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衛 / 文
文化應該燃起人們內心的火焰,文化應使人們精神的火焰迸發出來。質量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質量意識、質量精神、質量價值觀、質量形象等“軟件”以及產品質量等“硬件”的總和。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在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學習教育之際,我們談質量文化,尤其要弘揚三種精神,哪三種精神?長征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質量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好比萬里長征。質量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既是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勞動者素質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環境、文化教育、誠信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反映。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形象。
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質量工作歷來十分重視,如毛澤東同志“數量不可不講,質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質量、規格,增加品種”;鄧小平同志“質量第一是個重大政策”;江澤民同志“質量第一是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的一個長期戰略方針”;胡錦濤同志“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切實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習近平同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改革開放后,經歷40多年粗放經營、經濟高速的發展,中國企業已脫離“人無我有”的低端競爭狀態,走向以質取勝階段。但質量長征路上,任重道遠。不可否認,目前企業分析質量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往往還是: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感和事業心;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文件操作性差;監督不力,檢驗不嚴,考核不夠;合同管理和外購外包缺乏誠信等。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提高質量的政治站位,愛國愛民,堅定信念;不怕艱難,不惜犧牲;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緊密團結,艱苦奮斗。
在新時代質量長征路上,我們要與時俱進,追求卓越。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是重中之重。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離不開制造業,我們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我們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推動傳統產業標準化、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現代企業轉型、現代企業升級,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向生產方式柔性化轉變,向高科技化高附加值的產品轉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明確勞模精神指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模是時代的楷模,勞模精神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鼓舞我們質量人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要學習勞模精神,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把技術創新作為提高質量的抓手,通過本職崗位的努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注重創新成果的標準化和專利化。我們要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改善品種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和服務水平,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
我們要學習勞模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強化以確保質量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社會責任理念,積極承擔對員工、消費者、投資者、合作方、社區和環境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強化誠信自律,踐行質量承諾,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創造綜合價值,樹立對社會負責的良好形象。

我們要學習勞模精神,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樹立質量工作八榮八恥理念:實事求是光榮,弄虛作假可恥;尊重規律光榮,主觀決策可恥;遵守制度光榮,管理松懈可恥;改進創新光榮,急功近利可恥;團結協作光榮,推諉扯皮可恥;嚴格把關光榮,降低要求可恥;艱苦奮斗光榮,馬馬虎虎可恥;關注顧客光榮,損害企業可恥。
工匠精神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不斷改善工藝、精益求精,追求接近完美的精神理念,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在工匠的眼里,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制造過程的一絲不茍、對完美孜孜不倦的追求,除此之外,別無所求。工匠注重細節,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耐心、精心、用心,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與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能將質量提高到99.99% 絕不做到99%。工匠嚴謹,不投機取巧,專心、專注、專業、專一,淡泊名利,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弘揚工匠精神是讓無數辛勤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方向和努力方向,帶來社會對勞動者的尊重。工匠精神在我國有深厚的傳統基因,我們應該回歸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在質量領域將工匠精神傳承和延續下去,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運營質量、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一個關注質量的組織倡導一種通過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來實現其價值的文化,這種文化將反映在其行為、態度、活動和過程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企業跨越式發展靠經濟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靠文化驅動。

現代企業,工匠精神不是單打獨斗,而要擴展到整個企業層面、樹立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為企業的一種理念、一種文化。我們要弘揚工匠精神,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廣泛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攻關、質量比對、質量風險分析、質量成本控制、質量管理小組等活動。
弘揚工匠精神,我們要做到八個必須:該做的必須規定,規定的必須實施,實施的必須有效,有效的必須堅持,堅持的必須控制,控制的必須記錄,記錄的必須分析,分析的必須改進。
弘揚工匠精神,現場管理必須注意:圖紙、工藝以及技術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票、控制卡的流轉控制;現場零件和產品標識管理;零件清潔度控制;量具使用控制等。生產現場環境方面,要求整個車間內道路暢通,零件堆放規范、安全、整齊;生產現場的護欄、工位器具、工裝工具、零部件置放規范、標識正確,沒有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實施5S+X管理。質量控制點要求開展自檢,提高責任心、操作技能、質量意識、管理水平。
我國制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現象,多多少少與工匠精神稀缺和“差不多精神”現象有關。工匠精神就像一場修行,精神在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行化于效”。弘揚工匠精神,我們要加強12項修煉:
1.敬業是最卓越的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熱愛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要敬業還要專業,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2.忠誠是無價之寶。忠誠的最大受益人是你自己,要忠誠也要有業績。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感恩是為人的基本條件。
3.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領導、同事、顧客協調好關系,待人如己。人脈就是財脈。
4.團隊協作、優勢互補。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5.積極主動地工作。不要只做領導吩咐過的事情;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智慧、熱情、責任、創造力。
6.一絲不茍、追求一流;注重細節、精益求精;質量無小事、工作不馬虎。
7.決不找任何借口。不為失敗找借口,而為成功找方法。
8.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執行力決定競爭力,讓自己成為執行高手,保質保量。
9.永遠維護企業形象。超越顧客的期待,善待、感動顧客是維護企業形象的最佳表現。
10.不僅追求有效性,而且用最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1.多為企業提合理化建議,不僅貢獻汗水,而且貢獻智慧。
12.認同企業文化,與企業共命運。一滴水要想不干涸,就要把它放入大海。
質量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提升質量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質量也是一種生活規范和處事哲學,對個人、企業、社會、國家的未來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才能天長地久。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
質量工作是一項千秋萬代的民族事業,能為這項事業做點貢獻,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質量工作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萬里長征,衷心希望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人人關心質量、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參與質量改進,確保質量文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