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品樣 耿亞新
(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1)
伴隨著文旅融合的快速發展,傳統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旅游產業在新的消費環境下對人才標準的要求。而創意成為進一步提升文旅產業發展力、融合力、創新力的強大動力。文旅產業與創意相結合,已成為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紐帶,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新動力。在此背景下,培養出適應文旅產業發展趨勢的文旅創意型人才迫在眉睫。以學生能力為本,培養學生創意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強調學生快速適應文旅產業融合下相關崗位的職業需求,并以此為依據構建能力本文主導下“三鏈互動”式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我國,人才已經成為制約文旅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究其原因是目前高校教育體制是依據學院派、基礎理論、學科之間的關系來建構的,而文旅產業是多融合的產業,人才的培養沒有跟上產業的發展。改變傳統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文旅創意型人才符合文旅產業快速發展下對人才需求的現實需要。
以滿足游客新體驗需求為導向,通過文化創意設計,打破原來文旅產業思考的邊界構建文旅新場景,文旅創意型人才是重要支撐。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知識鏈、實踐鏈及產業鏈的創意型文旅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在旅游企業從事一線工作的比重只有11%,旅游業缺乏高素質專門人才狀況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問題在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質量提升未能與規模擴張相適應,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產業實踐。在大學教育走向職業化的今天,基于文旅產業發展的需求,強調學生能力培養,有利于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國際化發展戰略中人才競爭力的提升。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已培養出產業鏈各個環節不同層次的人才。然而,能力本位化、人文素質化理念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去文化趨勢明顯,學生創意創新能力薄弱。同時,由于旅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專業課程設置同質化嚴重,教學模式和培養結果的創意創新不強。因此,探索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理性選擇。
文旅融合時代下,伴隨著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對傳統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文旅創意型人才是旅游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高級旅游人才,強調學生基于人文素養的多元化綜合能力的體現,符合文旅產業發展的本質,也是對當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變革與創新。但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創意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學生缺乏創意實踐場所限制了創意思維空間及文創產品的呈現,教學體系缺乏文創型大師帶動及評價體系缺失等問題,制約了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
創意人才研究以理查德弗羅里達的創意階層理論為理論基礎,指出創意階層以“創造有意義的新形式的工作”為顯著特征,并提出創意人才掌握創意資本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F有關于創意人才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產業,我國學者厲無畏等人指出,“完整的創意人才鏈包括創意的生產者(文化內容的提供者即原創人員)、創意生產的引導者(創意生產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和創意產品的經營者(如項目經理、經紀人、中介等)?!泵乡赋鲈谖幕a業領域創意人才應具備“知識經驗、崗位能力、思想道德和身體狀況”四個要素基本素質。王剛構建了文化產業創意人才素質模型,該模型認為創意人才素質由創意基礎、創意能力和創意人格三個維度構成。綜上,創意的不同階段對創意人才的素質要求也不相同,在產生階段,需要高度的創新思維、在實現階段,需要具有合適的平臺和載體、在接受階段,要求有合適的接受群體,以在大眾中產生文化和經濟影響。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賦能學生的創意思想、創意文化、創意知識、創意技能及創造力等方面的素質要求。
因此,順應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勢,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中有效融入創意能力的培養是未來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發展的重點與提升空間。本研究旨在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實際,凝練旅游管理專業特色,明晰專業定位,以創意為導向,融合多學科交叉發展的趨勢,基于賦能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培養文旅創意型人才,從而促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文旅產業發展對創新創意的需求,從理論知識通識教育及實踐培訓兩個方面展開探索旅游管理專業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其中,理論知識通識教育主要包括經濟、管理、旅游、文化、歷史、地理、藝術、外語等相關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培養;實踐培訓主要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及相關文化價值內涵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意思維的培養及知識轉化應用能力的培養。結合當前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旅游管理專業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的“產業鏈—知識鏈—實踐鏈”三鏈互動模式(見圖1)。該模式主要以文旅創意型人才創新創意思維、素質、精神及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構建產業鏈、知識鏈及實踐鏈動態互動、三重螺旋上升的人才培養模式。

圖1: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三鏈互動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并進一步產業化發展使文旅產業成為一種新的產業模式。然而,當今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對旅游人才的培養整體滯后于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高校定位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時缺乏對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業態的實際調研和預測,大都基于旅游管理專業傳統的資源模式來定位,從而導致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文旅產業鏈上企業的現實需求。
在大休閑浪潮下文旅產業呈現出內外對流、城鄉對流的新趨勢,新業態,產品制造從傳承文化到創造文化、從創造文化到消費文化、從消費文化到升華文化三個過程的輪回,創意創新滿足大眾對生態、文化及健康的需求。因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應從創意、創新、創業三個方面樹立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不僅具備文旅產業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又能適應文旅產業動態發展實踐需求。
基于文旅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各種類型的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一心、三塊、三雙”的旅游管理專業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模式,即“一心”指以各類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為核心;“三塊”指圍繞文旅創意產業鏈發展需求設置“知識輸入、實驗設計、產業化輸出”人才培養功能模塊;“四雙”指“雙綱協同、雙師培養、雙向課堂、雙元考核”的人才培養實施手段。
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需要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大文科培養為指導,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創意創新滲入下文旅融合的知識鏈。文旅創意知識鏈構成以包括“基礎、核心及技能”逐層遞進式階段。第一層基礎階段,培養學生掌握旅游管理、文化創意等方面基礎理論知識;第二層核心階段,建立在第一層基礎上傳授學生文旅產業相關核心知識及培養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探索和分析能力;第三層技能階段,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實踐技能。在文旅創意知識鏈中,不僅包含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的教育,也包含創新、創意、創業的系統化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3.1 組建文旅創意專業群,優化旅游管理課程體系
將旅游管理專業與規劃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文化演藝設計等五個專業組建文旅創意專業群(見圖2),以適應文旅產業崗位人才需求?;谖穆卯a業對創意人才的需求,結合傳統旅游管理專業衍生的相關聯專業組建的專業集群。專業群聚焦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跨界融合,對接“文旅創意設計”“文旅體驗傳播”崗位群,推動文化符號和文化理念向旅游產業延伸滲透,以“文化創意”能力為核心,培養復合型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引領文旅產業發展。以專業群為基礎優化課程體系,構造融合多元專業知識的基礎課、核心課及技能課,并將多層次化的課程體系貫穿整個培養階段逐步提升學生創意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

