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鞏義市海上橋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為例,從設計、生態、文化以及區域發展等多維度展開探討,論證文中所構建的理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證明其既是符合當前鞏義市美麗鄉村現代生產、生活和生態協調發展需要,也是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鄉村環境景觀;海上橋村;鄉村景觀規劃策略
一、鞏義市鄉村環境景觀概述
鞏義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東鄰省會鄭州,西鄰古都洛陽。作為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城市,自1915年建設鞏義孝義兵工廠開始,鞏義歷經解放前的民族工業、70年代的社隊工業、80年代的鄉鎮企業、90年代的股份制企業、新世紀以來的民營企業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發展階段,形成了齊全的工業門類和雄厚的工業基礎。近現代以來,工業一直是鞏義市城市發展的重點。以鋼鐵、電解鋁及鋁材加工、耐火材料、凈水劑、鑄造等行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企業數量多、比重大,對資源依賴度高,污染物排放基數大,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比較突出。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面臨的是嚴峻的環境問題。自2016年以來,鞏義市加大對環境整治和保護的資金投入,這對環境景觀設計從業者來說是個很好地發展契機。
鞏義市地理環境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土地總面積約158萬畝,其中耕地62.5萬畝、園地2.2萬畝、林地20.8萬畝以及未利用土地34.5萬畝。截至2018年底,鞏義市農村人口約67萬人,占城市總人數79%的比例。與經濟的飛速發展相適應的應該是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宜居的生存環境。今天,在鞏義市看到的是越來越藍的天空,越來越茂密的植物。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城市環境景觀的改善,但這遠遠不夠,對城市環境景觀的規劃設計不應該只停留在市中心區域,鄉村環境景觀的提升、村民生活環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生態的修復也是城市環境景觀建設必不可少的一環。鞏義市的很多鄉鎮以雖經濟發達,但鄉村的環境景觀還需要很大提升。文中試圖參考借鑒優秀的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方案,結合鞏義市實際情況,找到一個適合并能突顯其優勢的規劃設計策略。
二、鄉村環境景觀的研究概述
(一)鄉村的發展背景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鄉村發展歷程錯綜復雜。從2013年美麗鄉村奮斗目標的提出到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任務的公布,國家層面對鄉村建設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明確的思路導向,鄉村發展迎來了新契機。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基數大、占比重,新時期鄉村的發展與傳承任務繁重。
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在這個時期尤顯迫切,且意義重大。鞏義市積極響應政策,先后實行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鄉村旅游建設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行動,切實有效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鄉村環境景觀的特點及優勢
首先,鄉村環境景觀有別于城市環境景觀,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鄉村環境景觀的自然性。城市環境景觀是以方便市民生活和工作需要為主的城市建設輔助設計景觀,而鄉村的環境景觀是以農業生態系統為主要地位的自然景觀。
其次,鄉村環境景觀類型豐富多樣。常見的主要類型有山地丘陵、平原草地、果蔬園地、河流水景等自然景觀。同時,鄉村中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也產生了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如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
(三)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所面臨的問題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步伐中,中國鄉村的自然屬性受到極大沖擊,傳統民居拆除、損毀嚴重,民俗文化逐漸消失。甚至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出現了“千村一面”的問題,失去了地域特色,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意識也日漸消退。
在一些偏僻的山區,由于當地沒有工廠企業,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村里僅剩老人和小孩,物質追求大于精神建設,因此造成了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缺乏歷史文脈的傳承和體現。想要規劃設計出突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鄉村環境景觀,必須扎根于地方歷史文化,將當地地形地貌、植被樹種等作為規劃設計的主基調。加強群眾思想道德意識的引導,加深其對家鄉氛圍的感受,自覺繼承和傳播獨具地方魅力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鄉村環境景觀設計的意義
河南省地處中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河南傳統民居、中原傳統文化。如鞏義市康百萬莊園就是靠崖窯洞與北方合院式建筑形式結合的典范,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都是河南代表性文化的體現。河南傳統鄉村以農耕為主,其主要經濟活動為農業種植、家禽家畜養殖等。一般而言,村莊的外圍多為耕地、菜地,家家戶戶宅院內外還附帶豬圈、羊圈、牛棚、雞窩等禽畜畜養空間,構成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
鄉村環境景觀作為鄉村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人民群眾公共集會、休閑社交、生活勞作、文化娛樂等行為的場所需求,是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鄉村環境景觀的復興,從某種意義上講亦是鄉村文明的復興,它既可滿足現代人對環境改善的需求,亦可作為傳統文化的展示與宣揚的場所,讓傳統鄉村之美在現代生活中回歸。
四、美麗鄉村視域下海上橋鄉村環境景觀現狀
