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強
(晉中市水文水資源勘測站,山西 晉中 030600)
土石壩壩型以就地取材、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壩身變形適應性強和工程投資經濟性好等特點,在大壩工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1]。土壩由于自身筑壩材料的特點,普遍存在壩體和壩基壩肩滲漏,局部坍塌等問題,同時其對滲漏問題的敏感度較其他壩型大,一旦失事,極易造成潰壩。松塔水電站樞紐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就均質土壩、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和碾壓混凝土重力壩予以綜合比選,從地形、地質條件、筑壩材料、工程總體布置、施工條件、工程量及投資等方面確定采用碾壓均質土壩。本文基于壩基和庫岸地質條件不佳存在滲漏問題,對采取的相應措施進行簡要論述。
松塔水電站水庫的主要建設規模為興建最大壩高為62.60 m、正常蓄水位1027.0 m、總庫容9740萬m3的水庫工程一座。壩型采用碾壓均質土壩,樞紐工程布置有壩體、導流泄洪洞、岸邊溢洪道、發電引水隧洞等。上游壩坡為1∶2.75、1∶3.0、1∶3.5,下游壩坡為1∶2.75、1∶3.0、1∶3.0,上游壩面設400 mm厚干砌石護坡。大壩上下游均在高程1010.0 m和990.0 m各設一條2.0 m寬馬道;壩頂設漿砌石防浪墻,墻頂高程1030.80 m,墻底與細反濾層底部齊平;下游壩坡設混凝土護坡,壩頂設路肩石,并設300 mm厚混凝土路面。
覆蓋層是壩基滲漏的主要通道,其上部低液限粉土具有中等壓縮性和濕陷性,存在不均勻沉降影響壩體安全,因此需處理壩基覆蓋層。
由于壩基風化帶和裂隙發育帶透水率在3.8 Lu~66.7 Lu之間,擬在粘土截水槽齒墻底部設灌漿帷幕,其軸線按照截水槽軸線布置。灌漿孔要求深入基巖下5 m,即孔深50 m,除樁號0+241.90~0+301.90為雙排孔外,其它部位均為1排,孔距、排距均為2 m。
左岸是一存在多個埡口的山梁,通過鉆孔試驗左岸壩頂線以外2 km內的山梁中的地下水位低于水庫正常蓄水位,推測左岸存在向下游的基巖繞壩滲流。基巖滲透性存在明顯的各項異性,無統一的相對隔水層。
經測算,壩址區左岸基巖臨谷繞壩總滲漏量為1311 m3/d,滲漏寬度之和為199 m,占左岸單薄山梁臨谷繞壩滲漏總寬度1953 m的10%,故左岸繞壩滲漏主要地段為左壩肩壩下段及近壩段。需進行帷幕灌漿處理。
左岸防滲處理方式為:帷幕灌漿和高壓旋噴灌漿。帷幕灌漿要與大壩帷幕灌漿連接為整體,延伸長度范圍為樁號帷0+000~0+126.50,帷幕軸線由壩軸線直線延伸至樁號帷0+105.50,向上游經過159°的轉角繼續延伸至樁號帷0+000,孔深50 m,其中壩頂高程以下基巖內為灌漿范圍,基巖以上為封孔范圍,孔距2 m。由于左岸岸坡在樁號帷0-013.0~0+109.0,1000 m~1035 m高程范圍內為卵石混合土層,需采用高壓旋噴灌漿處理邊坡,孔深貫穿至基巖頂面,孔距1 m,灌漿壓力30 MPa,氣壓0.7 MPa。
左壩肩迎水坡高程1020.00 m以上的土質邊坡存在坍岸問題,需進行處理。左壩肩基巖地層為T1l-7~T1l-13巖組,巖性主要為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并夾有粉砂質泥巖、泥巖軟層,在下游發育一條較大沖溝,形成單薄分水嶺地形,庫岸泥巖在庫浪淘蝕和滲水作用下可能產生塌滑而失穩,需對庫岸泥巖進行處理。
處理方式為:在左岸迎水坡長200 m,高50 m范圍內除溢洪道、導流泄洪洞及供水發電洞等建筑物進口已處理外,其余部位將頂部土質邊坡開挖到1∶1穩定邊坡,巖質邊坡表面松動巖體清理后進行護砌,巖質邊坡采用噴錨支護,鋼筋網直徑為φ6,間距300 mm×300 mm,錨筋直徑φ25,間距3 m,長2 m,噴C25混凝土厚15 cm。
