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肖子玉,張明,邵永平
(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2.中國移動通信采購共享服務中心,北京 100053)
3GPP R15標準主要聚焦增強型移動寬帶(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可以滿足大帶寬及部分低時延場景要求,3GPP R16聚焦三大業務場景進行功能增強,并已于2020年年中凍結,3GPP R17主要聚焦大連接物聯網(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場景,目前正在方案研究階段,計劃于 2021年第三季度凍結。
根據3GPP R15端到端產業鏈成熟周期預判,端到端產業鏈成熟滯后標準一年半以上,預計3GPP R16產業鏈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左右逐步成熟。3GPP標準及產業進展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3GPP標準及產業進展分析
本文基于3GPP R16標準進展及主要研究方向,對于其中優先級相對高的部分關鍵技術進行重點介紹,給出部署分析和引入策略的初步建議。
3GPP R15階段主要面向eMBB場景,并定義了基本的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架構,3GPP R16標準主要對于eMBB進一步增強,并針對垂直行業進行增強,滿足5G全部場景的業務需求,主要研究課題研究內容見表1。

表1 3GPP R16主要研究課題方向
本文主要就3GPP R16標準中后續商用優先級高的部分課題進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eSBA、uRLLC、5G LAN、TSN、eNA等。
3GPP R16基于R15 SBA架構進一步完善和架構增強,包括框架的改進、可靠性的改進等。為5G 系統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和更好的模塊化,更容易地定義不同的網絡切片并更好地重用已定義的服務,更好地支持網絡功能服務的自動化和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實現主要引入NF set(集合)以及NF service set,一個NF set內的NF實例,在功能上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共享上下文;負載均衡和容災機制借鑒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set的機制:當相關實體出現故障時,選擇其他的等價實體。
3GPP R16 23.501系統架構中已經定義了4種模式:R15 NF 之間互通模式采用模式A/B,即直連模式;3GPP R16引入模式C/D,引入SCP,由SCP負責NF之間的非直連通訊路由。SCP作用類似于service mesh,標準未定義SCP具體實現方式。option C(SCP無代理服務發現)NRF(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負責服務發現,SCP負責非直連通信路由。option D(SCP代理服務發現)NF不進行服務發現,SCP向NRF進行代理服務發現,并負責路由非直連通信。SCP組網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3GPP R16引入option C/option D兩種SCP組網方式
5G SA建網初期,NF數量不多、網絡規模較小、NRF處理能力不受限,且在R16標準中引入的SCP信令網元標準規范尚未成熟,信令網組網建議采用 NRF獨立組網方案。待后續SCP標準及產品成熟后、5G網絡規模逐步擴大,NRF和SCP協同完成5G信令路由功能,實現簡化組網、負載均衡等功能,降低對NRF的性能消耗。初步建議號段相關網元優選option D,統籌考慮與DRA(diameter routing agent)融合演進至4G/5G融合信令網,簡化網絡及路由架構,具體如下:
(1)無用戶號碼歸屬關系的服務采用NRF尋址,如AMF尋址SMF,類似于4G網絡的DNS;
(2)有用戶號碼歸屬關系的服務采用SCP尋址,如AMF尋址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SMF 尋址UDM/PCF/OCS。
超高可靠和超低時延是uRLLC的主要特征,主要滿足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業務需求。
(1)關鍵技術方案
超高可靠:主要通過用戶面冗余傳輸機制滿足uRLLC業務超高可靠性,3GPP R16標準定義了E2E冗余方案和N3/N9雙通道冗余方案,保證99.999%的可靠性。
其中,uRLLC端到端冗余方案架構如圖3所示。

