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蔓

以前中國的飛行員主要是從高中生、大學生及大學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最終流向民航公司或部隊。近些年隨著飛行員培養體系的完善,國內航空公司飛行員的來源集中在了三條途徑:一種是委托民航飛行學院培訓,一種是空軍轉業過來(也叫“軍轉民”),還有一種是招收外籍飛行員。無論通過哪種途徑成為飛行員,都需要經過選拔和培養兩個階段。
在中國,目前民航飛行員培養以民航委托培訓模式為主,這種培訓模式又分為“大改駕”和“養成生”兩種類型。

飛行員選拔簡稱“選飛”,有多個環節和考核標準,其中體檢被認為是最難過的一關。這是因為在飛行活動中,飛行員可能會受到高空缺氧、低氣壓、寒冷、噪聲、振動和加速度等環境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必須過硬。
以民航飛行員選飛體檢為例,其體檢項目大大小小就有幾十項,當中視力檢查最為嚴格,這也是淘汰人數相對較多的項目之一。視力減退,觀察距離就不能太遠,如遠視力1.0倘若降到0.8,前后目視距離有近500米的差距。另外,飛行中飛行員需要準確無誤地讀出各種儀表指示、視屏顯示的數據信息與地面聯系,如果視力不好會直接影響飛機的操縱和安全。
在初檢階段,反應能力的考核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體檢項目中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測試,參選者需要保持低頭狀態原地轉20圈然后走直線,這個測試主要考察參選者的身體平衡性。
起飛階段
飛機襟翼向下展開,通過改變機翼形狀轉變空氣流向,獲得更大升力。持續時間:30分鐘左右
巡航階段
機長主要監控各種自動化系統,必要時改變航線。
巡航高度:約9200米,平流層
準備降落
飛機襟翼向下展開,通過改變形狀轉變空氣流向增加阻力,幫助飛機減速。
持續時間:離目的地約40分鐘時開始
落地后
機長和目的地機組成員見面,總結飛行中是否有異常之處,副駕駛例行檢查飛機。流程結束后,飛行員在駕駛艙見面,確保各種儀器控制運行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暈船暈車就是人體平衡功能不良的體現,也叫前庭功能不良。前庭即位于人體內耳的前庭感受器官,它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飛機在飛行中做盤旋動作或遇到氣流發生顛簸時,前庭器官會受到較強刺激。該器官敏感的人會因這種較強刺激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冷汗、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引發飛行錯覺,危及飛行安全,因此這類人群不適宜做飛行員。
要成為飛行員,必須先過體檢這一關,之后參選者還要面對知識水平考試、心理素質測評、航空公司面試、政審等接二連三的關卡,通過了體檢和前面這些考驗的人員接下來會被送到國內外航校進行飛行駕駛技能和專業英語的培訓學習。不過即便已經成為正式學員,也還會面臨培訓期間的各種考核和隨時被淘汰的可能,只有考核通過者才能獲得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

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
從選飛到成為一名合格機長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歷程,因為機長承擔的是機上幾百人性命攸關的責任。航空無小事,要成為一名機長不僅要具備嫻熟的駕駛技術、深厚的知識儲備,還要有社會責任感,這個過程5~6年甚至10年都不為過。
機長在飛機上擁有最高權威,是一切行為的最終負責人,擔負著下達指令、領導機組成員和處理突發、緊急狀況等職責。在駕駛艙中,靠左邊的是機長的位置,右側是副駕位置。通常機長和副駕駛各有分工,需要根據標準操作程序手冊(SOP)來完成各種工作任務,二者相輔相成,配合默契。
從心懷飛天夢想到通過選拔進入飛行學院,從普通飛行員再到合格的機長,飛行員的成長之路并非坦途,這需要機遇與天賦,更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責任編輯/陳天昊 美術編輯/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