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

我發現幾乎所有學霸在介紹他們的經驗時都會講“時間觀念”,什么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誰都想又快又穩事半功倍地學習,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卻發現道阻且長。所以今天就來聊一些我覺得很有效果的小竅門,做學習上的時間管理大師。
你說今天要學英語。什么時候學,怎么學,學多長時間?這些都等稍后再說。這樣做計劃的結果往往是在夜里十一點半焦慮地玩兒著手機,然后用最后5 分鐘走個流程速成。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項任務被賦予了時間限制,我們就會調用潛意識中的目標感,專注于當下的任務。所以定計劃的時候,不妨試試把“今天要復習英語”改成“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要寫三頁英語題”,是不是一下子動力滿滿了?
舉個例子,當一道題不會做的時候,反映出來的是我們對于這種題型的欠缺,或是某個知識點的不足,這時如果不及時解決問題,那么今后每次出現這類題,我們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一步的,建立在這個知識點基礎上的其他問題更加無法解決,聽不懂前后聯系緊密的課程,從而導致漏洞越來越大,還會給自己心里添堵,越學越累。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不懂或一知半解的東西,一定不要怕耽誤時間得過且過,現在停下來較真不知道會為以后的學習省多少事呢!
經常看到一些問題:高考剩下300 天努力還來得及嗎?剩下XX 天努力還來得及嗎?底下是一些或雞湯或毒雞湯的回答。要我說,提問者光是看完這些回答就得用上半天的時間,而且看完之后原來焦慮的人可能會更焦慮,原來覺得無所謂的人可能繼續無所謂,因為人們總是傾向于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回答啊!
對我們這種一旦發現時間緊迫就很容易心慌意亂什么也做不下去的人來說,不斷關注剩下的時間多少只會使重心倒向最終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可能的收獲,一旦結果不理想,便會陷入負面情緒當中。但如果轉移一下重心,學習會變得快樂許多。舉個例子,一次考試結束,當別人為成績難過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析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并解決。別人還在放松或傷心之中,而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兩天考試能夠帶來的成長,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未來的學習中,這才是模擬考存在的意義。
高效的時間管理并不是把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休閑,絕對自律,因為時間管理的意義在于效果,而不在于忙活。在學習的時候毫不猶豫全神貫注,在疲憊的時候放下顧慮好好休息,才是最會利用時間的學習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