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成洪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有關文獻來源于2000年至2015年16年間國內體育類期刊有關標槍教學方法的全部學術論文14篇。
對所查閱的文獻依照不同的層次和關系進行邏輯歸納分類。
利用EXCEL軟件,對所獲得的資料和數據進行了統計處理。
在2000年到2015年這16年中,各年度標槍文獻數量依次是:2(14.4%)、0(0%)、1(7.1%)、1(7.1%)、0(0%)、0(0%)、0(0%)、3(21.4%)、1(7.1%)、0(0%)、0(0%)、3(21.4%)、0(0%)、2(14.4%)、1(7.1%)、0(0%)(見 圖1),2000-2006年標槍教學方法文獻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07年開始,關于標槍教學方法的文獻數量雖然有波動,但總體是呈上升趨勢的。說明標槍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越來越重要,需要不斷的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標槍教學的發展。

圖1 2000-2015年發表標槍教學方法論文情況表(n=14)
根據文獻內容的主要特征,在結合自己的相關理論,將檢索到的關于標槍教學方法的文獻分為六大類:以心理活動為主、以身體練習為主、以比賽活動為主、以運動技能遷移為主、以探究性活動為主、以組合教學為主。由表1可以看出,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最多,共6篇,占42.8%,將近一半;其次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占28.6%(4篇);其他方向的研究相對較少,分別占7.1%(1篇)。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最多,在筆者看來,主要是因為運動心理學相關理論發展比較成熟所致。

表1 2000-2015年標槍教學方法主題分布情況表(n=14)
1.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在標槍教學過程中,標槍運動員對技術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活動的影響。因此,運用合理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朱保成等人2002年在《認知訓練在標槍教學中的應用》中把“認知訓練”教學法運用于標槍教學中,強調對學生的心理誘導,并結合認知訓練手段進行教學。結果顯示:認知訓練運用于標槍技術教學中,是能夠促進學生對動作的認識和掌握的。[1]
而在2007年,先后有三種關于心理活動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標槍教學中,劉衛東2007年在《標槍技能學習中表象訓練法的實證研究》中指出,表象訓練在心理技能訓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用較為普遍。[2]
同年,勞毅等人在《結構-定向理論在標槍技術教學中實驗研究》中把“結構-定向”教學法運用到標槍教學中,助跑速度的穩定性取決于是否建立合理的結構-定向心理理論,穩定專項技術和成績有重要的作用。[3]
同時,劉耀榮2007年在《“速度定向”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把“速度定向”教學方法運用于標槍教學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建立助跑速度的心理定向結構,有利于提高學生完成整個投擲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4]
在2007年出現大量關于標槍心理活動的教學方法后,之后逐漸下降,直到2011年,趙洪波等人在《領會教學法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中指出,領會教學法是不斷的給學生反饋信息,形成良好的心理結構定向,重視身體練習與思維相結合。[5]
宋廣林等人2013年在《“綱要信號”教學法在擲標槍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一文中指出,與傳統教法相比,運用“綱要信號”教學法教學效果更加明顯。[6]
但是,在2002年-2013年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標槍教學方法中,只有領會教學法和綱要信號教學法可信度高,因為這兩種教學方法在實驗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僅從教學成績對比,還從投擲步、最后用力、出手速度、心率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對比。而表象訓練法、結構定向等教學方法只是簡單地從教學成績進行對比,不全面,其實用性的可信度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2.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在標槍教學過程中,同樣離不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梅茂榮2000年在《高校田徑普修中標槍技術的完整教學與分解教學應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以“逆進式”分解教學的身體練習方法比傳統的完整和分解教學法更有效果,通過實驗對比分析得出:單純的完整法與分解法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的低下,而“逆進式”教學法綜合了兩教學法之長,同時又避免了兩法自身的不足,教學效果明顯好于以上兩法單純使用。[7]
2008年,孔祥蛟在《“糾正式”教學法在擲標槍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中指出,該方法是以完整技術教學為主體的身體練習方法,通過對實驗對比研究分析得出:糾正式教學法簡化了教學步驟,規范了動作細節,在提高學生積極性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提高訓練效果。[8]
朱永兵2011年在《程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標槍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的一文中,強調學生只有完成了每一階段的練習內容,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通過驗對比分析得出: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在標槍教學中應用程序教學法在極品成績和達標成績兩項指標上均呈顯著性差異。[9]
