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列異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新藍網,浙江 杭州 310000)
距離國家頒布縣級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縣融)建設技術規范已逾2年,全國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都在著力建設縣融新媒體平臺,積極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目前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建設大抵分為3種樣態:第一種,縣融省級平臺自主研發新媒體服務平臺,統一為縣融提供新媒體建設服務;第二種,部分縣融省級平臺與商業公司合作,依托商業公司技術平臺整體為縣融提供新媒體技術服務,也有部分縣融單獨與商業公司合作共建;第三種,具有一定實力的縣融自主研發縣融新媒體產品[1]。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依托“中國藍云”云平臺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平臺,大力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和縣級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平臺建設。新藍網作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的新媒體,承擔起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縣融新媒體省級平臺建設和運營的責任。一路走來,伴隨著縣融新媒體平臺從無到有的轉變,從有到優的蛻變,從新媒體技術平臺建設,延伸到省市縣平臺一體化運營、省市縣活動聯動、服務運營以及內容運營的歷程,體味著縣融新媒體發展的艱辛和歡愉。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參與制定了國家《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規范要求》[2]。2018年11月,麗水市青田縣級融媒體中心上線的世界青田是集團建設的首個符合規范要求的縣級融媒體新媒體客戶端。三年來,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新藍網已經陸續為浙江省多家區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新媒體服務,開發落地了客戶端、網站、小程序及Wap等新媒體產品。伴隨著縣融的成長和發展,新藍網一直秉承著自主研發、賦能助融、個性展示以及安全可靠的初心和理念。
由于新媒體產品與傳統廣電產品不同,需要根據運營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因此,服務好新媒體技術平臺必須走自主研發的路線。為了敏捷適配縣融的運營服務,新藍網根據長期服務視頻網站和新聞移動端產品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研發了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新藍云縣融發布及服務運營平臺,提供了多樣的內容發布能力和豐富的互動運營能力[3]。
新藍網對自身的定位并不僅僅是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的建設者,還是區縣融媒發展的賦能者、與區縣融媒共同成長的伙伴。新藍網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新媒體產品的運營者,依托中國藍TV、喜歡聽以及中國藍新聞等省級新媒體端內容、資源及品牌優勢,建立省市縣三級內容和服務聯動運營的樞紐,滿足區縣融媒對客戶端引流、用戶留存以及活躍度提升的訴求,這些優勢是其他縣融開發商所無法比擬的。
浙江省區域特色明顯,區縣融媒的個性化需求強烈,這需要從技術上實現豐富的產品功能、多樣化的呈現效果以及個性化的推薦內容。新藍網在技術平臺中引入互聯網模塊化的產品設計思路滿足功能需求,采用組件化的UI滿足展現需求,打造“新藍算 法”大數據及智能推薦平臺滿足個性化推薦需求。
縣融新媒體端承擔縣域新聞宣傳、權威資訊發布以及網絡電臺電視臺播出等功能,網絡信息安全職責重大。為此,技術平臺采用多重立體安全防范技術手段,滿足業務的連續性以及并發要求。
至今,新藍網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更新迭代經過3個階段。第一個版本是獨立部署版本,2018年11月上線了縣級融媒體新媒體客戶端世界青田App。2019年,按照縣融建設的技術規范,依托“中國藍云”云平臺,采用中臺服務體系和云化的技術架構,推出了租戶化版本。2021年,平臺全面進入智媒時代,基于“新藍算法”及主流云服務商的AI能力,繼續推出智慧型縣融版本。
