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寒假,平日受囿于時間的事項被我一一找補起來,追劇就是其中之一。剛剛看完女兒推薦的電視劇《隱秘而偉大》,這是一部諜戰(zhàn)劇,主要講述了在上海弄堂長大的法學(xué)院高材生顧耀東,從一名匡扶正義保護百姓的理想主義者,成長為中共上海地下黨的中堅力量的過程。上海弄堂福安弄,那個不能再普通的弄堂,那間透風漏雨的閣子間,就是中共的秘密聯(lián)絡(luò)站,是革命的星星火種逐漸傳向四面八方的地方,也是顧耀東和沈青禾愛情的萌發(fā)地。
我被福安弄這個地名吸引住,準確地說,是“撩撥起我強烈的好奇與深深的感動”,因為,就在沈陽,就在我身邊,也有這樣一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青磚小院,那里曾是共產(chǎn)黨秘密活動基地——滿洲省委舊址,也是劉少奇舊居。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地名也有“福安”二字,叫“福安里”,難道僅是一種巧合?
此福安是不是彼福安呢?這勾起了我對福安里的向往和無邊的想象。
烈烈北風,沈陽的冬天很冷。我站在和平區(qū)皇寺路福安巷3號,那個古樸的月亮門前面,并沒急于跨進去,而是像一個從事秘密工作的地下黨一樣,警覺著四周來來往往的人群和車輛,不是暗中,而是明目張膽地“觀察地形”。這處古樸的青磚灰瓦小院,與四周的現(xiàn)代城市氣質(zhì)“格格不入”,顯得獨特而神秘。我的視線越過院落上空,被它西面和南面的高樓阻斷,正是午后,夕照同樣被高樓阻斷,整個院落被遮蔽在高樓的陰影中,間或有幾道光,從高樓縫隙中灑落下來,呈條狀,射在小院起伏的屋瓦廊檐上,透著些許斑駁,又在暗影中更顯明亮璀璨。我一時恍惚,頓覺時光的隧道中,那段歷史穿越而來,“吉光片羽”,連綴成恢弘壯闊,殷殷照亮后來者的天空。
我轉(zhuǎn)過身,背對著青磚門洞,以整個小院為背景,求同來者拍下一張照片。我頭頂上方的門楣處,青磚上刻著“民宅福安里”的字樣,我右側(cè)的豎牌黑底黃字,寫著“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我左側(cè)的豎牌黑底黃字,寫著“劉少奇舊居紀念館”。我的眼前是車水馬龍的皇寺路,也是正門正對著的街路,我右側(cè)的院墻挨著的是阜新一街,街對過,北市場高大的牌樓,威風凜凜,矗立在北風中,帶著消逝王朝的傲慢,俯瞰著變換了的人間。
眼前的布局讓人心生遐想:這里果然是從事秘密活動的好地方!
