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新 陳雁飛 秦治軍 趙衛新



一直以來,球類項目作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內容,對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培育有著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但在小學球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致并不是那么高漲,而是更熱衷于課后校外的自發性比賽或是校外機構的球類培訓。這促使體育教師重新審視小學球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現行體系。現有體系中,教學內容編排多是6~8個課時的技術小單元,而非18個課時以上的項目大單元;教學方法多是講解、示范、練習,而非游戲、比賽;教學方式呈現多是碎片化教學,而非結構化教學;單元之間、技術之間、技戰術之間的關聯不被重視等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如何將球類項目的本源魅力與運動樂趣回歸到小學體育課堂,充分發揮球類項目的育體育心育人價值,成為小學球類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研究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例,以“實戰比賽”為主題,以18個課時為大單元的基本范疇,從單元的縱、橫向度出發,系統分析小學球類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的核心理念、基本思路、內容結構與學習目標,旨在促進小學生進行球類項目的完整體驗,享受實戰比賽的樂趣,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健全學生人格。
一、進階設計的核心理念:“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
在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的核心理念中,“實戰比賽”指的是面向普通學生的球類實戰比賽,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與真實的運動競賽相聯系,通過讓學生參與真實情境組合練習,以賽激趣、以賽代學、以賽促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球類實戰能力,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與養成終身鍛煉習慣的活動。“主題大單元教學”指的是按照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邏輯結構與學生認知規律,以相關主題及任務為線索,開發和重組與主題關聯、先后有序的球類教學內容,發展學生運用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與理解的教學活動。
因此,基于“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小學球類教學沿著面向普通學生實戰能力進階提升的主線,提煉出不同階段學生進行該運動項目學習的關鍵性能力達成點,將其作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進而確定學習主題,可從游戲到比賽、個人到團隊、簡單情境到復雜情境、關鍵性技術到技術組合運用、實戰能力進階等方面進行主題的進階區分(表1)。
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幫助學生在小學球類課堂上“玩起來”“樂起來”“一起來”。首先,在小學球類教學整體內容安排上,增加游戲與比賽內容的比重,每節課安排至少5~10min游戲與比賽,課堂學習與練習盡量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如,單一技術、組合技術的學練用游戲、挑戰賽,或有條件限制的實戰比賽,使學生在“玩耍”的情境中進行排球學習,在組合技術學練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規則意識,提升參與球類項目的積極性。其次,在小學球類教學整體實施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情境中完成小學球類項目學習,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最后,在小學球類教學整體課堂組織中,重視學生的全員參與,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球類項目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現自身的能力,并獲得球類項目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如,在小學排球“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中,一、二年級可以進行拋球過網的排球游戲比賽,三、四年級可以開展允許落地1次的排球比賽,到五、六年級就已經能進行多人排球比賽了。同時,球網高度、場地大小、參賽人數,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應關注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體驗,要求90%以上的學生都能上場參賽,以賽激趣,小學一、二年級嘉年華游戲為主,三、四年級增加技能挑戰賽,五、六年級開展小賽季進行多個回合的比賽。
二、進階設計的學習目標:凸顯“條件”“行為”“標準”三要素