在技術平臺迭代升級過程中,新藍網逐漸摸索出一套既能滿足廣電電視及視頻領域業務發展,同時又符合互聯網化的混合云架構:私有云依托中國藍云開發,公有云(專有云)依托主流公有云服務,專用云VPC與私有云數據中心通過高速通道專線互聯,如圖1所示。混合云的優勢在于,既能享受到中國藍云對音視頻制作生產能力的良好支撐,又可以享受專用云的云安全和彈性伸縮能力[4]。

圖1 縣融新媒體平臺混合云架構圖
專有云支撐用戶側的業務,支持用戶的服務請求及互動服務;而私有云支撐縣融編輯側的業務,支持編輯進行視音頻節目的制作生產、節目存儲以及內容發布等。私有云和專有云業務邏輯上相互獨立,審核通過的內容通過消息隊列傳輸到專用云上進行發布,發布內容存儲到云上RDS數據庫,同時也會固化到Redis數據庫。當用戶訪問時,首先經過CDN緩存,在CDN失效時內容回源到Redis上快速讀取,在Redis緩存失敗時才會從RDS數據庫中讀取,這樣的機制可以極大地滿足大并發高速訪問,從安全方面看,高速通道專線短時間故障也不會影響專有云上的用戶訪問。視音頻內容的大并發高速訪問則利用新藍網現有CDN服務智能調度系統提供直播和點播內容加速服務。
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系統采用中臺架構的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縣融新媒體平臺系統設計模型
最底層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基礎設施層,依托于中國藍云私有云以及以阿里云、華為云為核心的共有云資源,提供技術平臺的硬件環境;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服務層一方面利用中國藍云專業云制作服務進行內容生產,另一方面依托公有云成熟的技術框架和服務,使用RDS關系數據庫固化數據,使用Redis緩存數據庫應對大并發,使用OSS對象存儲存儲圖片和小視頻,使用消息隊列實現混合云間的數據互聯。
融媒服務中臺是平臺的核心,不僅解決效率問題,降低整體開發成本,同時實現了產品的規模化服務,縮短單一產品研發開發時間。業務中臺為終端產品層提供統一的融合發布以及服務運營服務,數據中臺支撐融媒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實現智能推薦算法服務。服務中臺基于微服務架構開發,采用Docker容器技術進行編排及集群化管理[5]。
為了滿足業務方面快速的制作生產、內容方面高效的資訊發布、產品方面豐富的功能需求、界面方面多樣的展示效果以及用戶個性化的內容推薦,縣融新媒體平臺在技術上進行多層面、多維度的嘗試和開拓。
依托中國藍云平臺和云媒資,平臺不僅實現傳統廣播和電視報紙的一體化生產,而且提供面向融媒的全流程化的內容生產、內容審核管理、內容智能加工及內容發布能力,支撐內容全流程化的生產和管理。
改變一對一端發布的弊端,實現原創內容按需進行定制化的一鍵融合發布和撤回功能,并以接口形式融合發布給第三方平臺,同時能實現面向新聞大數據聚合內容的自動發布能力,緩解縣融編輯力量不足的壓力。
不同租戶共用物理資源,租戶間內容資源及流程邏輯上相互隔離,但是可以經授權分享內容資源,在確保租戶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并能實現新聞大數據的聚合和發布。
為了滿足縣融個性化的技術需求,在技術層面將內容數據與展示樣式進行分離,業務層內置了豐富的組件庫,縣融用戶能夠在線自主修改組件效果而無需重新發包,編輯能夠從組件庫靈活地選擇最適合的展現樣式,高效定制和迭代網站、移動客戶端及小程序等產品。在運營方面,用戶以插件方式對運營模塊進行擴展,快速集成自研和第三方的運營產品,有效縮短產品迭代和響應周期,提升服務質量。
平臺層打造從前端到后臺全流程的互動和服務運營功能,提供生活服務、社區服務、政務服務以及商務服務,配合線上線下的運營資源,為縣融提供影視劇視聽內容資源和互聯網廣告資源,組織省域范圍內的融媒活動和增值服務。
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按功能可以分為融媒生產、直播、內容發布、服務運營及智能服務等5大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圖3 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功能模塊圖
(1)融媒生產模塊。依托中國藍云云媒資以及VMS視頻管理系統,為縣融用戶提供視音頻節目收錄、制作編輯、存儲及管理能力。
(2)融媒直播模塊。實現網絡電視臺播出、活動(手機)直播以及演播室直播功能,支持流媒體視音頻發布。
(3)融媒發布模塊。實現融媒內容在多端多平臺的敏捷發布,不僅支持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國藍新聞藍媒號和中國藍TV等自有平臺內容打通,而且支持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以及抖音等主流第三方平臺內容推送。為了確保內容安全,自有平臺發布的內容支持一鍵同時撤回。