圖3 端到端冗余方案架構
其中,uRLLC N3/N9雙通道冗余方案架構如圖4所示。

圖4 N3/N9冗余方案架構
QoS監控:通過實際數據包采樣支持對流級 別的E2E(空口+N3/N9)時延的檢測和上報,AF(application function)可以實時獲取網絡QoS時延的情況,適配調整應用流。
超低時延:主要通過3GPP R16無線空口技術實現,另外,在核心網側可通過將UPF等設備部署在邊緣,進一步降低時延。
(2)現網引入分析
·終端需要支持與uRLLC相關無線、核心網的特性,E2E冗余方案需要UE支持雙連接方案,預計2021年年底有測試模組,模組需要一定的量產和規模應用周期。
·基站需要升級支持與uRLLC相關無線特性,E2E冗余方案需要基站支持雙連接方案,N3/N9冗余方案需要基站支持包復制和包去重,涉及的升級規模范圍較廣。
·N3/N9冗余方案需要UPF支持包復制和包去重,QoS監控方案需要核心網部署NEF網元,PDU的連接數成倍增加。
(3)部署策略及建議
·uRLLC對UE、無線、核心網和業務平臺都有新的功能要求,涉及面較廣,產業成熟度還比較低,近期還不具備規模部署條件。
·考慮uRLLC是5G網絡與4G網絡的主要差異特性之一,在車聯網和工業控制領域有較大的業務需求,未來可能有較大的價值空間,建議積極關注標準和產業進展,適當超前部署小規模試驗網,引領產業發展并推動產業鏈成熟。
傳統移動網絡提供的是統一的接入和一致的終端管理,5G LAN作為3GPP R16階段最具市場前景的技術之一,主要面向企業辦公、智能制造等領域,實現終端的靈活組管理。5G LAN虛擬專網基于5G網絡能力,面向垂直行業通信需求,充分利用5G網絡技術優勢,為垂直行業提供使能技術,靈活便捷的支持虛擬專網通信,擴展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升5G網絡對于傳統網絡的競爭優勢。5G LAN邏輯組網架構如圖5所示。

圖5 5G LAN邏輯組網架構示意圖
(1)關鍵技術方案
5G LAN支持以下3種用戶面轉發方案。
·基于N6接口:用于5G LAN虛擬網絡通信的上下行業務流量被轉發到DN,或通過DN轉發。適用于統一的專網業務平臺訪問、通過專用服務器進行轉發的P2P、P2M、M2M通信。
·基于N19接口:用于5G LAN虛擬網絡的通信的上/下行業務流量通過N19接口在不同PDU會話的PSA UPF之間轉發。適用于不在同一UPF管理區域內的UE之間通信。
·基于本地交換:用于5G LAN虛擬網絡的通信的上/下行業務流量由單個UPF本地轉發。適用于該UPF的是同一5G LAN虛擬網絡組的不同PDU會話的公共PSA UPF。
5G LAN技術在移動網絡中引入終端組管理的概念,支持組內終端直接通信。主要有以下3個特征。
· 動態群組管理:UDM維護一個組內終端的所有簽約信息;行業客戶可通過能力開放接口,將一個終端從群組內動態地加入或刪除。
· 終端靜態地址:5G網絡可根據UDM配置,在創建5G LAN會話時為5G行業終端分配指定的靜態IP地址;行業客戶可通過能力開放接口配置群組內靜態IP地址段。
· 用戶面直接通信:一個組內終端相互發送的數據,可經過UPF進行直接轉發,多個UPF之間可構建直連隧道,保障直接通信;UPF具備直接轉發功能,縮短數據轉發路徑。
(2)部署分析及引入策略
·5G LAN技術部署對5GC的影響和改造要求:基站支持以太網類型的PDU會話;NEF/UDM的服務增強,以支持動態組管理;SMF/UPF的數據轉發處理增強,以增強本地交換和跨UPF通信。
·5G LAN技術引入策略分析:該技術在行業通信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作為5G網絡增強技術在垂直行業2B網絡中優先引入,核心網廠商預計2021年可具備現網部署條件。
與uRLLC技術在可靠性和時延方面的保障相比,TSN技術進一步地在時延抖動和時間同步方面對5G網絡進行增強。應用場景包括工業控制、機器制造等,5GS作為一個TSN節點與傳統的TSN系統對接,使5G系統可替換TSN系統中的固定網絡部分。
(1)關鍵技術方案
5G系統擴展支持IEEE 802.1AS時鐘同步機制、IEEE 802.1Qbv門限控制機制和802.1Qcc TSN配置機制等協議,從而構建端到端的時間敏感網絡。5G TSN提供保障確定性網絡通信的機制,主要包括授時和時間同步、QoS映射和保障。基于5GS時鐘的TSN架構如圖6所示。

