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晶,楊 芬,張新華,陳曉瀟,胡志蘭,李曉燕
(1.大理州農業科學推廣研究院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大理 671005;2.巍山縣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巍山 672400)
油菜是需肥量較大的冬季油料作物,合理的栽培措施能有效提高油菜產量,改善其營養品質,節約生產成本[1-2]。氮素是影響油菜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優化施用氮肥能顯著提高油菜的經濟性狀和產量[3]。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產中偏施、重施化肥現象嚴重,不合理施用化肥不但影響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品質,也會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為此,文章通過氮肥施用量試驗,旨在掌握不同水平氮肥施用量對油菜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為進一步修正和優化油菜施肥技術提供參考,為轄區內推廣油菜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提供科學依據。
本試驗以云南省巍山縣廟街鎮新華村委會大甘莊(100°26′E,25°26′N)為試驗區,海拔1657 m,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6℃,年日照總數平均2320 h,年平均降雨量800 mm,無霜期240 d。試驗前沿“S”形路線,多點采集試驗地表層土壤樣品并混合均勻,測定其基本理化性狀。具體為pH值7.8,有機質13.80 g·kg-1,全氮1.09 g·kg-1,有效磷28.7 mg·kg-1,速效鉀346 mg·kg-1,緩效鉀448 mg·kg-1。
供試作物:油菜(A35);供試肥料:金沙江牌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6%),硫酸鉀(含K2O 50%)。
試驗設置4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12個小區。小區面積為30.24 m2(長6.3 m×寬4.8 m),各小區四周以高25 cm,寬30 cm的田埂分隔,田埂包裹塑料薄膜,防止各小區、重復及保護行與試驗區間串水串肥。小區實行單排單灌,在試驗區四周設保護行,具體如下:
處理1(N0P2K2):不施化學氮肥(P2O5750 kg·hm-2、K2O 60 kg·hm-2);
處理2(N1P2K2):70%優化施氮肥,即減施氮30%(N 420 kg·hm-2、P2O5750 kg·hm-2、K2O 60 kg·hm-2);
處理3(N2P2K2):優化施氮肥(N600 kg·hm-2、P2O5750 kg·hm-2、K2O 60 kg·hm-2);
處理4(N3P2K2):130%優化施氮肥,即增施氮30%(N 780 kg·hm-2、P2O4750 kg·hm-2、K2O 60 kg·hm-2)。
施肥方法:過磷酸鈣、硫酸鉀、50%的尿素用作種肥;25%的尿素用作5葉期追肥,25%的尿素作蕾苔期追肥。除施肥方法外,其他田間管理與當地豐產田相同。
試驗期間調查各處理生育期、經濟性狀,收獲后進行測產。試驗數據用軟件Excel 2016進行統計分析。
如表1所示,處理3(N2P2K2)的株高和分枝部位均最高,處理1(N0P2K2)的最低;處理4(N3P2K2)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每角粒數和單株產量均優于其他處理;有效角果數以處理3最多,為173個,處理1(N0P2K2)最少,為84個;千粒重大小依次為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3,以處理1最重,為3.30 g。從表1中可得,處理1油菜成熟較早,生育期為177 d,而處理4生育期為180 d,這可能是增施氮肥導致油菜出現貪青晚熟。

表1 不同處理油菜經濟性狀和生育期
從表2可知,不同施氮處理下產量的高低順序依次為處理4(N3P2K2)>處理3(N2P2K2)>處理2(N1P2K2)>處理1(N0P2K2)。其中,處理3和處理4間的產量不存在顯著差異(P>5%);處理2的產量均極顯著小于處理3和處理4(P<1%);處理1與其他3個處理間的產量在1%水平下也均存在極顯著差異。這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增施氮肥可以顯著提高油菜產量,但是當氮肥施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進一步增施氮肥對產量無顯著促進作用。

表2 不同處理下油菜產量
由表3可見,不同處理下產值的高低順序依次為處理4(N3P2K2)>處理3(N2P2K2)>處理2(N1P2K2)>處理1(N0P2K2)。其中,處理4產值為22926.15元·hm-2,較處理1增14463.2元·hm-2,較處理3增833.3元·hm-2。不同施氮水平下,新增收入的變化規律與產值一致,與處理1相比,其他3個處理收入分別增加12513.2元·hm-2、12129.9元·hm-2、10487.4元·hm-2。從表3可得,與處理3相比,處理4收入增加383.3元·hm-2,但其肥料投入增加450元·hm-2,由此可得最經濟的施肥處理還是處理3(N2P2K2)。

表3 不同處理經濟效益
(1)在合理使用磷、鉀肥基礎上,一定范圍內增施氮肥可以有效改善油菜的經濟現狀,顯著提高油菜產量[4-5]。本試驗結果表明,在中低肥力田塊中,產量最高的肥料配比為處理4(N3P2K2),投產比為1∶7.88;最經濟的肥料配比為處理3(N2P2K2),投產比為1∶8.98。
(2)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科學合理的調配氮、磷、鉀肥施用量,可有效提高作物產量,在降低單位面積經濟投入的前提下,達到化肥減量增效的目的,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