雷雨等人2014年在《整體教學法與漸進式分解教學法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一文中,通過實驗對比發現,采用整體教學的身體聯系方法,學生掌握標槍技術要領速度更快,特別是在動作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方面效果更高。[10]
由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可知,身體練習為主的標槍教學方法,有助于標槍教學,但是朱永兵提出的程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每一階段的學習內容,才能學習下一階段的內容,這樣不免會造成教學步驟的脫節,使學生掌握完整技術比較困難。
3.以比賽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胥小妮2013年在《游戲性標槍教學法在運動系本科田徑普修課中的實驗研究》一文中,對游戲性教學法進行了闡述,通過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實驗教學對比,他得出的結論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游戲教學法中得到激發,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同時將多種教學方法運用與游戲教學法中,能促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游戲性教學法把體育游戲的特點與標槍教學技術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標槍技術,這既充滿了趣味性,也是的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更高,教學效果更加明顯。[11]
但是,如何將游戲與標槍技術教學有效的結合,分析的不全面,以及游戲的針對性欠缺,比如在助跑和引槍技術教學中,運用什么樣的游戲法沒有詳盡的闡述。
4.以運動技能遷移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董廣新在《分類連續教學法在鉛球和標槍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一文中,通過運動技能遷移原理,用分類連續教學的方法,同時對標槍和鐵餅進行教學,結果顯示:分類連續教學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技術相近項目技能的理解和辨別以及對項目間共同要素的概括,形成清晰的動作體系表象;有利于促進技能間交叉學習,快速掌握動作技能,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標槍技術、理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積極的推動作用。[12]
5.以探究性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曲昭君等人在《“發現式教學法”在標槍教學訓練中應用初探》一文中,通過查閱資料和實驗總結,介紹了發現式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及在體育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并提出了在教學訓練中運用發現式教學法的原則與要求。[13]
6.以組合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運用
目前,體育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過程中運用眾多。但是,把兩種或以上的教學方法組合起來運用到標槍的教學過程中很少,“綱要信號”與“預防糾錯”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比較創新的組合教學方法。
商亞明在《“剛要信號”與“預防糾錯”教學法在標槍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一文中指出,“綱要信號”與“預防糾錯”相結合教學,能使大多數學生快速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教學效果較好。[14]
1.在2000年到2015年這16年中,各年度標槍文獻數量依次是:2、0、1、1、0、0、0、3、1、0、0、3、0、2、1、0,2000-2006年標槍教學方法文獻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07年開始,關于標槍教學方法的文獻數量每年雖然有波動,但總體是呈上升趨勢的。說明標槍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越來越重要,需要不斷的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標槍教學的發展。
2.根據文獻內容的主要特征,在結合自己的相關理論,將檢索到的關于標槍教學方法的文獻分為六大類:以心理活動為主、以身體練習為主、以比賽活動為主、以運動技能遷移為主、以探究性活動為主、以組合教學為主。其中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最多,共6篇,占42.8%,將近一半;其次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教學方法,占28.6%(4篇);其他方向的研究相對較少,分別占7.1%(1篇)。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最多,在筆者看來,主要是因為運動心理學相關理論發展比較成熟所致。
3.以心理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標槍教學中的應用最多,其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創新和實效性,但是,教學方法重復研究較多,創新較少,如王保成的《“結構-定向”理論在標槍技術教學中應用的試驗研究》和劉耀榮的《“速度定向”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兩篇文章,其所研究的教學方法差別不大。同一方法,反復研究,失去了研究的意義。
4.組合性教學方法研究較少,應重視教學方法的組合研究,運用于標槍教學實踐。
5.交叉學科的教學方法研究較少。應多運用其他學科先進的教學方法,結合標槍實際,進行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