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晗 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中心小學
(一)文獻資料法
檢索查閱大量籃球球相關文獻資料書籍,以及查找網絡相關信息,搜尋有關網球開展情況的相關文章,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二)觀察法
通過觀察法,對中學生籃球選修課的學生的籃球可開展情況進行觀察,并分析得出練習時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方法。
(三)訪談調查法
走訪和電話采訪了部分學校的籃球教師、學生、籃球愛好者,就有關籃球運動在高校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咨詢和調查。
(四)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好程度以及籃球運動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影響。(問卷100份回收95份。男女生各50份,有效問卷95份)

表1 青少年對籃球運動喜愛程度
我國中學生大部分能夠達到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問卷的統計得知該調查樣本中有62%的青少年具有相當的心理壓力。60%的學生通過籃球運動來放松身心。
(一)人際關系方面,有部分學生存在問題,其中多為與他人溝通,存在閉鎖心理、有孤獨感和自卑感,不能協調發展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傾向。其中有孤獨傾向、自責傾向等。
(二)情緒體驗,中學生的情緒往往以為學習成績差、學習吃力從而厭學、易激怒,這一類情緒體驗造成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協調發展。
(三)自我意識不足。中學生從年齡構成方面為13歲到15歲之間,該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前期,生理上的發育趨向成熟但心理上的發育還處于低水平階段,心理發育趕不上身體發育以至于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意識差。比如,對電子游戲的癡迷甚至成癮,情緒的不合理發泄等等。因此,加強學生身體鍛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就要將身體健康問題與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關注,從而讓中學生能夠得到健康成長。如今社會愈發需要高知識人才,學習成績一度成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對學生的自信心、人際交往甚至心理健康都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國家幾次強調“加強中學生身心健康教育”,但具體的貫徹還需要家長、社會、學校進一步的研究和實施。
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成正比,心理的成熟趕不上身體的發育,在這種不平衡的成長中,出現了許多不健康的現象,究其原因,與中學生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家庭以及社會都有一定的關系。中學生所處的青春期階段,是人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在學習的壓力下中學生還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問題,心理的沖突、矛盾出現頻繁,其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社會上魚龍混雜,青少年正處于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外界環境對其影響極為重要。當身邊有人對違反道德的行為已習以為常,加上對青少年的錯誤引導,導致教育上的誤導,使中學生對行為是否正確的認識模糊,引起品行障礙的發生;其次,社會上的存在一些文化娛樂設施對青少年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自控能力不強的年齡階段,青少年往往會因此而耽誤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后不得不提的還有網絡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網絡上的信息很多不適合于青少年觀看、學習,因此對青少年的發展也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舉止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品質、行為也是家長所傳承的。家長的行為舉止、道德水平是影響學生在學校乃以及社會是否被接納,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孩子們的許多行為習慣、文化知識、道德品質是從家長那里學來的。現在不少家長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家庭缺少學習氛圍,導致孩子的發展趨于緩慢甚至出現問題。家長的不正確的價值觀往往對孩子造成嚴重的不可逆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孩子疏于管教,過分的寵愛,使孩子受不得半點艱辛,受不得半點委屈,導致哈子遇到挫折就心理失衡,不知所措,甚至出現偏激的行為。
現在學校主管部門、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是每年考上多少大中專學生,升學率是多少,學校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好壞的標準是教學成績在統考范圍內的名次。因此,追求升學率是學校和教師不得不做的事,由此也就無形中放松了思想教育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問題,心理將康和身體健康發展受到影響。
現在的中國正處在社會的巨大變革時期,開放的大環境對中學生的人格定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些青少年由于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認識問題能力差,是非觀念淡薄,精神生活十分空虛無聊,出于刺激或希望得到一種標志,使自己與別人有所不同,便選擇了“能夠顯示自己”的行動,做了驚險、冒險的舉動、不顧后果,把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都拋到腦后,釀成了犯罪。
據表2有60%的青少年會選擇籃球來減壓。籃球運動是一種增進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籃球運動作為一種有效增進身體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促進人的心理健康。通過籃球運動對跑、跳、投等素質的需求,加強對中學生的鍛煉,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籃球運動能促進身體形態的發育,改善人體機能,提高運動能力,并對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形成優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積極作用。在學校組織籃球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建設,體會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增強集體榮譽觀念,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使中學生通過籃球運動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將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表2 青少年減壓方式
籃球運動的限制性比較少,它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融洽的關系以改善中學生自責傾向和孤獨。一場正式的籃球賽,分數的高低決定比賽的勝負,隊友之間會相互配合,力爭取得勝利。促使隊員加強團結協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從而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學會關心他人,改善人際關系,獲得友誼。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籃球運動屬于同場對抗類項目,運動的本身可以培養中學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擴大,父母不注重對子女的勞動教育,不讓他們干活,青少年失去練體驗勞動的機會和勞動的能力。這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而籃球運動中需要各種運動能力,籃球的訓練也需要能吃苦,籃球比賽中更要遵守規則,比賽的失敗也需要孩子們不斷的區接受,不斷地為了勝利辛苦付出。參加籃球運動,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知識、信息、情感的體驗都是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做出的良好貢獻。因此,根據學生好動的特點,學校特意安排艱苦的環境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中學階段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籃球運動,可使促進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頑強的意志力,培養學生在艱苦的條件下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勇于面對挫折的勇氣。籃球運動講究戰術配合,有嚴格的紀律和規則要求,這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紀律性和自制力。
1.籃球運動得到了普通高中里很多學生的青睞,能很好的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據表2顯示80%的青少年喜愛籃球,其中男生占68%。
2.籃球運動能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從心里打造新一代的學生的精神。
3.籃球運動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較大的提高了學生的靈活性和基本的身體素質。
4.籃球運動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5.籃球運動可以發展中學生的各種各樣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能增強體質、增進心。
1.學校應該大力的開展籃球運動使逐年下降的身體素質從運動中找回來。
2.建議學校籃球課程中場地的完善性和器材的完善性相結合。
3.學校應配有較為專業的籃球老師進行課程輔導及興趣小組的組建。
4.基于中學生青春期的發展特點,學校體育教師以及班主任教師可以利用籃球運動的娛樂性、健身性、對抗性的特點,來磨礪孩子的意志,增強孩子挑戰挫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以及引導學生通過籃球運動緩解不良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