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琴
【摘要】信息技術課上,教師的愛是一艘船,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帆,這二者缺一不可,少了誰都無法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前進。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勇于創新;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表現的空間;力求從“玩”中學,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擁有付諸實踐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思維
以愛為船,用“新”作帆。信息技術雖然受到了很大的重視,但是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每周卻只有一節,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成了筆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就體現著一種創新意識。一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時,學生對此都有很強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如果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引導,想必會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學生進行創新的原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積極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敢于提出。
在教學《制作特色賀卡》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張圣誕賀卡,送給教師、父母或者親朋好友,最后評選出最佳制作者。學生們陷入了創作的自我陶醉中。這充分激發了他們智慧的火花,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強化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愿望。
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大膽提出了一些問題,如,繪制橢圓和矩形時很容易,但是如何快捷地繪制出圓和正方形呢?這時,筆者不會馬上告訴學生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后再適時地告訴學生按住“Shift”鍵不松手,再點擊矩形框或橢圓工具,按鼠標左鍵向右下方拖拉,即可形成圓或正方形。對于一個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先發現后解決。讓學生自己探索操作的技巧比將這個技巧直接授給學生去掌握的效果要好。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創作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操作時若模仿得多,創新得少,那么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不強。因此,教師如果能及時點評學生的優點,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所以,一旦發現有好的作品出現時,筆者會通過多媒體把作品演示播放給大家看。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點。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平時玩的電子游戲。而因此,學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容易被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所以,課堂上,筆者向學生演示用相片軟件制作出來的合成照片,讓學生感受到相片合成的樂趣,不再羨慕網絡的相片合成。通過制作合成照片,學生嘗到創作的快樂,享受到收獲的喜悅。如此,學生的創作熱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靈活結合教材,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欲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文件與文件夾的基本操作》時,筆者先讓學生掌握文件夾的創設和命名,然后讓學生探維索文件的轉移。學生可以依照創設文件夾的方法擊打右鍵,細心的學生就會發現復制和剪切的功能。這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探索。
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于學生多,有些問題就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此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匯報給組長,進行小組討論。若小組討論無法解決,再由教師親自指導。這種形式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效果顯著得多。
三、給予學生創新思維表現的空間
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得不到表現,得不到認同或修改的建議,那么,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創新意識就不能強化,慢慢地,學生就會失去創新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多給每位學生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動手操作絕技,充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他們精心構思的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就是讓學生的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習、小組討論、社會實踐等都應成為教師備課的一項內容。
例如,在教學生制作賀卡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小想法添加進去,讓賀卡更加有自己創作的特色,對每份賀卡通過多媒體的放映,讓學生共同欣賞,發現其中的優點。在一次圣誕來臨之際,筆者結合生活實際,把作業布置成每人送筆者一張電子賀卡。筆者讓他們充分發揮創新思維,最后比一比誰的賀卡最漂亮。這樣充分給予他們創作表現的空間。
四、力求從“玩”中學,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小學生的一個特性就是愛玩,所以在教學時,筆者經常會設計一些游戲來輔助教學。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挖掘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玩”是一種有目的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去學習。
例如,在教學《認識鍵盤》一課時,筆者并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解,而是通過打字軟件“金山打字”,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首先,通過“指法練習”讓學生知道每個手指分管的按鍵,然后通過“吃蘋果”“打地鼠”“太空戰”等,讓學生熟悉26個字母分布在鍵盤上的位置和訓練學生的打字速度。在游戲中,還可伴隨著動聽的音樂和豐富多彩的動畫,這樣,學生的視覺就會被吸引過去。而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在“玩”中學會了指法訓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五、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擁有付諸實踐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最終還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使學生擁有付諸實踐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沒有充足的上機操作,學生可能不能完整地掌握知識點。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應該是“理論+實踐”。例如,在教學《制作特色賀卡》時,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張圣誕賀卡。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多渠道的。教師要能造好自己的“船”,學生要能夠揚起自己的帆。這樣,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學生就能夠乘風破浪,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也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