右岸繞壩滲漏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右岸古河道中松散沉積物滲漏,二是右岸基巖(包括強風化帶和節理裂隙發育帶)繞壩滲漏,三是右壩肩Ⅲ級階地松散層滲漏。由于古河道范圍較寬,而估算的古河道滲漏量并不大,可暫不對其做防滲處理,右壩肩覆蓋層全部清除,僅對壩肩基巖進行帷幕灌漿處理。據右岸各鉆孔壓水試驗成果,右壩肩段巖體透水率2.3 Lu~22 Lu,平均9.8 Lu,大值平均值14.9 Lu。經估算得右岸近壩段基巖繞壩滲漏量約104 m3/d。
右岸防滲處理方式為:進行帷幕灌漿,并與大壩帷幕灌漿連接為整體;帷幕灌漿向大壩右岸邊延伸108.60 m,延伸樁號為帷0+701.4~0+810.0。灌漿軸線與壩軸線重合;此段帷幕灌漿根據地形壩頂高程以上為灌漿封孔范圍,壩頂高程以下為灌漿范圍,整孔深50 m,孔距2 m。
在右壩肩高程990 m~995 m處存在一坍滑體,估計方量約1800 m3,在開挖筑壩時將其全部清除。在壩軸線上游約300 m處一沖溝右側基巖山坡也有一小型坍滑體,估計方量約5000 m3,需要全部清除,以避免坍滑所產生的涌浪對大壩的影響。
滲流計算采用北京理正《滲流計算分析軟件》,計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法。
滲流計算按照以下4種水位組合情況計算:①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最低水位; ②上游設計洪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水位;③游校核洪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水位;④庫水位降落時上游壩坡穩定最不利的情況。
計算邊界條件為均質土壩在透水地基上,計算考慮壩基設截水墻及帷幕灌漿,河床底高程為970.00 m,透水地基底高程為920 m,厚度為50 m,壩體滲透系數kx=0.000388 m/d,ky=0.000324 m/d,透水壩基包括巖石強風化層5 m、弱風化層45 m,滲透系數分別為0.64 m/d、0.19 m/d,帷幕灌漿后壩基滲透系數k3=0.052 m/d。
3.3.1 滲流量計算
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防滲措施滲流計算結果表
由以上滲漏量計算知,壩體設截水槽和帷幕灌漿防滲措施時,壩體壩基年最大滲漏水量為20.0萬m3/a,而不采取工程防滲措施大壩滲漏量為158.2萬m3/a。說明采取防滲措施后滲漏量大為減少。計算中為安全起見,不考慮下游排水棱體對浸潤線的影響。
3.3.2 壩基滲透穩定
為控制壩基滲透破壞,需要控制水平滲流坡降和下游出口關鍵部位的出滲坡降。經計算設計洪水位情況,水平滲透比降為0.02,垂直滲透比降為0.04;校核洪水位情況,水平滲透比降為0.02,垂直滲透比降為0.04,小于本工程砂卵石地基的允許坡降0.12,基巖允許坡降1.2,壩基滿足滲透穩定要求。
3.3.3 壩體滲透穩定
壩體為均質土壩,允許滲透坡降為0.52,經計算校核洪水位情況壩體滲透比降為0.08,小于壩體允許滲透比降0.52,滿足穩定要求。
3.3.4 壩坡穩定
壩坡滲透穩定計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上、下游壩坡均滿足穩定要求。

表2 壩坡穩定計算結果
防滲方案是土石壩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面對復雜的壩基和庫岸地質情況。松塔水電站樞紐工程通過分析地質勘測資料提出了相應的防滲方案,經驗證,滲流量、壩基壩體穩定均滿足要求,證明防滲方案是可靠可行的,研究思路可供類似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