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世雄
(唐山植物園,河北 唐山 063000)
新時代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園林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之一,園林綠化的面積和數量空前增長。園林植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植保等工作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園林生態建設的效果,依靠園林生態技術推進生態建設是大勢所趨和現實需要。
筆者在《近自然“豐容技術”在動物園中的應用研究》《近自然“植物整形修剪技術”》《用近自然“植物保護技術”經營管理好城市園林》等文章中將近自然理念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實踐證明,在理論上是站得住腳的,在實踐上是確有所需且符合現實要求的、是行的通的。
園林植物“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是指在園林植物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天然雨水和森林凋落物等自然力,避免或減少使用化學肥料,采取接近自然的人為干預、管理措施的生態管理技術。

資料來源: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網整理。---表示缺乏資料
標準化的實施確實促進了園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也存在著有的地方所制定標準不系統、全面,未能將土肥水管理技術融入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標準不接地氣等諸多問題。不能將考核作為主要內容,對于土肥水檔案的管理缺乏管理意識。標準雖然屬于政策范疇,但是更應該上升到“純政策”的高度,要實現政策制定、執行、評估、監測、終結全系統管理。這樣才能有利于土肥水生態管理技術的落地實施,才能促進園林植物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2.1 肥水管理定額計算中未融入完全自然化、近自然等分類管理理念,造成盲目管理,提高了管理成本。現實中存在著有的園林植物處于野生狀態或沒人管的的狀態,完全可以靠天吃飯,但是卻可以健康生長的事實。需要精細投入的卻沒有得到必要的投入,景觀效果、生態效益很難得到保證。
2.2 雖然規劃設計、施工、養護三大階段都涉及土肥水管理的內容,但是很少將三個階段的土肥水管理集成化、一體化管理,極大地影響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規劃設計階段很少依據土壤檢測數據進行植物配置,導致很多植物出現不適應土壤最終死亡的現象。
2.3 土肥水管理工作不能突出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該投入的不投入,不該投入的亂投入,行道樹、造型植物、彩葉植物、專類園等重點園林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做的不到位。
2.4 管理部門的土肥水管理模式、方法、手段與基層一線很難對接,有的雖制定標準但未實施,尤其缺乏和考評掛鉤、銜接的勇氣,很難調動積極主動性。
2.5 土肥水管理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現實中很難做到專人管理或固定班組管理,經常換人或調換班組,導致土肥水管理工作做得不專業、不徹底,致使土肥水管理工作沒有連續性,不能構建、形成植物生態檔案。
2.6 不能突出生態導向、經濟導向。有的土地需要改良沒有得到改良,造成土質下降,生產力降低。有的單位施肥不合理污染了環境、空氣。應確立生態導向、經濟導向,要采取合理手段、評估土肥水技術應用的效果,考核要設定生態指標、經濟指標,這樣才能實現生態、經濟效益最大化,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
2.7 園林管理臺帳管理中未能精準、精細分類,管理混亂,不能將土肥水管理生產一線的大數據囊入其中,不能為決策提供有效數據資料,導致很多問題的產生。
2.8 管理不系統、不全面。土肥水管理范圍狹窄,植物沖洗需要用水,有的植物夏季需要噴水管理,灌溉、排水、雨水管理、噴水、沖洗等未能形成系統化、全覆蓋的土肥水管理方案。
2.9 園林管理經費管理混亂。由于有關單位沒有摸清土肥水等管理成本,導致出現有的招標、有的不招標,有的未處理好正式職工使用和外包的關系,有的經費給的過多、有的不夠用,有的職工閑置、有的職工不夠用,有的肥料供給不足等問題的發生。
2.10 重視程度不夠。澆水、施肥的管理工作雖然誰都知道,也都在做,但是普遍存在著重肥水管理輕土壤改良,重視人為投入輕視自然力,重視標準制定輕標準實施,重視生態效益輕經濟效益,重視養護管理階段輕規劃、施工階段等問題。
3.1 分類管理。一是完全自然化土肥水管理技術,對可以自然生長的園林植物在一定時間內不進行人工干預;二是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進行粗放式管理;三是園林重點植物土肥水生態管理技術,精準管理,精細化管理,重點管理。篩選出不需要人工管理和需要粗放、精細化管理、重點管理的樹種、植物種類。分清主次,研究園林造型樹種、彩葉植物、行道樹、衰弱樹種、花灌木、經濟林、草坪、病蟲害危害樹種等重點園林植物土肥水生態管理技術,提高園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2 通過學科融合創新推進技術創新。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不僅涉及生態學理論、近自然理論,也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等理論,應將這些理論合理融合,實現創新。該項技術可以上升到標準、規范的高度,進而上升到政策的高度,這樣更有利于技術的推廣應用。之所以強調融入管理學,是因為“土肥水管理技術”本身就側重管理,需要將考評等內容納入其中;之所以強調融入經濟學、生態學理論,是因為需要通過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的實施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3.3 將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貫穿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管理是統一的、不同的階段,都涉及到園林植物土肥水管理的內容。在規劃設計階段對于土肥水管理有一個明確、合理的導向,規劃設計要依據土壤的實際需求配置植物,因此該檢測的必須檢測,并提供詳實數據。在施工階段執行規劃設計中土肥水管理的規定要求,為養護管理階段打好基礎。通過在養護管理階段實施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術”鞏固已有綠化成果。
3.4 土肥水管理定額的制定要嚴肅,要融入分類管理理念,以客觀實際為準繩,沒有管理、沒有發生的成本一定要剔除。通過和生產一線對接,精細測算人材機等成本,花灌木、果樹、行道樹、造型植物等重點園林植物作為測算的重點。只有精準、精細測算,才能為申請管理經費和養護企業盈利奠定基礎、做好鋪墊。
3.5 優化管理機構、人員,優化管理模式。組建專業化管理機構、隊伍,上級管理部門能夠和下級基層單位統一協調。要在考核、考評工作中設計土肥水生態管理技術的生態、經濟等指標,明確獎懲辦法、制度,調動積極性。杜絕或減少頻繁換人、調換班組等不良管理行為的發生,促進土肥水管理工作的連續性。
3.6 及時矯正土肥水管理經費的申請、撥付中的不合理問題。新時代是生態和經濟并舉的時代,既要算好生態帳又要算好經濟帳。園林專業管理單位要根據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申請經費,實事求是的算好成本帳,掌握第一手數據資料。財政管理部門要代表政府把關,以客觀實際需要為準繩,督促相關單位試驗、示范,使經費撥付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大多數園林產品屬于公共產品,大多數園林植物土肥水管理屬于公共管理的范疇,需要政府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升自身生態治理能力。提升自身生態治理能力關鍵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公共福利和利益,為園林領域的公共管理建立示范、樹立樣板。決策層科學決策,創新管理模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規劃、選擇最優決策方案,決策部門要加大園林領域公共管理改革力度,努力做到決策有制定、有執行、有監督,提高園林管理效率,促進園林事業高質量發展。
改革必然觸動利益,改革的過程必然存在一定阻力,但是改革勢在必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并給予厚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實現園林領域改革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