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健 薛晗 周杰
摘? 要:家用應急避險產品作為“人造物”,受社會制度、文化、科技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產品自身功能、造型及材料等內部因素的影響。以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造型語意分析為研究對象,以系統思維對家用應急避險產品造型要素進行分析,梳理歸納災害環境下應急避險產品的語意要素,提煉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應急特性及人性化設計思路。
關鍵詞: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災害;產品設計;語意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災害文化視野下的家用應急避險產品設計研究”(16YJA760046)階段性成果。
當今世界災害頻繁發生,防災減災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與傳播,防護口罩、防護服、家用應急包、應急食品等防疫用品的需求的激增加劇了家用應急避險產品市場的供需矛盾。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產品類別,產品設計及理論研究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和最大化的挖掘。我們應以此為契機提升我國防疫產品開發力度及產品水平,深入挖掘受災人群的生理、心理需求,找出我國家用應急避險產品存在的短板。在充分考慮各學科的交叉性及系統中整體和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設計理念和體系,為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提供新的設計點和參考思路。
一、家用應急避險產品設計影響因素分析
人類最初的設計是為了滿足生存需求,生產的物品甚至直接關乎部落及種族的存亡,設計的方式及手段就必須圍繞生存展開,“實用”成為設計的首要目的。設計必須體現出功能至上的原則,如尖銳而輕薄的外形利于切割,方而直的外形利于穩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價值體系總結為兩種需求:一類是人的生理性本能需求;一類是人的社會性情感需求。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人們才會有高級需求。因此,生理需求是人行動的首要動力。
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設計不是一種單純的產品設計服務,而是涉及人、環境、產品三者之間的關系,更關乎使用者的安危和存亡,它是在特定社會制度下,經濟發展及技術因素制約下的產品設計系統。尤其是以應對災害侵襲、構筑安全防護的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更是受時間、空間、事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有些因素對產品防護性功能的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家用應急避險產品設計方式與單一的產品設計不同,要以系統論思維模式來分析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相關要素。即以整體性視角來認識事物的系統思維下的產品設計開發,關注事物各個組成要素的聯系性、秩序性、動態性,將所有事物視為有機的整體,從中發現產品的交叉點及設計機會。合理規劃和提升產品的人機要素、產品的語意要素、產品的功能要素、產品的情感要素,使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發揮其應急救生特性[1]。本文以系統論設計方法,梳理歸納災害環境下應急避險產品的造型語意要素,以此提煉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應急特性及人性化設計思路。
二、家用應急避險產品造型要素
(一)產品視覺造型
視覺是我們最主要的認知方式,我們有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從視覺角度講,一個產品就是視覺符號的集合體,通過點、線、面、體等形態語言與用戶進行溝通,這個溝通首先將通過視覺刺激而產生的視覺經驗和視覺聯想,來“訴說”和“傳達”其形態等包含的產品內容和含義[2],如圓形的飽滿、方形的穩固、三角形的尖銳、直線型的堅定有力、曲線的靈活、螺旋線的升騰,這些元素的大小、方向、位置的組合,形成豐富的視覺形象并作用于人的視覺感官,人們對產品的認知也從外表的物理性感受引起心理的喜好,并通過使用獲得情感的滿足。