(4)融媒服務運營模塊。支撐移動客戶端的用戶互動和服務運營,在評論、點贊及收藏等基礎互動的基礎上,加入了投票、抽獎、報名、調查及發紅包等功能;政務服務子模塊對接“最多跑一次”浙里辦業務,支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矛盾調解中心,提供鎮街發布矩陣和網絡問政等服務;生活服務子模塊滿足圈子化的廣場社區服務,為用戶提供周邊生活服務;增值服務子模塊為縣融和App用戶提供廣告、電子商城、直播電商以及社群一體化平臺等服務。
(5)融媒智能模塊。通過自主研發“新藍算法”,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大數據平臺,在凸顯主流媒體價值觀的同時,結合個人喜好和興趣愛好,實現個性化的推薦,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又正能量充沛。通過引入主流云服務廠商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視頻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以及自然語言交互等AI能力。
縣融新媒體技術平臺安全的基本目標是保障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網絡播出安全、保障業務連續性以及保障縣融客戶端用戶的隱私和權利。簡單而言就是合法合規,合法是符合網絡安全法,合規是符合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目前,新藍網新媒體技術平臺已經順利通過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測評。
技術平臺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混合云安全防護體系。阿里云端采用安騎士和WAF等云安全產品進行專用云防護;中國藍云云安全通過SDN從實現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安全控制,流量出口邊界采用防火墻、負載均衡設備以及IPS入侵防御系統等網絡層安全防護產品,應用層采用Web應用防護系統和網頁防篡改系統,日常運維采用漏洞掃描系統、滲透測試、態勢感知系統、數據庫審計及威脅發現系統進行安全審計,堡壘機進行運維管理。尤其在策略管理方面,同進同出的應用服務禁止部署在同一臺服務器上,嚴格做到進出分離。
面臨復雜的互聯網環境及突發事件影響,網絡直播服務采用多CDN智能調度平臺,對不同地域不同運營商進行動態調度,根據網絡撥測情況和用戶實際體驗進行實時優化。為了建立可信的視頻傳輸與分發通道,源站與各CDN服務商之間使用IP白名單模式進行數據傳輸,確保播出節點間數據的可信性。
在業務運行過程中,用戶量激增、設備故障及系統異常都會時有發生,保障業務連續性極其重要。對此,需要制定詳實的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周期性備份重要數據,對關鍵應用實施異地容災,提高應對信息安全事件的反應速度,降低故障給業務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專門成立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對侵害用戶隱私行為的App進行整治。在縣融產品上線前,測試人員會采用專業App隱私保護檢測工具,清理隱私政策文本以及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杜絕風險發生;同時,按版本進行源代碼審計,從代碼層清除安全缺陷和風險威脅。
流量入口是當前縣融新媒體發展最緊迫的問題。“一縣一端”與“百行百端”的矛盾歸根溯源是資源和利益問題。縣融App建設是一項需要政府各部門協同推進的系統工程,然而事實上區縣融媒很難獲取縣域范圍的數據資源。部分縣融新媒體端已經被大數據局或其他部門單位接管,而這些部門單位卻又因人手和機制問題陷入無力運營的困境。人才、機制及內生動力也是縣融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活力不足、內生發展動力不強,優秀的融媒及技術人才無法進入或者留不住人才,導致新媒體運營水平良莠不齊。
在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和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下,縣融新媒體發展充滿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因地制宜,主動作為,以技術為導向,深挖縣域資源、深耕本土文化、深入本地服務,方能打造出“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縣融新媒體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