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
(長沙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1)
為緩解日趨嚴峻的交通壓力,鄰近隧道施工的新建市政道路和道路拼寬改建工程逐漸增多。新建構筑物與相鄰既有隧道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會造成既有隧道結構周圍土體應力重分布,這種作用取決于構筑物與隧道之間的位置關系、新建構筑物的規模、施工方法和既有隧道的結構狀況、健全度等因素。該文對某國道邊坡開挖上跨鐵路隧道工程進行三維有限元分析,動態模擬邊坡開挖的分層放坡施工過程,對既有鐵路隧道的變形特性及內力分布進行預判,對邊坡開挖施工提出建議。
該工程現狀道路斷面寬24.5 m,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瀝青路面,路面標高約38 m。位于山體的半山腰,采用半填半挖防護形式。西側為自然山體,山頂高程約90 m,老路西側邊緣采用挖方形式,挖方邊坡高度約10 m、坡度約90°。改建后采用38 m路基斷面,邊坡采用階梯式放坡開挖,開挖最大高度約38.7 m(見圖1)。

圖1 邊坡開挖橫斷面(單位:m)
隧道長1.2 km,高約8.25 m,跨度5.9 m,襯砌厚0.5 m。隧道與老路東側邊緣平面距離約13 m,山體開挖對隧道平面影響范圍距洞口0~130 m,影響范圍內隧道埋深10~36 m,Ⅳ級圍巖。入口處隧道斷面結構形式見圖2。

圖2 隧道橫斷面(單位:cm)
山體開挖對既有隧道結構的影響是個典型的三維問題。為從整體上把握開挖過程中隧道結構的不均勻變形及附加內力,考慮隧道結構與圍巖的相互作用并模擬山體開挖過程,結合工程地質條件及邊坡施工方案,選用有限元軟件MIDAS/GTS建立三維數值計算模型,分析邊坡施工對既有隧道的影響。
根據工程地質資料,按圍巖級別綜合考慮,該項目涉及的圍巖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該隧道建成于1961年,已運營很長時間,對隧道襯砌砼強度采用回彈法進行檢測,襯砌砼材料的物理力學參數見表2。計算模型的邊界約束為:模型底部約束Z方向,左右兩側約束X方向,前后約束Y方向。

表1 地層的物理力學參數

表2 襯砌結構的物理力學參數
(1) 地層土體本構模型采用莫爾-庫倫彈塑性模型,隧道襯砌結構采用線彈性模型。
(2) 采用三維實體模擬巖土體,隧道襯砌結構采用板殼單元模擬。
(3) 因隧道服役時間較長,計算時不考慮初期支護的作用;從偏安全角度考慮,邊坡開挖后不考慮邊坡支護作用。
(4) 隧道開挖應力釋放40%,襯砌施作應力釋放60%,即襯砌結構承擔60%的圍巖壓力。
三維動態施工模擬主要流程:1) 計算場地初始地應力場;2) 隧道開挖(應力釋放40%);3) 施作二次襯砌(應力釋放60%);3) 從上至下分層分塊開挖邊坡土體,邊坡土體根據放坡級數共分為4層,每級開挖高度沿道路方向變化,最大為10 m;4) 邊坡開挖完成后,施加汽車荷載,采用公路-Ⅰ級、六車道加載,沖擊系數取1.3。
山體邊坡開挖長度約120 m,局部開挖寬度約48 m,為涵蓋整個開挖區域,模型范圍取水平方向120 m、縱向183 m,豎向取至地表,隧道以下部分取至隧道底部以下33 m。計算模型見圖3~5。

圖3 計算模型整體網格
從山體邊坡放坡開挖引起的整體變形、隧道襯砌結構變形和受力等方面進行分析。
2.5.1 模型整體位移分析
圖6為山體邊坡開挖完成后邊坡周邊整體豎向位移云圖,圖7為開挖完成后新增汽車荷載時整體豎向位移云圖。

圖4 邊坡放坡開挖后模型

圖5 隧道襯砌模型及與邊坡的位置關系
由圖6、圖7可知:山體邊坡開挖卸荷引起坡面和坡底土體出現一定隆起變形,隨著開挖卸荷規模的增大,隆起變形值逐漸增大。但總體而言隆起變形不大,從第1層土體開挖到邊坡開挖完成,最大隆起變形為7.4 mm。開挖完成新增汽車荷載作用后,隆起變形變為7.3 mm,減少0.1 mm。

圖6 開挖完成時邊坡豎向位移云圖(單位:mm)

