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轄區老齡人口多、流動人口多、民情社情復雜的實際情況,鞍山市立山區深溝寺街道黨工委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開展精準化服務,架起了基層社會治理“連心橋”。
織密網格建組織。街道黨工委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根據社區干部數量、人口、樓院、商圈布局等情況,將街道劃分為144個網格,并實時動態調整。以“1+4+X”的模式建網,即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每個網格設置一個黨支部,一名社區干部任網格長,一名機關干部聯點包網,一名社區民警為網格警員;“X”是指黨員志愿者、駐社區公共服務基層站所人員、物業公司負責人、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人員、“兩代表一委員”等多方力量,建立黨建聯席會制度、微信群,使每個網格事件都有人管、有落實、有結果、有實效。例如,網格信息員楊友鳳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一棟樓的樓道里有煤氣味后第一時間上報,網格聯動處置機制立即啟動,燃氣公司迅速搶修,排除了燃氣管線泄漏的險情,網格內其他人員協同維護現場秩序,及時恢復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夯實網格強融合。街道黨工委發揮黨組織凝心聚力的作用,整合多方資源,引領社會各方參與到社會治理和服務中。對內,搭建融合服務平臺,建設“一中心四平臺”服務平臺,以黨員干部為骨干,實現“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自今年年初以來,線上線下累計服務群眾1萬余人次。對外,構建區域“庭院式”多元社區治理工作格局,打造“區域社區治理協作體”,建立“縱向三層、橫向多層”的區域網絡生態圈。縱向三層,即街道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站、社區網格,實現黨的組織、活動、作用全覆蓋。橫向多層,即駐街各類黨組織,將駐街力量“統一起來”,形成以網格為基礎,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及幫帶部門黨組織合力參與的“磁石效應”。
立足網格抓服務。街道黨工委建立班子成員包抓社區網格聯系點、黨員分片包戶聯系群眾、巡訪常態化機制,通過發放便民卡、開通民情熱線、入戶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及時了解居民所想所盼所怨。服務群眾的方式由事后處理變為事前介入,使網格員成為群眾的服務員、辦事員。例如,興隆社區有部分居民在樓前空地亂堆亂放或圈地種菜,周邊居民普遍不滿,社區6名網格員不厭其煩地做通了居民的思想工作,清理空地、栽花鋪道,把昔日垃圾成堆的空地建成美麗的小花園。
依托網格解難題。街道黨工委建立網格大數據信息庫,全面了解居民的需求;通過遠程咨詢、網上辦理、資源共享,讓百姓辦事少跑腿;建立網格訴求受理化解電子臺賬,為街道黨工委風險評估預警提供信息支撐,構建矛盾糾紛化解的“過濾網”,進一步發揮網格治理事項全方位監管、多元化處置的“效力”,使整個社會治理服務水平在專業化、智能化服務中得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