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云



【摘要】中班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情感豐富且波動大,對于情緒管理欠缺一定的經驗;同時,幼兒心理問題逐漸突出,社會交往頻頻出現障礙,這就需要我們創設一個具備獨立私密、舒適安靜、靈活的空間。在環境以及材料的作用下,尊重幼兒的感受和緩解幼兒心理需求,讓兒童舒緩集體生活的壓力。安靜區的創設,可幫助幼兒學會以健康理性的方式來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積極友好的方式處理和同伴間的關系。
【關鍵詞】幼兒中班;場景創設;獨處;安靜私密;情緒管理
在兒童的發展需要里,我們常常討論身體需要、學習需要,并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對于心理需要,我們更多的是在活動中、日常生活中關注兒童的情緒情感,而甚少真正理解兒童,給予一個獨處的空間。心靈的安靜場所是當下急躁快節奏的社會所稀缺的,對于兒童來說,在一個既獨立安靜又充滿安全感的場景里,能夠隨時撫慰情緒,建立對自己以及周圍世界的信任。
一、安靜區場景化創設的意義
(一)營造獨處的私密空間,尋找心靈的歸屬
中班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情感豐富而強烈,波動大,在情緒管理上欠缺一定的經驗,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我們經常看到幼兒在不開心、低落、不想參加集體活動時而遠離集體;我們也時常看到幼兒與同伴在交往時偶爾會因為口角之爭或小摩擦而氣憤,甚至時有氣不過的情況下拳腳相向……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在情緒管理上卻會因表達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通過分析幼兒已有的學習經驗,識別各種情緒,來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方式宣泄情緒。
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萊維林教授認為,“秘密和隱私都是在人們成長和獲得自我認同感的過程中出現的,因而他們對于人們的成長和自我認同的意義和結構都有著獨特的作用。”安靜區場景化的創設,讓幼兒成功的喜悅、遙遠的遐想、被拒絕的傷心等情緒情感能在安靜私密的場景中獨自享受或平靜一下;在同伴相處中發生沖突、被別人誤會、受到成人的教育而產生各種委屈時也能通過私密空間進行自我調節,找到合適的方式進行減壓。從幼兒已有經驗(識別情緒)出發,引出“情緒處理多元化”這樣新經驗的學習作為場景化學習支架,利用多種感官材料讓幼兒進行減壓、宣泄、平靜……體會獨處的魅力。
(二)提供和諧的交往空間,促進情感的升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和教育建議提出,“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并有關心、體貼的表現。提醒幼兒關心身邊的人,如媽媽累了,知道讓他安靜休息會兒。”這恰恰說明4-5歲幼兒進入人際關系的敏感期,從平行游戲發展到會尋找志趣相投的同伴,幼兒開始擁有自己的小秘密。研究發現,“在開放的空間中,若沒有屬于幼兒獨處的地方,幼兒表現的多是游蕩、攻擊或焦躁不安的行為……”相反的是,如果提供適當的幼兒獨處游戲空間或一兩個同伴的合作空間,上述行為將明顯減少。部分幼兒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一言不合就開打,遇到小挫敗或者因為爭搶玩具而動手的現象屢屢發生。安靜區場景化的創設,能夠在有準備的環境下,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方式釋放情緒,調節情緒,幫助年幼的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積極發展。
(三)創設安靜私密的游戲空間,提升專注的品質
《指南》在“說明”中強調,實施《指南》時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并明確指出,“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良好學習品質。”在幼兒園里,幼兒在開放的空間游戲,常常因為人員的走動、外來事物的干擾而無法專心操作學習,比如,在美工區繪畫的幼兒會看到別的同伴在做手工,轉而投身手工一族,導致無法持續性深度學習。
因此,我們利用多種可操作性強的安靜類材料,如涂鴉、串珠等,在幼兒已有經驗——情緒得到理性管理的基礎上,創設多元有趣的課程場景,以支持幼兒深度學習,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從而獲得專注游戲帶來的愉悅感。
二、安靜區場景化創設的原則
溫暖舒適、輕松愉悅的環境,能讓幼兒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環境與幼兒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在創設學習化場景中,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私密性原則。我們將安靜區置于課室一角的榻榻米上,靠近窗邊,遠離吵鬧的表演區和角色區,降低“被打擾”的可能性。采用上空懸掛帳篷的方式,垂下的紗布讓外面的幼兒無法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活動,起到了私密的作用;當然因為考慮到幼兒的安全性,帳篷是處于半遮擋狀態,目的是教師能夠觀察到帳篷內部幼兒的活動情況。門口掛有提醒是否有人使用的牌子,讓幼兒知道有人正在使用不能被打擾。安靜區允許最多2人進入,避免人數過多,失去安靜、私密的效果。
(二)舒適性原則。空間色調也影響著幼兒的情緒發展,色調過于明亮或過于暗沉都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我們選擇了粉色等暖色調的紗簾,既有溫暖之感,又有安靜之意,符合安靜區功能的特點。光線上因為紗布的遮擋,比較柔和、不刺眼。內部裝飾上,在地上鋪上地墊,放置各種柔軟的抱枕和靠枕,給幼兒帶來舒適感和安全感,軟裝飾也營造出舒適的家庭般環境。吊飾是各種形狀的暖色燈,抬頭一望,有著一股夜觀星空的寧靜。原木色小桌上放置推車筆筒,旁邊放置各類調節情緒的、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安靜性游戲材料,如減壓球、串珠等;區角柜上貼有“今天你感覺怎么樣?”讓幼兒識別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布局以簡約、溫馨為主,質感輕盈的紗布體現一種家的舒適感,為幼兒創造一個積極,和諧,安全的心理環境。
(三)靈活性原則。在創設安靜區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思維水平隨年齡特點不斷發展以及學習化場景的不斷變化。對此,安靜區也采用拼裝式、窗簾式等方式進行靈活分隔,便于后期根據學習需求進行調整。總之,教師對于環境要善于改變,讓安靜區真正安中有動、靜中有變,成為幼兒受歡迎的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