海上橋村隸屬于鞏義市大峪溝鎮,村子坐北向南,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環山。村內現有清代建筑群22400平方米,分為四個部分,20個院落、窯洞75孔、樓房42幢80余間。院落皆為二進式、三進式四合院(如圖1),院內以廂房、倒座、正房圍合,從建筑遺存來看,依稀可辨當日宏偉之氣勢。村內鑿有公用水井和通往各家各戶的石子小路,村東西兩側各有一條用石塊鋪設的下水道,作防洪排澇之用。
海上橋村立足于悠久的歷史文化建設美麗鄉村至今,正悄然發生著變化。首先,由政府牽頭對土地利用作出總體規劃部署,其次,多個項目團隊合理統籌各類生產生活用地,集約利用鄉村建設用地。破舊的民居、古老的建筑正在被修復,村里的道路也做了統一的規劃和修繕,沿用傳統石子路的基礎上再加上少量水泥砂漿,既秉承了村里樸拙的建筑風貌,也在原來土路的基礎上更加牢固和美觀。
對于還能辨別房屋建筑、大門的傳統民居也在一一地復原,其中庭院景觀也是設計的重中之重(如圖2)。深入挖掘海上橋自然景觀、傳統民居、民俗文化等,將村莊功能布局、景觀設計、建筑風格與地域特色、村莊肌理、歷史文脈協調統一,依托海上橋傳統民居特色,因地制宜,以美觀、大方、實用為規劃設計基本點,體現豫西民居特色,展現富有文化底蘊的美麗鄉村。
五、美麗鄉村理念下的鄉村環境景觀規劃策略
(一)鄉村環境景觀整體性布局
農耕用地、田園小徑、民居建筑、庭院景觀、公共建筑、鄉村道路、村落外圍、荒山林地等都是鄉村環境景觀的組成部分,在對鄉村環境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這些組成部分都發揮著各自的功能。把傳統建筑特色及民俗文化特色結合,以自然景觀、民俗風情作為規劃設計的出發點,堅持鄉村環境景觀綜合整治,修復生態平衡,改善環境,深化美麗庭院建設,營造自然、整潔、有序鄉村環境。通過整體性的規劃布局,讓傳統鄉村煥發新的活力。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美麗鄉村的宣傳,激發廣大群眾的建設熱情。
(二)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推廣及農產品的研發
特色產業是體現當地獨特文化強有力的表達方式,特色農產品也是城市的一張名片,能夠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達著城市的聲音。鞏義市一些特色農副產如小相菊花、溫旺粉皮、鳳凰嶺葡萄、芒嶺杏、柿子醋、南河渡石榴等在本地頗受好評,對外的推廣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對于一些特色產業及特色農產品借市場之手,加快產業融合,打造服務平臺,大力招商引資,對這些產品進行研發和推廣,不僅僅能夠將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傳遞出去,在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吸引在外務工人員返鄉。村里有了人氣,自然也就留住了鄉愁,在一定的程度上更有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和傳統村落的發展。
(三)突顯鄉村環境景觀自然生態特性
在鄉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之前,要對鄉村的環境景觀資源和景觀層次進行劃分,并依據自身特點進行規劃設計。鄉村環境景觀與城市環境景觀不同,鄉村環境景觀具有的自然生態特性是城市環境景觀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進行規劃設計前期一定要重視地方特色,善用當地樹種植物,統籌資源,既能體現地方特色,又能修復生態、節約資源。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到鄉村環境景觀建設過程中,把握生態特性,塑造鄉村環境景觀深層次的美;注重材料的選擇,塑造鄉村環境景觀可持續的美,推動生態節約型美麗鄉村環境景觀的建設。
(四)加大鄉村環境景觀保護舉措
鄉村環境規劃過程中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好的設計是含蓄的,是仿佛從這片土地里生長出的的,而不是侵略性的。鄉村環境景觀自始至終是人民群眾朝夕相處的家園,它的保護和修復離不開群眾在日常活動中的點滴參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通過代代人環保意識的提高,真正挖掘出鄉村環境景觀的生態優勢。各級地方政府也應當對鄉村環境景觀規劃作出明確的環保要求,并采用相應的宣傳手段進一步提升鄉村居民的環保意識,讓村民成為鄉村環境景觀的參與者、捍衛者。
鄉村環境景觀的規劃設計也并非一日之功。在鄉村環境景觀的實施過程中,發揮政府的帶頭作用,完善環保制度。通過各個部門之間權責明確的分工,加強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利用相關的政策法規對建設過程提供有力保障并履行監督職責。對在項目建設中違章的建筑及人員采取必要的懲戒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依。
(五)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
鞏義市海上橋村得益于其自然風景及傳統村落特色,在政府的扶持和群眾自身的努力下,建立了海上橋寫生基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促進了群眾增收。鄉村環境景觀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廣大勞動人民享受新時代小康社會的勞動成果,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所以,鄉村的發展及環境景觀的優化離不開自然環境的營造和人文景觀的經營。
通過對美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的分析,發現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規劃設計中一直把生活在其中的村民作為設計的中心,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積極聽取群眾呼聲,滿足他們生產生活需求,發動群眾參與到鄉村環境景觀建設過中。因此,鄉村環境景觀規劃是以不斷地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為建設目標之一,切實有效地改善村民生活狀況。依托鄉村自然環境,充分開發鄉村現有資源,加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營造,發展鄉村旅游、瓜果采摘、休閑度假等旅游項目的建設,結合當地風土民情,向游客展現多姿多彩的鄉村生活。通過特色、品味的鄉村環境景觀建設為鄉村的發展謀求更多的經濟效益。
六、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環境景觀的規劃設計要在美麗鄉村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地理地貌、民俗風情以及特色資源來進行合理、完善的規劃和設計。在規劃設計的每個階段,都要本著尊重歷史文化、保護自然環境、修復生態自然的初心,為建設美麗家園而努力。建設獨具鄉土氣息的鄉村環境景觀,為中國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卞富強.鄉村宜居環境的規劃設計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12):67.
[2]李瑩.有關鄉村景觀設計的思考和建議[J].藝術教育,2016(3):205.
[3]金千姿,林興啟.城鎮環境整治背景下的鄉村環境設計方法研究——以臨海市小芝鎮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1):39.
[4]陸艷偉.中國傳統民居外環境比較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5.
作者簡介:侯佳,碩士,鄭州商學院藝術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