產品的造型構成了產品的實體形態,它由外觀、色彩、材質等視覺形態構成,同時也暗含了隱喻、暗喻、象征等語意形態。因此,家用應急避險產品造型設計要突出“應急”的造型特點來塑造產品形象。產品視覺造型是以視覺方式感知產品所傳達出的形態屬性、色彩屬性、質感屬性等信息。首先是形態必須通過產品外形特征,傳遞出“這是什么”和“怎么用”的基本視覺信息,傳達出產品內在的功能性、指示性和安全性語意,讓形態成為產品功能性語意的傳播介質。功能層面的實現要與審美層面相聯系,按鈕的形態大小、材質、色彩都影響著人的視覺感知及心理反應。
(二)產品造型與人體“五感”
人體對外感知信息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種感官,也就是人體的“五感”,“五感”分別是眼睛、耳朵、手、鼻子、舌頭等器官的感知傳入大腦中樞神經,繼而感受到光影、聲音、冷暖、氣味、味道等外部信息,這就構成了人與外界進行溝通的五種通道。家用應急避險產品設計要充分利用人體的“五感”造型要素,提煉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等屬性的辨識信息。首先是產品的形態辨識度要高,這就要確定產品形態編碼及信息交互方式,從人的知覺“五感”入手,依次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進行相應編碼系統的設計。如:利用人的聽覺對水壺進行語意設計,最成功的產品首推會“吹口哨”的水壺。
1985年,美國設計師麥克爾·格雷夫斯設計了一款水壺,壺嘴處設計了一個小鳥形象,當水燒開后,壺里的熱蒸汽會使小鳥發出口哨聲。這就是一種有效的提醒及反饋,突破了人們對傳統水壺的認知,其悅耳的口哨聲成為許多家庭在做早餐燒水的同時又能叫醒家人的溫馨時刻。
三、家用應急避險產品造型語意分析及設計方法
(一)通過形態展示產品功能
功能是衡量一個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家用應急避險產品因其使用環境的特殊性,使此類產品以功能可觸可視、指向清晰、快速識別、無歧義為目標進行設計。可依據人的“五感”,分為形態識別、材質識別、色彩識別、界面識別。產品不同則形態特征也不同,這是由產品自身特有的功能結構、工藝、材質所決定的。
1.形態識別:通過產品形態特點傳達功能用途。如汽車安全錘的手持型錘子造型元素,可以直觀地引導人的敲擊動作(如圖1)。
2.材質識別:通過產品材質傳達產品使用方式。如應急燈手持部分的塑膠材質及凹凸紋理易于手持及防滑落(如圖2)。
3.色彩識別:通過產品色彩傳達產品類別。如:紅色的警示性用色多用于滅火器、頭盔、服裝及危險物標識應用中(如圖3)。
4.界面識別:通過產品按鍵、標識、顯示屏等界面元素傳達產品功能及使用方式,產品可視化界面是連接用戶與產品信息交流的橋梁。如易拉罐的拉環設計就以易懂、易用成為應急食品類應用典范。
每類產品都有共同特性,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造型要素就構成了產品獨特的識別信息,當同類產品的共同特性越多,其識別度就越高。
(二)通過形態展示產品使用方式
產品的使用和操作方式應該做到不言自明,利用色彩的心理暗示及材質的觸感體驗增強產品功能的視覺性表達,以確保使用方式及操作順序的正確性。這種表達可以細分為操作狀態性指示、操作順序性指示及操作反饋性指示。
1.操作狀態性指示
產品的操作狀態指示主要指產品的各種反饋信息,如開始、關閉、禁止、鎖定等功能性指示燈和顯示屏。尤其現在許多電子產品的運行狀態往往不易察覺,及時的操作提示會保障使用的安全性。
2.操作順序性指示
產品的操作順序性指示指通過功能布局及按鍵位置,合理有效地引導使用者按照預設順序正確操作。可以通過數字或字母標注進行順序提示,也可通過有序排列、組合進行操作順序提示。
3.操作反饋性指示
產品的反饋性指示指利用視覺、觸覺、聽覺等元素進行安全性警示及引導。如:語音提醒、指示燈閃爍、鈴聲等反饋信息可以對誤操作起到一定規避作用。
(三)通過形態展示產品部件主次位置
產品的外形一般是由四個面組成的外觀實體,產品部件的主次、位置在產品的四個圍合體上要有主次、序列區分。即功能鍵在空間位置、大小、色彩等視覺語言的設計性編排要體現出主次及順序,這一點對于提升產品的識別度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離操作區域或視覺中心越近,在整體上的尺寸越大,識別的強度就越強。如主功能鍵的位置及大小就比次要功能鍵特征要強。如:應急照明燈布局就通過產品的正面、側面、反面的安排,突出了使用主次順序。人在握住燈的把手時,在燈的頂部只看到一個主開關按鈕,可以快速啟動(如圖4)。右面的手動搖桿方便人手操作(如圖5),左面的次功能按鈕布局明顯、圓形旋鈕易于操作,突出人性化。左側的功能鍵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展開產品的操作方式,發揮應急性設計特色。
