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波

“郭大師,了不起!”在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熱連軋廠,一提起高級技師、首席操作工郭鵬,工友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
他參加工作24年,先后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通過技術攻關、技術創新,為企業創效6000余萬元。
從一名學徒工一步步成長為技術能手、高級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郭鵬用潛心鉆研和敬業奉獻,奮力書寫不平凡的鋼鐵人生。
勤學苦練 成就超凡技藝
今年43歲的郭鵬,出生在本溪市一個普通家庭。郭鵬的父母和叔叔都是本鋼人,在本鋼長大的他,對軋鋼有著深深的迷戀,當一名軋鋼工人就是他的夢想。1997年,郭鵬從本鋼技校畢業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熱連軋廠,成為一名學徒工,夢想就從這里起步。
“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剛滿19歲的郭鵬望著火紅的千米軋制線,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軋鋼工人。為了盡快掌握軋鋼技術,他白天虛心向老師傅請教,晚上回家還要琢磨各種軋鋼操作手法,反復揣摩技術要領。半年后,郭鵬就可以獨立操作設備了。此后,他繼續鉚足了勁兒勤學苦練,一次次刷新工友們對他的評價。3年后,在本鋼集團卷取工技能大賽中,他一舉奪魁,成為本鋼集團最年輕的技術狀元。
郭鵬深知,要跟上軋鋼技術發展的步伐,他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遠遠不夠,于是他利用工余時間修完了東北大學金屬材料成型及計算機應用兩個本科專業。憑著韌勁兒、鉆勁兒,郭鵬邁入了知識型工人的行列。
2000年,熱連軋廠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設備現代化升級改造。作為本鋼技術比武的佼佼者,郭鵬被選派到美國接受為期3周的卷取工藝及人機交互界面操作培訓。“我是本鋼唯一一名卷取工藝及人機交互界面操作的參訓人員,廠里把這么寶貴的學習機會給了我,我一定得好好學,回報組織的培養。”第一次出國的郭鵬,顧不得欣賞異國的風光,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完成好培訓任務。
培訓采取全英文授課,英語底子薄的郭鵬白天上課像海綿吸水一樣拼命汲取老師教授的知識,晚上回去后一定要將當天學的知識消化掉。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隨身帶的字典都翻爛了,也放棄了周末出去觀光游玩的機會。3周后,郭鵬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回到廠里,他立刻投入到操作工的培訓工作中。他自己編寫培訓教案,與另一名工友一起編制了一套HMI模擬操作系統,使培訓效果事半功倍。在剛投產的日子里,他連續吃住在車間跟班操作,使卷取區域操作很快達到了改造的預期目標。
開拓創新 創造驕人業績
解決生產一線實際問題,完成大大小小的技術攻關、技術創新,構成了郭鵬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熱連軋廠,他是大家公認的“有一手過硬技術”的技改先鋒。
2017年,用戶反饋帶鋼頭部出現“斜紋”缺陷。郭鵬對可能產生這一缺陷的位置逐一檢查、排除,斷定問題肯定出在卷取機上。但他懷疑的區域沒有監控錄像,于是,他用錄像設備錄制了每一塊鋼卷頭部卷取的情況,通過慢放逐一回看。在回看了300多個鋼卷頭部卷取視頻后,他終于發現在產生缺陷的鋼卷卷到第七至九圈時,有一個0.6秒的抖動。他根據產生抖動的位置和時間迅速查看控制數據,頭腦中回憶著17年前在調試第一臺西馬克卷取機時的相應參數,突然,一組數據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數據好像和以前的不同”,他迅速找到原始數據。果然,這組數據有問題,但電氣控制人員提出了反對意見:“這組數據我們從來沒有調整過,這是外方專家當年調試的數據,不會有問題。”“外方專家難道就不會出錯?況且當年調試時,這種規格的產品生產量極少,問題不一定會引起重視。調整,必須調整!”郭鵬斬釘截鐵地說。數據調整后,抖動消失了,那個困擾大家許久的“斜紋”缺陷也隨之消除。
2018年,郭鵬開始負責2300生產線增產提效項目。通過對國內同類生產線的調研,他發現2300生產線比其他生產線粗軋輥道短6米,這樣就造成定寬機和R1軋機間只能放下一塊板坯,而其他同類生產線可放兩塊板坯。結合實際情況,他提出更改粗軋區域物料跟蹤控制方法,增加定寬機防碰撞功能。經過攻關,軋制能力由之前的28塊/小時,提高到34塊/小時。2019年,企業在未投入一分錢改造資金的情況下,全年增產10萬噸。
類似的技術創新,郭鵬做了很多。他主持的“短流程薄帶鋼硌印缺陷消除”項目,通過降低“硌印”缺陷一項,每年可為公司節約200余萬元;在解決薄規格軋制穩定性上,他起草編制了薄規格操作規程,使薄規格操作、事故處理實現標準化、制度化;他主持的“降低熱軋在線切損”項目,成功將熱軋在線切損率降低到0.38%,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900余萬元……
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行業技改先鋒,郭鵬創造了讓同行驚嘆的佳績。24年來,他為企業生產工藝改進提出了30多項合理化方案,13項技術項目獲得省部級獎勵,5項QC項目分獲全國優秀獎、行業優秀獎和遼寧省質量管理一等獎。
樂于奉獻 帶出一流團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不畏艱難、敢于拼搏,用敬業和奉獻守護自己的初心和夢想。”郭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軋制線上出現問題,半小時內肯定趕到現場。”工作繁忙卻精益求精,郭鵬常常很晚回家,往往回到家時,家人已經入睡。與妻子結婚17年,只在妻子生孩子時請過3天假。兒子、丈夫、父親,他只能在短暫的時間里盡力做好每一個角色。
“黨員就要走在前、干在前,凡事比別人多做一些、做好一些。”在郭鵬的心中,“大家”永遠排在“小家”前面。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郭鵬常說:“個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團隊的成功才是大成功。”
為了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他總結、編寫的60多項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已經成為大家眼中的“寶典”。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郭鵬技能大師工作站”,成了鍛造團隊、提升整體技術水平的載體。工作站制訂了5年和10年的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每年簽訂一次技師帶徒合同,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和經驗交流。郭鵬帶的徒弟有高級技師2名,工人技師4名,高級工10名,其中3人在本鋼集團軋鋼工技能大賽上分別獲得第一、第四和第六名的好成績。在熱連軋廠,“名師出高徒”已成為常見現象。
近年來,郭鵬先后獲得“遼寧省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技術能手”“遼寧省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遼寧工匠”“遼寧最美職工”“遼寧好人”“遼寧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雖然諸多光環加身,但郭鵬仍然是廠里最拼命的那個人。他每天早上7點便出現在車間,晚上很少正點下班,自覺自愿地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一直傳承工匠精神,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郭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