若現(xiàn)代高樓伏下高聳的身軀,復(fù)原民國建筑風情,那么福安里就是這片里巷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座民宅院落,絲毫不會引人注目;另外,東和北,兩側(cè)臨街,四通八達;第三,這里是沈陽城赫赫有名的北市場,匯集五行八作、輻輳商賈游人,這么個繁華熱鬧地,來了個把生人絕不會讓人懷疑。
工作是秘密的,也是危險的。我仿佛化作交通員,短發(fā)旗袍,小手包的夾層處藏著秘密指令,輕叩門環(huán),閃身入小院。那一刻,我腦海中涌現(xiàn)的,竟是《隱秘而偉大》中的沈青禾。
疫情期間,又是寒冬,所以來此參觀的人很少,不需門票,只需提供身份證。里巷狹窄,風更緊密地吹來,我逆風前行,如此靜謐,我都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高跟鞋輕叩青磚地面,像喚醒了一段歲月。
這里一共有四個展館:中共滿洲省委歷史陳列、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復(fù)原陳列、劉少奇舊居復(fù)原陳列、中共沈陽地方史陳列。映入眼簾的這棟房子,就是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六間進深一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東首間是廚房,次間為省委秘書張光奇的辦公室,第三間是省委書記陳為人的辦公室,第四間是陳為人與夫人韓慧芝的臥室,西側(cè)兩間為場景復(fù)原,展示了滿洲省委成員工作和生活的景象。
繼續(xù)沿著巷子往里走便是歷史陳列館,這里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及實物藏品,詳細介紹了中共滿洲省委的歷史沿革。這里一件件歷經(jīng)滄桑的實物、一幅幅彌足珍貴的照片、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塑像、都向人們展示了歷史的紅色印記,令人刻骨銘心。
從紀念館正門進來,穿過復(fù)原的福安里巷子,就會看見劉少奇舊居坐北朝南,六間正房。劉少奇舊居,當時為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xué)研究班學(xué)員宿舍。東首間為掩護劉少奇的同志的臥室,次間為劉少奇與夫人何寶珍的臥室,里間為廚房,第三間為會客廳,西側(cè)兩間為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xué)研究班學(xué)員宿舍場景復(fù)原。
巷子的墻上懸掛著當年滿洲省委歷任書記的照片,這些照片吸引了我,我一一看過去,似乎想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什么不同來,我知道,他們都是普通的人,生活中都有著自己的角色,社會上都有著自己的分工,但是他們又最不普通。這照片墻,儼然時光通道,歷史長廊。
第一幅照片就是首任書記陳為人,他曾在這個小院開展工作,利用這里的復(fù)雜環(huán)境做掩護,秘密接洽組織關(guān)系,領(lǐng)導(dǎo)工人、農(nóng)民、學(xué)生進行反對封建軍閥壓迫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還先后出版了《滿洲工人》《滿洲紅旗》等革命刊物。然而,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斗爭十分艱苦,滿州省委屢遭破壞。1928年12月,滿洲省委在沈陽大東邊門外一個工人家中召開擴大會議時,被敵人發(fā)現(xiàn),陳為人、吳麗石等13人被捕。在獄中,陳為人等同志經(jīng)受了敵人嚴刑拷打和折磨,始終堅貞不屈、后來得到黨組織的營救,轉(zhuǎn)移到上海工作。
之后,王立功、李子芬、林仲丹、陳潭秋等先后到此工作,1931年底,中共滿洲省委機關(guān)由沈陽遷往哈爾濱。
1931年9月19日,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lǐng)滿洲宣言》,從這里發(fā)出,由此點燃東北民眾的抗日熱情。在這個過程中,中共滿洲省委先后培養(yǎng)出了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優(yōu)秀東北抗聯(lián)將領(lǐng),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間。只是不知,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不是曾出入過這個小院。
有福安里為那些烽火歲月作證。這里的每一間房,都是一幀歷史;每一個物件,都是一個特定的故事;每一個人名,都是一段傳奇……我流連在此,就像和這些人走了一段路,留下一段情懷。再讀關(guān)于他們的書,看關(guān)于他們的影視作品,唱起關(guān)于他們的歌曲,我都會帶著福安里的印記,從這里出發(fā),又情歸這里。
這是怎樣驚心動魄的偉大啊!
在刀尖上行走,槍林彈雨中沖鋒,是一種勇敢;在白色恐怖中逆行,風聲鶴唳處努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是另一種勇敢。隱秘的戰(zhàn)線上,那些留下名的和沒有留下名的,他們看似與別人無二的煙火人生中,隱藏著與眾不同的強大力量,這股潛流涌入歷史的大潮中,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城市歷經(jīng)改造,北市場重現(xiàn)往日榮光。盛京八景之皇寺鐘聲,既凝重又悠揚。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yè)有魂……福安里3號的老舊建筑有幸得以保存。我想,這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定要帶我的學(xué)生來這里,為學(xué)生上一堂特殊的課——建黨百年史,沈陽福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