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慶
摘要:本文針對MG動畫在科普信息傳播上的作用展開分析,內容包括提高內容敘事藝術、提高科普信息質量、提升動畫交互作用、增強信息傳播效果等,通過研究MG動畫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在科普信息傳播中的具體應用,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MG動畫應用效果,提高科普信息傳播速度。
關鍵詞:MG動畫;科普信息;敘事藝術
隨著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了解、學習科學知識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精準、高效地傳達科普信息顯得至關重要。在以往的傳播手段已經難以符合當代大多數中青年閱讀習慣的情況下,MG 動畫這種動畫表現形式在科普信息傳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MG動畫在科普信息傳播中的應用要點,可以積累相應資料,從而為科普信息傳播體系的優化提供參考。
1MG動畫在科普信息傳播上的作用
1.1提高內容敘事藝術
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科普信息內容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科普內容藝術性缺失的問題也在凸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普信息傳播面。相較于商業動畫,科普動畫的利潤空間較小,這也使得制作者會將更多精力放在內容完整陳述上,對于敘事藝術的重視度相對較低。而且為了減少制作成本,許多科普動畫會采用“對話框”的方式來制作,進一步降低了科普動畫的視覺效果,降低了吸引力。MG動畫的應用,可以借助色彩、文字、背景音樂等途徑來優化科普信息內容,使其在劇情上可以具備更強的吸引力,提高內容的藝術效果。例如,《神奇校車》、《戴帽子的貓》等科普動畫就充分融入MG動畫優勢,將科普信息以劇情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1.2提高科普信息質量
為了推動科普信息傳播,我國興建的科普場館數量也在增多,但是受到地域發展水平、重視程度等因素影響,存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例如,一些發展較快的地區,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所建立的科普場館具備了較強的數字現代化特征,在交互體驗、虛擬體驗上配備了較為先進的硬件設備,所帶來的科普信息傳遞效果良好。而發展較慢的地區,如三四線城市在硬件上存在欠缺,只能通過展品、文字等形式傳遞科普信息,枯燥性較強。而MG動畫技術的使用,可以對展品、文字等信息進行提煉,搭配著合理的劇情、明確的主體思想,對于科普內容進行優化,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對內容進行更新改進,如創造全息劇場動畫來作為科普信息傳播載體,從而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1.3提升動畫交互作用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交互動畫的應用優勢也在不斷凸顯出來,該動畫是依托計算機技術、交互技術、數字化技術、信息技術演變而來的新類型動畫表現方式,交互性能強是此類動畫的重要特征。觀眾在欣賞交互動畫時,也可以作為參與者加入到動畫情節當中,同時也可以個根據個人想法來改變劇情發展,以達到更好的信息傳遞作用。而MG動畫的應用,能夠對科普動畫的觀賞性、畫面清晰度、科普性進行提升,從而提高了動畫內容的交互效果,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互動過程的刺激感,使參與者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提高科普信息的船舶效果。
1.4增強信息傳播效果
將MG動畫應用到科普信息傳遞過程中,也能夠起到增強信息傳播效果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科普動畫內容的商業競爭力。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MG動畫的通用性非常強,能夠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批量采購,而且MG動畫的種類繁多,可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應用需求,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果。而且MG動畫在制作方面的成本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科普動畫效益較低的問題。另外,MG動畫在制作過程中所使用到工具相對簡單,而且在軟件兼容性上較強,這也進一步拓展了科普動畫的傳遞途徑,提高信息傳播效果。
2MG動畫在科普信息傳播中的具體應用
2.1視覺藝術應用
2.1.1色彩
在視覺藝術應用過程中,色彩屬于非常重要的表現元素,利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營造出不同意境,同時也可以利用色彩豐富的畫面來完成情感表達,提高科普信息內容的可欣賞性。在具體的應用中,會將MG動畫色彩用于動畫角色塑造、動畫情緒表達、動畫氣氛渲染等,同時搭配著二維或三維、抽象或具象的表現方法來提升科普信息吸引力,滿足信息傳播要求。
2.1.2文字
在視覺藝術應用過程中,文字也屬于非常重要的表現元素,利用不同圖案和文字之間的搭配,能夠順利傳遞科普主題,幫助觀眾明確科普信息內容的主要思想。例如,MG動畫在制作過程中,將少部分文字與圖案組合在一起進行使用,從而提高了表達內容的豐富度,提升內容的形象化[1]。
2.2聽覺藝術應用
2.2.1配音
在聽覺藝術應用過程中,配音也屬于非常重要的表現元素,利用不同情緒的配音和少量文字之間的搭配,能夠順利傳遞科普內容,幫助觀眾明確科普內容要點,提升最終的科普效果。MG動畫在制作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題材來完成配音,例如,對于一些幽默詼諧的內容,在配音可以利用比較輕松的語氣進行配合;而一些悲傷嚴肅的科普內容,可以適當放慢語速來烘托肅穆氛圍,起到相應的信息傳輸效果[2]。
2.2.2音效和背景音樂
在聽覺藝術應用過程中,音效和背景音樂也屬于非常重要的表現元素,利用不同種類聲音、不同音效和圖案之間的搭配,能夠順利傳遞科普內容,幫助觀眾明確科普內容要點,提升最終的科普效果。MG動畫在制作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動畫需求來完成音效與背景音樂的處理,例如,對于一些趣味性的內容,在音效和背景音樂的選擇上,可以使用虛擬粒子、彈跳音效、特殊處理人聲和圖案進行搭配,以營造出輕松的動畫氛圍;而一些悲傷嚴肅的動畫畫面,可以使用低沉音樂、緩慢音效來烘托悲傷氛圍,起到相應的信息傳輸效果,提高動畫內容帶來的感染力,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順應時代的發展,推動信息快速傳播,MG動畫隨之發展壯大。MG動畫圖形制作相對簡單,制作軟件可選擇范圍廣,動態形式表現清晰。隨著MG動畫在科普信息宣傳方面被不斷運用,尤其是在人們學習科學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MG動畫也會迎來更好發展,從而提高科普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1]魯艷,祁和亮.論MG動畫在科普信息傳播上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01):87-88.
[2]唐海燕.AE腳本在科普MG動畫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0(09):108-110.
[3]鄧育林,周峻伊.MG動畫在科普短片中的運用[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9(06):59-62.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四川省 綿陽市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