圖6 基于5GS時鐘的TSN架構
·架構增強:5G系統作為一個TSN橋集成在TSN系統中,5GS TSN轉換器功能由終端側TSN轉換器(DS-TT)和網絡側TSN轉換器(NW-TT)組成。5GS通過IEEE 802.1管理接口將TSN橋的信息報告給TSN系統,同時映射并實施TSN系統發起的QoS調度請求,TSN系統控制器通過TSN AF與5GC交互控制信息。
·時間同步:為了實現TSN同步機制,整個端到端5G系統可看作一個IEEE 802.1AS時間感知系統,分為5G時間域和TSN時間域。在5G系統內部,5G GM實現與UE、gNB、UPF、NW-TT和DS-TT的時間同步;只有5G系統邊緣的TSN轉換器(TT)才需要支持IEEE 802.1AS的相關功能。
·QoS控制:5G系統與TSN系統協商好每一個TSN業務流的QoS需求(如帶寬、時延要求等)。5G系統中的DS-TT和NW-TT支持IEEE 802.1Qbv的存儲轉發機制。在5G系統內部,TSN業務流將采用時延敏感GBR來保障。為了控制網絡傳輸的抖動,UE/UPF提供了保持和前向緩沖機制,支持IEEE 802.1Qbv調度機制。該調度基于包延遲預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進行5GS QoS保障,保證分組在其預定傳輸時間之前到達NW-TT或DS-TT出口。
(2)現網引入影響
5G TSN技術對終端、基站、傳輸和核心網均有改造要求,5G核心網還需要實現與傳輸網和基站的5G主時鐘同步;終端和UPF需要支持TT(TSN translator)功能;核心網AF/PCF需支持與TSN系統控制面(CNC集中網絡配置/CUC集中用戶配置)進行對接并完成協議解讀和參數映射;核心網定義新的QoS模型支持TSN。
(3)部署策略及建議
雖然5G網絡引入TSN的代價較高,但可以預見5G TSN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機器制造等領域。具備TSN屬性的5G網絡將真正成為具有確定時延、低抖動、高可靠的5G確定性網絡,為垂直行業提供真正的SLA保障。隨著標準及產業的進一步成熟,探索引入TSN的局面將更加積極。
3GPP R15定義了NWDAF支持切片負載相關統計,主要用于網絡策略調整和切片選擇。3GPP R16增強了NWDAF進一步使能網絡管控自動化。
(1)關鍵技術方案
·數據收集及分析:以NWDAF為數據采集中心,NWDAF通過從5GC NF、第三方AF、RAN、OAM等收集各種信息,包括從5G NF收集的網絡運行數據、從OAM獲取網絡相關統計數據、從第三方AF獲取的業務MOS數據等,引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構建業務MOS和網絡的關聯和模型。NWDAF數據收集架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

圖7 NWDAF數據收集架構示意圖
·分析結果反饋:5GC NF或者AF或者OAM可以通過“訂閱/通知”或者“請求/響應”兩種服務從NWDAF網元獲取數據分析結果;利用分析結果進行網絡優化,包括5G QoS增強、切片SLA保障、UPF選擇、mIoT終端監管、定制化的移動性管理、NF實例選擇等。
·基于service MOS的5G QoS增強:NWDAF從第三方AF獲取業務MOS值,進行業務模型訓練,NWDAF將分析結果反饋給PCF以便調整初始QoS參數。基于service MOS的5G QoS增強示意圖如圖8所示。

圖8 基于service MOS的5G QoS增強示意圖
·基于service MOS的切片SLA保障:NWDAF分析切片SLA、QoE的情況,當出現服務質量降級或者即將降級的時候,動態的調整網絡切片的資源和參數配置。基于service MOS的切片SLA保障示意圖如圖9所示。

圖9 基于service MOS的切片SLA保障示意圖
(2)現網引入影響
現網需引入NWDAF新NF,同時新增NWDAF從5GC各個網元收集數據并反饋分析結果的接口。
(3)部署策略及建議
eNA主要引入NWDAF做網絡分析,可以輔助網絡運營以及網絡閉環管控,屬于新的探索方向。考慮目前相關標準不夠完善,遠期待產品及生態成熟考慮現網引入部署。
針對3GPP R16引入核心網關鍵技術,根據業務需求、技術及產業成熟度、部署投資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建議分優先級、按需逐步引入。
(1)近期:對于解決現網實際問題且技術相對成熟的關鍵技術(如5G LAN等),建議優先現網引入。
(2)中期:對于需求迫切、需進一步推動成熟的關鍵技術,建議優先試點,如SCP、NPN、uRLLC、eLCS等。
(3)遠期:對于技術及產業成熟度不高的關鍵技術,建議進一步研究,包含TSN、eV2X、eNA等。
R16關鍵技術后續部署分析初步建議見表2。

表2 R16關鍵技術后續部署分析初步建議
3GPP R16 5G標準重點針對垂直行業能力進行增強,建議優先推動需求相對迫切的5G LAN等關鍵技術的試點驗證,并以業務訴求驅動技術落地。對于TSN、eNA以及車聯網等涉及端到端(無線、網絡、核心網)協同的新技術,需要結合技術成熟度及產業成熟度,積極跟蹤研究并按需推動現網試點及商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