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坤
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政治素養。職業素養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為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奠定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缺一不可,高校要將這兩種教育相融合,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本文通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不足,探討解決方法,以期落實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含義以及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大學生形成社會發展需要的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包括道德素養、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職業素養教育主要是讓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便大學生日后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高校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并將這兩者進行融合,培養綜合型人才。
(一)縮小精神文明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差距
一個國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僅需要雄厚的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還要有強大的精神文明支撐。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就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精神文明與生命力。高校作為傳播精神文明和思想品德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地方。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還能提高大學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使其致力于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二)促進高校教育的創新
教師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考慮大學生的日后發展,做好工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素養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大學生能夠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職業素養水平。
(三)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精神文明與職業道德,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載體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媒介
新媒體時代,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便更好地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思想政治課堂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在教學工作中融入新媒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現代化,使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在信息化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互聯網與電腦放映課件,與學生通過微信、微博進行互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融合。教師還可以采取新聞這一有效媒介,利用新聞的高速性、準確性、廣泛性,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傳遞給大學生,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教師采取合適的媒介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程,而且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環境
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將職業素養教育更高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產生職業素養教育作用。良好的教學環境,能讓大學生形成優秀的思想品德與行為舉止;反之,不良的教育環境會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所以,高校可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校園氛圍,來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激發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另外,高校還要建設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讓大學生能夠提前適應社會,培養大學生應對復雜社會環境的能力,為大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活動
高校要注重教學活動這一重要載體,在各種教學活動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契合,將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學活動豐富多樣,如辯論賽、調研報告、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通過校園活動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學習主體相同,都是高校在讀生,教學者也大同小異,學習主體與教學者統一,給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學目標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舉止,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職業素養教育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二者的共同目標是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提高社會競爭能力。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學內容存在交叉。二者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微觀與宏觀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發展的宏觀把控,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指引大學生成長的方向;職業素養教育是對大學生發展的微觀調整,以期幫助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獲取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能。二者在教學內容方面存在著互補與滲透關系,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綱領性思想,其也是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意科學理念的重要性,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擺在教學實踐的首要位置,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培養出具有職業素養和優秀職業能力并且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例如,高校在培養師范類專業的學生時,要注意根據教學方向與專業需要的不同,設置專業性課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科學制訂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教育規劃
大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要統籌兼顧,制訂教育規劃,培養大學生的優秀品質與個人素養。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幫助大學生逐漸適應校園生活,幫助大學生制訂職業規劃,引導大學生用知識和思想來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與職業素養。在大學生步入崗位前,教師要讓學生正視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實現長遠發展。
(三)通過建設校園文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
高校可以通過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健全大學生的品格,促進大學生順利成長。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接軌,讓大學生提前體會步入崗位的感覺,為大學生將來能夠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落實校企合作,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讓大學生在培養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五、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成長和就業起到積極作用。因此,高校要落實兩者的融合,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為大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昭圓.論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J].時代報告,2020(9):136-137.
[2]黃婷.高校輔導員職業素質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30):102.
[3]韓磊.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20(6):95-96.
[4]崔舒鵬,曾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與價值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0(1):42-44.
[5]謝吉慶.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解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250-251.
(作者單位 魯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