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敏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拉開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歷史序幕的第一年。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在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引領下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精神構建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可以肯定地講,未來15年必將是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
對于我國出版界來說,不僅承擔著向國內讀者提供優秀文化作品和文化產品的時代重任,也承擔著向海外讀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要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這就為我們提出了話語體系建設的長期任務和根本要求。
從人類歷史文化發展來看,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交鋒是十分正常的,這是將全人類聯系在一起的重要途徑。當今國際文化傳播狀態不同于我國國內文化傳播狀態,劍拔弩張的交鋒狀態經常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我國話語體系建設需要在國際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增強感召力、擴大影響力,加強中國話語體系的國際傳播,不斷擴大中國發展壯大的國際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我國話語體系建設已然成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大課題,是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既表現為這個民族和國家物質資源與物質財富的發展程度和影響力,也表現在這個民族和國家思想文化與價值體系的發展程度和影響力,后者集中表現為其文化影響力和軟實力。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在邁向現代化強國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不能沒有高度發展的思想文化與價值體系作為引領,不能沒有強大的話語體系和軟實力作為支撐。把話語體系建設作為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的時機已經成熟,要通過話語體系建設推動我國思想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從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上提煉中國觀點、闡釋中國理論、表達中國訴求。只有科學的理論體系才能推動構建深刻的話語體系,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以充滿生命力和說服力的話語體系做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篇大文章。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