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宇

淮水流入洪澤湖,灌溉的土地肥沃豐饒。這片土地哺育了代代生命,也賡續了紅色種子。這枚種子,在崢嶸歲月依賴鐵血澆灌,長成巨木;在和平年代則被無私奉獻浸灌成花,一如湖中白鷺島上洪澤水育的紅色百合,一年又一年,靜靜開放。
淮安市洪澤區高良澗小學黨支部副書記鄧紅就是這樣一朵無私的百合花,她用黨性和堅守給予“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精神支持,也給許多孤老貧弱帶來了希望。鄧紅一直強調自己只是在做很平凡的事,有很多人做得比她更多。但事實上,在她的感召下,這些平凡早已香潤洪澤,讓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志愿工作中。
早在東漢年間,陳登筑堰防淮時,古樸的洪澤大堤便年復一年地保護著下游百姓,幾經修建,如今仍保留著明清磚石。21年前的冬天,鄧紅走過高良澗段的堤壩,堤上空空蕩蕩,風聲和水流沖蕩在堤石的聲音縈繞耳邊。行到中途,她遠遠看見一大一小兩個人影正在前方走著。人影走得特別慢,沒有幾步,鄧紅就已經走到他們身后了。這時她才看見,前方是一位背弓得很厲害的老人,一手挎著竹籃,另一手拖著一個瘦弱的孩子。因為風大,駝背的白發老人讓孩子跟在自己的身后,自己卻被風吹得越走越慢。
鄧紅追了上去,原打算和老人寒暄幾句,替他拎一段竹籃,卻沒想到,幾句話下來,讓她的心都要碎了。孩子是孤兒,父母去世得早,老人和老伴拉扯孩子生活,幾年前老伴也去世了,如今只剩下這對相依為命的祖孫。聽聞到這里,早已濕潤了眼眶的鄧紅翻開自己的衣兜,把身上揣著的錢都塞進老人的手里……
觸到老人指尖的那一刻,讓她心里做出決定,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去。當時,身為高良澗小學教師的鄧紅,還是網上大湖論壇徒步版的版主。她在群里邀請大家一起做公益,剛發出邀請,就有很多人積極響應。之后,鄧紅和她的朋友們一直關注著身邊的困難群眾,特別孤寡老人、單親家庭、孤困兒童。這朵洪澤湖的“水上百合”悄然含苞。
如果說21年前的冬天,百合含苞,那么2013年的冬天,花骨朵就在洪澤區婦聯的支持下盛開了。“水上百合”巾幗志愿者協會在鄧紅的組織下成立。作為以女性為主體的公益組織,“水上百合”的公益服務更加細膩。
女孩雪蓮的母親病故,父親在洪澤湖捕魚時罹難。從此,她便沉默寡言,再也不愿多說一句話。鄧紅在一次課堂上,發現了這個女孩一個人呆坐在那兒。看著眼里已經失去光澤的小雪蓮,鄧紅心疼極了。從那以后,逢年過節她便把雪蓮接到自己家里,像媽媽一樣為她梳洗,給她買新衣、新書包。盡管沒有血緣關系,但雪蓮的心卻和鄧紅特別近,漸漸開朗起來。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但組織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共產黨員的鄧紅,清楚地意識到在志愿者協會建立黨支部的重要性。2016年,經上級黨委批復,“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
隨著黨支部的走訪工作越來越頻繁,鄧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她和支部黨員們走訪了洪澤區所有的困難家庭,將因病致貧家庭情況反映給衛生行政部門。經過多方努力,區衛健委于2018年年底專門出臺了《洪澤區農村患重大疾病留守兒童幫扶救助方案》,免去了農村貧困家庭適齡兒童上學的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鄧紅和“水上百合”的黨員們還自覺擔負起因病致貧家庭的幫扶工作,幫助這些貧困家庭全都實現了脫貧。
鄧紅的家人、朋友、鄰居、同事都感受到了她的真誠,紛紛主動參與公益志愿活動。鄧紅的妹妹鄧蕓不僅成為志愿者中的積極參與者,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20年秋天,當地某小學一位年輕的教師告訴鄧紅,有位六年級的女生被查出了抑郁癥。鄧紅詫異之余,趕緊聯系了這個女孩。她了解到女孩的母親是盲人,女孩受到欺負總會把委屈壓在心底。鄧紅問她最喜歡什么,她說想學跳拉丁舞。于是,鄧紅請求淮安藝術學校的老師幫助,把女孩招了進去。幾次去淮安市區,鄧紅都去看這個女孩跳舞,發現她越來越自信了。
除此之外,鄧紅和志愿者還對女孩的家庭精準幫扶。鄧紅問女孩的母親需要什么幫助,女孩母親說,希望能找到一處便宜的門面,做盲人按摩。鄧紅當天就發了朋友圈,尋求門面房。江蘇洪澤湖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楊忠明得知后,給鄧紅打來電話:“你們做的是真正接地氣的扶貧,我們作為國企不能袖手旁觀。”幾天之后,楊忠明就把選好的門面房地址發給了鄧紅。“小褚盲人按摩店”也成為兩個黨支部共建結對示范點。鄧紅說,目前協會黨支部已有50家友好支部。這些支部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共同支持公益事業。她更希望在建黨百年之際,能夠建立起百家友好支部,通過組織的力量,傳遞愛心。
如今“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已擁有“紅十字服務隊”“紅雨傘”等六支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達2100余人。他們當中有教師、機關干部、醫生、工人、在校學生……“水上百合”迅速成長為洪澤湖畔具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組織。
2021年6月29日,作為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對象之一,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的鄧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
一花盛開不是春,鄧紅和她的“水上百合”,不僅安然綻放,還催生了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