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的學習目標以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為理論基礎,確定完整的學習目標應包括“條件”“行為”“標準”三要素,學習目標的呈現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的、可觀察的、可測評的。如,“80%以上的學生初步掌握正面下手發球技術動作”,按照學習目標制訂三要素可以修改為“距離球網4m,運用正面下手發球過1.8m高球網,成功率40%以上”。其中,目標的行為主體指向的是學生個體,而非學生群體,也非教師;“條件”指的是在什么情境中,如,不同的人數、距離、運動狀態等條件;“行為”指的是什么樣的表現方式,如,不同的動作形式、知識表達、體育品行等表現行為;“標準”指的是學生個體的最終學習結果,是80%以上學生能夠達到的合格性標準。學習目標的陳述要多用行為表現的動詞,如,說出、做出、畫出、判斷、敘述、跳出,多用具體的高度、遠度、速度等量化的標準,而非以往的初步、進一步、基本、鞏固提高、熟練掌握等(表2)。
學習目標的制訂還要關注不同年級之間的各類行為表現與量化指標的縱向區分度,促使在真正落實學習目標時,充分發揮學習目標導教、導學、導評的作用。如,在小學排球“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中,學習目標的制訂主要包括拋球的個數到墊球的準確性、傳球的次數與發球的遠度等方面,均通過趣味的方法趣味的方法賽、趣味的方法評,實現學、賽、評一體化,培養學生的自檢、自測能力。小學階段的排球學習需為初中階段打下基礎,所以重點學習發球與接發球、墊球、傳球、扣球等基本技術,并強調在實戰中運用所學技術是學習最大的動力,且盡可能每節課都安排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游戲或比賽,在游戲或比賽中檢驗學習效果,關注實戰比賽情境中能夠達成的小而實的情感目標。
三、進階設計的主要特點:“五大類內容結構”與“實戰比賽占比較大”
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的主要特點是以“實戰比賽”為主題,以圍繞普通學生實戰能力進階提升為主線,精選基本知識與技能、技戰術運用、專項體能與一般體能、展示與比賽、運動項目完整體驗五大類內容,每項內容學習以多數學生需要學習的主要形式與進階變化來呈現。如,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排球教學,圍繞“有條件限制的隔網墊球比賽”主題,精選與主題比賽相關的正面墊球、正面下手發球與接發球等基本技術的動作要領,單一技術學練與組合技術運用,3m移動、立定跳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體能練習,固定場地大小的隔網墊球比賽、規定時間2人隔網拋接球比賽、自墊球比多挑戰賽,以及打手出界規則與位置輪轉、移動取位墊球意識的內容。而在小學排球“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中,小學一、二年級最先接觸的是拋接球和雙手墊球,通過拋接球培養學生的時空感覺,重點學習與排球技術有關的基本動作、與排球比賽有關的基本意識;小學三、四年級的重點是下手發球和墊球,關注學生球感與對球的正確判斷,開始嘗試過網游戲比賽,初步了解排球規則與裁判方法;小學五、六年級的主要教學內容是上手發球、傳球和扣球,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排球運動,并在六年級學習縱跳摸高和3m移動專項體能,與初中排球更好地銜接,夯實專項體能基礎。每個年級都安排了大量的游戲和比賽,每節課都安排技術學練、游戲或比賽,讓學生在游戲和比賽中體驗到參與排球運動的樂趣。
在五大類內容的課時分配中,與實戰比賽關聯度較高的展示與比賽、運用項目完整體驗占比約30%~50%,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呈現出實戰比賽課時比重不斷增加的趨勢,尤其是每個大單元均設計至少3個課時的小賽季、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的運動項目完整體驗,旨在讓普通學生體驗到球類實戰比賽的樂趣、知識技能的運用、合作分工的意義、敢于挑戰的收獲、問題解決的興奮(表3)。
比賽是球類項目傳承與發展的本源動力,更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最佳方式。球類實戰比賽充滿著挑戰的學習主題、有意義的學習行為、有選擇的學習表現、有價值的學習結果、有激勵的學習評價。足、籃、排作為典型的開放式運動技能與集體性運動項目,在小學球類課堂教學中,應提供開放的學練空間和比賽情境,回歸球類運動的本真。只有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比賽情境中,嵌入進攻、對抗、戰術、配合的學練情境,學生才能體驗到多邊性、不可預測性,才能真正提升球類專項運動能力。只有一開始就獲得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才能幫助小學生掌握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提升真實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享受球類運動的學習樂趣,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慶新,楊帆,武鳳鳴,等.基于高中生完整體驗式學習的排球項目小賽季進階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21(2):21-23.
[2]張慶新,趙衛新.實戰情境中的小學足球項目本質特性九維分析[J].校園足球,2019(9):65-67.
[3]李煥玉,沈鶴軍,李衛東,等.美國實戰情境課程模式的借鑒與啟示[J].體育學研究,2018,1(3):28-36.
[本文系北京教育學院2020年重點關注課題《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DGZ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