、懷遠鎮,頭、尾串聯金城江區和宜州城區。本項目跨越地區大,涵蓋了金城江區、宜州城區、德勝鎮、懷遠鎮等,需要協調的部門多而雜。給水、污水、燃氣、電力、通信、照明等管線部門繁多,前期對接協調工作量較大。且項目沿線兩側涉及的基本農田、林地、高鐵新城、城區房屋拆遷等控制要素,需要大量的前期協調對接。項目協調部門較多,也是該項目的一個特點。
金宜大道是金城江和宜州同城一體化發展、以及沿線經濟體組團式發展的重要紐帶和載體,現狀金宜一級公路建成以來,對加強金城江區和宜州區經濟社會聯系,帶動沿線經濟發展都起到重要用。
對現狀金宜大道進行改造,將增強道路快速集散交通的作用;顯著加快金城江、宜州城市一體化進程,對沿線小城鎮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也將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景觀效果;有助于完善沿線城鎮基礎設施;促進沿線土地資源的利用,拉動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有助于提升河池市的城市形象。
(1)金宜大道起點金城江城區、終點宜州城區路段城市發展已初具規模,道路需求也十分明確,故城區段根據擬定的改造方案,按一步到位實施。
(2)為避免道路反復開挖建設,規劃已經明確,很快將進行開發的東江高鐵新區,按一步到位建設,包括道路斷面、管線、景觀綠化等工程。
(3)對現階段鄉鎮發展水平較低路段,考慮分期建設:沿線無城鎮化基礎路段,主要為東江高鐵新區-德勝鎮路段、德勝鎮-懷遠鎮路段、懷遠鎮-宜州區路段,分期建設。
現階段鎮區發展水平較低的德勝鎮、懷遠鎮路段,滿足鎮區出入交通轉換及慢行交通的同時,可根據資金情況可采用分期建設。
綜上分析,并結合《河池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道路等級、紅線寬度及沿線城鎮分布情況,金宜大道劃分為9個標段,第1~2標段按城市主干路標準設計;第3~7標段近期按一級公路兼城市主干路,遠期按城市快速路;第8標段近期,按城市主干路標準,遠期按城市快速路;第9標段按城市次干路。
根據《河池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金宜大道穿越金城江區、高鐵新城路段規劃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高鐵新城河池站至宜州區路段規劃為城市快速路,宜州區重點路段規劃為城市次干路,本項目作為河池城市走廊發展軸,道路功能定位為連接金城江區、宜州區,同時帶動沿線東江高鐵新城、德勝鎮、懷遠鎮產業、經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資源綜合發展的交通性干道,規劃第3~8標段為城市快速路。本次設計綜合考慮當地經濟條件及不侵占基本農田為原則,采用分期建設思路,第3~7標段近期按一級公路兼城市主干路、第8標段近期按城市主干路標準建設,第9標段與規劃一致采用城市次干路。
本項目具有“一城兩區”城市走廊帶的交通特性,為合理確定道路規模,本項目采用基于城市走廊帶理論的“雙約束重力模型”進行交通預測,對道路建設規模進行合理設計。
金宜大道1、2標主要在金城江區,為城市主干路,3~7標現狀為一級公路,8、9標位于宜州城區,現狀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金宜大道遠期規劃為城市快速路,全線涉及的分段,既有現狀公路、也有城市干路,就必然涉及公路、市政標準選用的問題。本項目現狀為一級公路,近期定位為城市主干路兼一級公路,在設計指標的選用時,市政標準和城市標準部分指標略有差異,再進行設計時,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保證設計指標既能滿足公路標準,也能滿足市政道路標準。

表1 部分設計指標選用表(時速80 km/h)
根據現場踏勘、地形及《金城江至宜州一級公路K1190+602.26~K1217+955工程竣工圖》,金宜一級公路(那馬水庫至都街站)段現狀由5段S型曲線連接而成,根據現狀線位平曲線要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現狀5段S型曲線圓曲線半徑均小于400 m,小于時速80 km/h設超高最小半徑一般值,小于時速60 km/h設超高最小半徑一般值(4個)。(2)多個小半徑通過S型連接,線型指標差,不利于行車安全。
本階段在線型優化的基礎上提出兩個比選方案:推薦方案(K線)和比較方案(C線)。
推薦方案(K線)將現狀JD4、JD5截彎取直,由2段S型曲線、直線段和平曲線連接而成。
比較方案(C線)優化平曲線線型指標,擬合現狀道路線位,主要由S型曲線連接,存在一段復曲線。

表2 方案比較分析
比較結論:結合項目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并從線型指標、駕駛員行駛舒適性、投資估算等多方面比較確定推薦K線方案(截彎取直),同時第3標段設計時速按60 km/h。
根據地勘報告,整個項目場地巖土層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共揭露4個工程地質層。自上而下,雜填土①層屬于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Q4 ml),紅黏土、粉質黏土屬于第四系上更新統殘積層(Q3el),下伏巖體為石炭系石灰巖(C2)。
粉質黏土②1層的自由膨脹率范圍值19.0%~29.0%,平均值23.83%;紅黏土②層的自由膨脹率范圍值29.0%~40.0%,平均值34.5%。根據《廣西膨脹土地區建筑勘察設計施工技術規程》(DB45/T 396-2007),初步判斷粉質黏土②1不具有膨脹性,為非膨脹性土;紅黏土②屬于中等脹縮土。
根據規范《公路路基設計規范》,膨脹土變形量在100~200 mm時,地基置換非膨脹土或無機結合料處置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5 m;膨脹土變形量在40~100 mm時,地基置換非膨脹土或無機結合料處置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0 m;根據地質報告揭示,紅黏土層上覆有雜填土厚度約1.78 m,設計方案擬考慮清除表層雜填土進行換填處理,基本能滿足規范規定的相關要求。
金宜城市快速路是連通北部金城江老城綜合發展片區,南部宜州旅游發展片區的重要城市走廊。根據項目區功能結構規劃,周邊分布百里龍江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帶,與綜合型、旅游型、工貿型、農貿型多個組團。
本次將金宜城市快速路打造成“生態、大氣、多彩”的城市生態迎賓景觀大道。在城區段景觀方案設計的時候,因地制宜,將河池的市樹香樟樹、市花山茶花作為中分帶、邊分帶的主要樹種,構建簡約大氣的景觀方案。
(1)項目分期建設思路。項目分期建設,應充分結合城市發展規劃、沿線發展現狀、開發時序,交通功能定位,合理安排項目分段,采用近遠期結合的方式,科學推進項目進程。
(2)功能定位及規模確定。功能定位及規模確定,應結合上位規劃,通過采用基于城市走廊帶理論的“雙約束重力模型”進行交通預測,能夠更為準確的確定道路規模。
(3)市政與公路標準的統一。市政、公路部分設計指標要求不一致的,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保證設計指標既能滿足公路標準,也能滿足市政道路標準。
(4)越嶺路段線位的設計。對于越嶺路段線位的設計選擇,應在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兼顧經濟性和合理性。
(5)景觀方案的合理布設。景觀方案的設計應因地制宜,與當地文化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