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包滿珍* 楊 藝 余紅姐 邰安婷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隨著人民群眾衛生保健服務需求不斷提高,護士群體整體素質水平日益受到重視,尤其低年資護士工作經驗不足,應急能力差,對醫學知識不熟悉,護理操作不熟練,工作勝任能力低,是護理活動中具有較高風險的護理人群。如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成為眾多醫院面臨的重要課題。臨床實踐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臨床實踐也是護理實踐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國際護士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將臨床護理實踐能力定義為即“護士在臨床實踐中有效應用知識、技能和判斷的表現水平”[1]。護理臨床能力的評價既是檢驗護生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指標,也是評價護理教學質量的一個標尺[2]。本研究通過對某三甲醫院194名臨床低年資護士的調查問卷,利用橫斷面分析不同維度得分差異,從而分析影響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的因素,為今后低年資護士的培養提供可行的方案。
1.1研究對象 調查某三甲醫院194名臨床低年資護士,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份194份,有效回收率為97%。
1.2研究方法 使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采用《臨床實踐行為表現自評量表》調查臨床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能力[3]。量表由臨床護理、管理、教學指導、科研、專業和自我發展等5個維度共計30個條目組成,采用Likert-Scale劃分為5個等級,根據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評價,1、2、3、4、5分別表示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和非常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效度為0.95。將1.00~2.99為低水平,3.00~4.00為中水平,4.01~5.00為高水平。
1.3統計處理 使用Epidata3.0錄入數據,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因素對不同水平影響的差異,檢驗水準α=0.05。
2.1基本特征 在調查中的194名臨床低年資護士中,男生19人(9.8%),女生175人(90.2%);家庭居住地為農村、城鎮或縣城、市區的比例分別為69.6%、19.1%),居住在和11.3%,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臨床低年資護士基本特征
2.2護理臨床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行為表現 臨床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行為表現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專業和自我發展維度得分最高,科研維度得分最低;五個維度得分均達到最高值,除科研維度最小值達到1分外,其他維度最小值均為2分,見表2。

表2 臨床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行為表現及各維度得分
2.3不同因素對護士臨床實踐行為的影響 對臨床護理、教學指導、管理以及專業和自我發展條目水平高低都有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工作成就感及是否對前途充滿信心因素對臨床護理、教學指導、管理以及專業和自我發展條目水平高低都有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校學習成績高低、對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意愿與科研水平高低有關(P<0.05);對臨床實習安排合理性對所有維度臨床實踐行為水平高低都有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因素對臨床實踐行為的影響
國外的護理教育領域把對臨床實踐行為表現的評價看成是高等護理教育質量和臨床教學評價的重要一環[4]。因此,了解影響臨床實踐能力的因素,對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調查了某三甲醫院194名臨床低年資護士,結果顯示醫院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能力處于中等水平。不同維度水平存在差異,提示部分臨床實踐能力水平仍有待提高,這對增強低年資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專業和自我發展維度得分最高,說明學生對從事的護理專業認可度比較高,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另外一個方面,他們對自己和護理專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有信心。李燕等對云南省某醫科大學實習4個月以上的護理實習畢業生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及崔慧霞等對全國142所護理本科高校中抽取22所畢業實習的2009名護理本科生,采用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臨床實踐行為表現自評量表調查結果與本文調查結果相一致,均顯示專業和自我發展維度得分最高[5-6]。這種結果可能與畢業學校的教育和實習單位的影響有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在不斷得到加強和提高。在學校期間,學生掌握了良好的理論知識,了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護理專業的發展前景。實習單位帶教和工作環境能讓他們切身感受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對專業體現自我價值的滿意度。三甲醫院優秀的帶教老師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可能是影響他們對專業和自我發展維度得分最高的原因之一,這也為醫院如何培養護理畢業生的工作信心,維護一個穩定的護理隊伍提供一個可行的發展思路。
本次研究結果低年資護士科研能力維度評分仍然是最低水平,這與楊從艷關于安徽省三甲醫院注冊護士情緒智力和核心能力的關系研究結果相一致。該研究通過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對2016年5月―8月選取安徽省10所三甲醫院從事臨床護理的注冊護士920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護理、倫理與法律、專業發展、教育與咨詢、評判性思維、領導、人際關系和科研能力7個維度的調查,結果顯示科研能力維度最低[7-8]。該調查結果提示國內各級醫院在培養護理人員的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低年資護理人員對此領域知識接觸較少,沒有得到科研能力的系統性訓練,這種情況可能與我國護理專業的招生和培養方案有關。目前護理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在醫院內護士群體中占的比例極少,護理改革創新及科研任務極大地需要本科生或者高年資護士承擔。
面對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較低的現狀,如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可用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有研究顯示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方式,可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及核心能力[9],建議國內本科醫學院校可在以后的本科課程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增加科研基礎知識相關課程,注重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動力和潛能;醫院也可邀請國內外護理專家開展學術講座,來提高護士的科研思維能力和科研能力。另外,選擇經驗豐富、具有科研基礎的高年資護士和其他學科的老師成立若干科研小組,對臨床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分配功關。醫院或者護理部要支持護理的科研項目,對科研成果要給予適當獎勵,促進護理科研水平的提升。
臨床實習教學是高等醫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是醫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密切結合的關鍵環節,是醫學生由學生角色向醫生角色轉換的初始過程,更是培養學生臨床理論、臨床實際操作能力、臨床思維等綜合能力并使之初步樹立職業觀念、職業態度和職業風格的重要時期[10]。調查研究發現,臨床實習合理安排性對五個題目得分水平高低都有影響,提醒帶教老師在以后臨床安排方式需要合理。首先,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打破臨床專業科室壁壘,在多個不同專科間進行整合,統一、合理規劃臨床教學計劃,保證學生實習期間能夠接觸在教研室范圍內的所有亞專科知識,培訓相技能。其次,根據臨床教學與實習計劃、大綱和指導要求,護理部組織帶教老師集體備課,仔細落實臨床實習計劃表的各項內容。另外,目前護理實習人員包括輪轉護士較多,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和實習質量,需要合理安排臨床科室實習人數,保證每位實習護士和輪轉護士能按質按量完成實習和教學任務。
本研究調查了某三甲醫院的低年資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水平,整體臨床實踐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需繼續加強培養,尤其需要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對臨床實習合理性的安排。根據目前的調查結果并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適合本院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方案,將有助于提高低年資護士臨床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