(四)產品形態的情感語意傳達
產品設計可以看做是一個“器以載道”的過程,產品作為“器”具有有形的價值實體和無形的情感性語意。情感性語意主要指產品的象征性語意、趣味性語意、關懷性語意。產品以使用者為中心,通過象征性、趣味性的造型符號意向化地融入到產品形體設計中,讓產品蘊含友好、溫暖、呵護的語意特征,喚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鳴。如:兒童卡通形象體溫計設計,通過小動物造型設計有效緩解了兒童的緊張情緒。此外,通過添加安全提示性語意也可以傳達出情感語意,如:盲人拐杖加裝語音提醒和警示燈、防災應急包上的熒光涂層鈕扣都凸顯了產品的關懷性語意和情感傳達。
四、家用應急避險產品“應急性”語意設計策略
家用應急避險產品的使用必須突出“應急性”的設計語意,這就要求產品的形態、功能按鍵具有很高的辨識度,通過直觀的人機交互實現高效操作。人的認知行為、習慣和產品形態相關聯,讓產品形態具有自明性,使產品從可用性到易用性的轉變,對產品行動特征的提取就非常重要。行動特征即產品的原有特征,如應急燈、吸管型凈水器、救生錘的形狀、結構、色彩等形態語意,與人們的行為目的和行為方法結合所形成的整體。對產品行為特征的提取,可以讓產品形態以明確的方式引導使用者快速理解產品使用方式并及時逃生。因此,對產品行為特征的提取應仔細考察人的日常行為動作、姿勢及習慣,探索每個具體功能所能運用的造型塑造,如“敲”“壓”“按”“旋”的形態及特征,將產品造型特征與人的動作相結合,實現災害環境下人的本能和下意識操作,完成產品避險功能的實現。
(一)強化避險產品造型的相似性語意符號
運用造型形態的相似性可以實現不言自明的產品功能語意。如吸管型凈水器,產品造型借鑒了吸管形態,幫助人們快速領會“吸”的使用方式,便于使用。如救生錘造型就因為與斧頭形態的相似性,使避難者本能地熟練操作“砸”的動作。
(二)利用產品造型的因果聯系傳達出產品功能寓意
以產品按鈕為例,圓形旋鈕造型傳達出旋轉功能,按鍵中間凸起或凹陷傳達出按、壓等功能寓意;按鍵表面凹凸紋理傳達出推、撥的力度大小等功能寓意。造型的因果聯系能夠使產品與人之間快速建立最直接的互動關系,為人們在最危機的時刻爭取獲救機會。
(三)對家用應急避險產品關鍵性功能采取備份設計
當前常見的災害有風、雪、火、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也有戰爭、污染、疾病等人為引發的災害,這就構成了不同的災害場景。不同災害環境對人的生理、心理影響很大,更對人的成功自救起決定性作用。如:火災環境對人的視線及呼吸系統的干擾;噪聲環境對人聽力系統及神經系統的影響,這些因素都會對人的肌體耐受力和產品的操作性產生影響。因此,必須對產品關鍵性功能采取備份設計,提升產品的安全性操作,即同一功能可以通過多種使用方式完成。如家用應急燈設計可以通過按壓開關、搖動燈身、旋轉燈頭等多種方式開啟,可通過插座、電池、手搖等多種方式進行充電[3]。火車、汽車的逃生窗及緊急疏散門的應急設計都說明了備份設計越多,產品的安全性就越高。
五、結語
在各種逃生設備和防護設施不斷完善的今天,人類依然面臨地震、火災、洪水、化學污染等災難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家庭配備家用防護產品是有效防御與減輕自然災害損失的“防火墻”,它有助于抵御各種突發性災害對人們的傷害,有助于人們在災害中逃生并發揮挽救和保護生命安全的功能,從而提高人的安全保障系數。如何在滿足人的安全性需求下,更好地適應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使用習慣,及使用者的精神需求,讓使用者感受到便利性和舒適性,是 “以人為本”指導思想下的人性化設計應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薛生健.應對災害的家用應急避險產品設計特性及實例分析[J].設計藝術研究,2020(2):40-44.
[2]張凌浩.產品的語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3]薛生健.災害文化視野下的設計與人類安全[J].生態經濟,2020(9):223-227.
作者簡介:
薛生健,碩士,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薛晗,碩士,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講師。
周杰,碩士,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