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課業減負”這個詞一直是教育界的核心詞匯,也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但真正能做到讓小學生課業減負的教師卻寥寥無幾。如何真正做到“課業減負”呢?
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先進的科學教育思想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要想真正實行課業減負,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不留或少留家庭作業。
說到“作業”,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每個人從小時候踏入學校的那天開始,就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作業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動手探究的,還可以是查找資料的等。既然作業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們為什么對書面作業情有獨鐘呢?我想原因有兩點:一是書面作業檢查和批閱比較方便,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學生是否完成,是否對所學內容完全掌握;二是布置起來比較方便,不受條件限制。教師每天布置家庭作業的目的是要了解學生對當天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而學生們每天完成作業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已。因為關注點不同,所以家庭作業并沒有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有的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對于不會的題會讓家長幫忙做答,對家長的講解則選擇間歇性屏蔽。而教師在第二天批作業時發現學生作業全是正確的,以為學生都已經學會了,這樣掩蓋了學生不會的真相。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會不動腦而選擇抄襲,教師也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等考試時學生成績低了又找不出成績低的原因,就只會再多留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這樣循環往復,學生的作業量增加了,教師的批改量也增加了,學生累教師也累,還沒有什么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精留作業是學問
家庭作業的布置是一門學問。教師每天在布置作業時,不一定都要留書面作業,作業的形式有很多,針對所學的內容精心留作業可以看出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聽課狀態的了解。家庭作業的布置視情況而定,如果不是必須留,就不要留書面寫的作業,尤其是機械性抄寫作業更不適合布置。我們可以留一些可操作性的作業。例如,我在講到語文“展開合理想象”這一單元時,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展開合理想象續編故事,并可以跟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故事的情節。學生特別喜歡這個作業,通過續編故事感受了故事中人物的特點,通過表演課本劇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身的表現力,這個能力并不是留書面作業所能培養的。再如,在“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學難點是選擇合適的單位來描述物品的質量。多數教師在上完這節課后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寫幾道單位互化的練習題,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之前也試過,但效果并不好,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了某些特定物品的質量該用什么單位,一旦換了情境,就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了。后來我在另外一個班級嘗試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回家拎一拎或掂一掂洗衣液、硬幣、銀行卡或豆油桶的質量,記住這個感覺,再遇到描述別的物品質量時,可以與這個做對比,再選出正確的單位。通過這兩種做法的對比,明顯地感覺到親身去感受質量的這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要好一些。
當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課業減負當成目標來研究時,就會想到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寫作業不再是教師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新知的唯一形式,多樣的、可操作性的作業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不僅學生減負了,教師也減負了。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