圖2:文旅創意產業鏈
3.3.2 以融合為理念創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
基于在“一三四”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管理模式,在文旅創意型人才知識鏈構建過程中,首先,應按照“專業知識輸入、創意思維及實驗設計、創意實踐參與及產業化輸出”三大功能模塊設計“教學—實驗—實踐—產業”四個漸進式環節。教學內容包括旅游管理專業性知識體系學、創意型文旅教學及文旅創意實操性教學(景觀空間設計、旅游民俗創意設計、動漫衍生品、旅游產品包裝、文旅品牌推廣、旅行項目規劃、休閑度假創意設計、文化演藝產品設計、文化體驗產品設計等),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逐步搭建大文化旅游專業平臺。其次,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方法多元化,既包括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又可以通過項目化帶動、創意大師引領、任務驅動等授課模式。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開發設計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創意虛擬實踐教學模式及以學生為主導的探討式、研發性創意模式,推行“教、學、做”合一的課程教學方法和課程改革,注重在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在整個過程中創新意識的植入和整體能力的提升。第三,教學手段“四雙”化,即“雙綱協同、雙師培養、雙向課堂、雙元考核”的人才培養實施手段。即專業理論教學大綱與創意實踐培訓大綱的協同整合教學目標及內容;教師隊伍自身重視創意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僅具有專業理論素養,又懂得產業實踐行情。鼓勵教師到行業中掛職、聘任行業大師、精英或直接引進雙師型教師等方式組建雙師隊伍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資源,授課模式包括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雙向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與學生質量管理相結合,強調教學質量考核的過程化、項目化開放性評價標準,完善實踐課程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監控管理措施、標準及數據信息。
文旅創意型人才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理論,還需要具備創意創新實踐能力。因此,在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鏈的構建同知識鏈構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旅創意培養實踐鏈包含“認知階層、訓練階層及實踐階層”三個層次(見圖3)。

圖3:文旅創意三階層實踐體系
3.4.1 文旅創意的體驗式認知階層
認知階層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文化創意活動的價值、活動及規則的認知,包含兩個階段的體驗性認知。第一階段,主要針對一年級學生,開展一系列文旅創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文旅創意體驗館、博物館、創意產業園、文化演藝活動等,讓學生對創意活動的基本流程及運作過程有一個初步的認知體驗,并完成相關調研報告;第二階段,主要針對二年級學生,在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開設認知實踐課程,實踐課程可通過在校內建立文創工作坊、文化創意與旅游規劃虛擬實驗室,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大數據資源,開展鄉村景觀規劃創意、文化演藝規劃、文化產品包裝、動漫演藝設計、旅游規劃設計等仿真模擬實驗,讓學生對文旅創意產業鏈流程、商業模式進一步認知。此外,學??膳c企業共同開發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創新創業教學模擬項目,通過對企業部分實際項目進行開發改造,將其設計成教學模擬項目,引導學生體驗實操,了解實際項目的運作流程。該階段的實踐可以采取學校和行業內企業聯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驗式認知過程中逐步培養對文旅創意的興趣和意識。
3.4.2 文旅創意的項目化訓練階層
項目化訓練實踐階段主要是基于專業知識學習和文化創意的認知進行大量的實訓練習,以提高學生在生活態度、行為毅力、敏感性、合作性、自信等方面的創造個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精神、質疑精神、發散思維等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判斷能力、信息收集記憶能力、審美能力等整體創造力。在實踐課程設置中以文旅創意項目為指向與企業共同搭建實訓平臺,為學生提供文旅創意項目的參與機會,讓學生自發組建項目團隊參與到文旅創意項目中,在整個過程中由行業內人士及校內教師聯合提供專業性指導。另外,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學校組織的各類沙盤模擬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提能。
3.4.3 文旅創意的實戰階層
文旅創意實戰階段主要指鼓勵學生參與到真實的文旅產業創意活動中以提高自身的創意實踐能力。實戰階段包括文旅創意項目社會化服務及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三大塊主要內容(見圖4)。(1)教師帶領或引導下學生參與文旅產業社會服務,實現文旅創意項目社會化運行;(2)學校與文旅企業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畢業實習機會,并制定質量監督制度以保證學生的實現效果;(3)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文旅創意項目來完成最終的畢業設計,畢業生按照文旅行業產業鏈的運行要求來確立主題,選擇設計方案。

圖4:文旅創意實戰階段培養路徑
在文旅融合戰力深入推進下,文化旅游產業迅速發展,對文旅創意型人才的需求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都不斷提高,因而,培養適合于休閑時代下文旅創意型人才是滿足社會需求、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專業文旅創意人才培養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產業鏈—知識鏈—實踐鏈”三鏈互動式人才培養模式。以知識鏈和實踐鏈的互動螺旋式上升為驅動引擎,對接文旅創意產業鏈,形成文旅產業內部產業結構優化,實現文旅創意項目產業化價值、完成文旅創意型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