圖7 新增汽車荷載時邊坡豎向位移云圖(單位:mm)
2.5.2 隧道襯砌結構變形分析
圖8為開挖完成后隧道襯砌結構豎向變形云圖,圖9為開挖完成后新增汽車荷載時隧道襯砌結構豎向變形云圖,圖10為不同開挖階段隧道拱頂沿線豎向位移變化曲線。

圖8 開挖結束時襯砌結構豎向變形云圖(單位:mm)

圖9 新增汽車荷載時襯砌結構豎向變形云圖(單位:mm)

圖10 隧道襯砌結構隆起變形曲線
由圖8~10可知:1) 邊坡土體開挖造成隧道覆土減薄,發生豎向卸荷,導致隧道結構產生以豎向隆起位移為主的變形。2) 隨著邊坡開挖逐漸下移,即開挖范圍和深度的增加,隆起變形逐漸加大,邊坡開挖完成時襯砌位移達到最大,最大豎向位移為3.5 mm。3) 新增汽車荷載后,隧道最大豎向位移變為3.4 mm,減少0.13 mm。可見,汽車荷載的影響相當于覆土壓重,可減少隧道襯砌結構隆起變形。4) 總體而言,邊坡開挖引起的隧道襯砌結構變形較小。
2.5.3 隧道襯砌結構內力分析
圖11、圖12分別為模型60 m處襯砌結構典型斷面的軸力和彎矩,表3為邊坡開挖過程中隧道襯砌內力變化量。襯砌內力變化取為絕對值(內力變化=|襯砌初始內力-開挖i步襯砌內力|),以便對比開挖前后內力差異,分析內力增量。

圖11 典型斷面襯砌軸力(單位:kN)

圖12 典型斷面襯砌彎矩(單位:kN·m)

表3 邊坡開挖期間隧道襯砌內力變化(絕對值)
由圖11、圖12、表3可知:1) 邊坡開挖前,隧道襯砌結構X方向軸力最大值為-1 057.3 kN,彎矩最大值為123.3 kN·m;邊坡開挖結束時,隧道襯砌結構X方向軸力最大值為-1 015.7 kN,彎矩最大值為118.6 kN·m,比開挖前分別減小41.6 kN、4.7 kN·m,軸力減小幅度大于彎矩,使隧道受力偏心距增大,對結構不利。邊坡開挖前,Y方向軸力最大值為-529.6 kN,彎矩最大值為-20.4 kN·m;邊坡開挖結束時,隧道襯砌結構Y方向軸力最大值為-553.0 kN,彎矩最大值為-34.1 kN·m,比開挖前分別增加24 kN、13.7 kN·m。隧道軸線方向的不均勻變形使隧道沿軸線方向內力增加,但增幅不大。2) 邊坡開挖前后,X方向軸力最大變化量達687.3 kN,彎矩最大變化值為51.4 kN·m;Y方向軸力最大變化量達409.3 kN,彎矩最大變化值為24.9 kN·m。由于邊坡開挖卸載,隧道襯砌結構內力變化明顯。3) 新增汽車荷載與無汽車荷載作用時相比,隧道襯砌X方向軸力最大變化量為32.6 kN,彎矩最大變化值為2.3 kN·m;Y方向軸力最大變化量達20.5 kN,彎矩最大變化值為1.1 kN·m,為施工期間襯砌內力最大變化量的4%~5%。由于應力擴散作用,汽車荷載對襯砌結構內力的影響較小。4) 從60 m橫斷面處的隧道內力來看,隨著邊坡開挖卸荷范圍和規模的增大,隧道襯砌結構受力狀態和內力分布形態均發生變化,其中拱部所受影響最大。
2.5.4 隧道襯砌結構主應力分析
表4、表5分別為邊坡開挖過程中隧道襯砌主應力和主應力變化量。襯砌主應力變化取絕對值(應力變化=|襯砌初始應力-開挖i步襯砌應力|),以便討論開挖前后應力差異,分析應力增量。

表4 邊坡開挖期間隧道襯砌主應力最大值 kPa

表5 邊坡開挖期間隧道襯砌主應力變化(絕對值) kPa
由表4、表5可知:1) 邊坡開挖前,隧道襯砌結構第一主應力最大值為1.15 MPa,邊坡開挖結束時變為1.48 MPa,比開挖前增加0.33 MPa,增幅最大部位位于距洞口67.3 m處。既有隧道老舊,現場觀察發現其襯砌砼狀況尚可;現場回彈試驗結果顯示襯砌砼強度等級約為C18,則其極限抗拉強度為1.6 MPa,邊坡開挖結束時襯砌最大拉應力值未超過其抗拉強度極限值。根據以往經驗,對于Ⅳ和Ⅴ級圍巖,巖體力學方法(數值計算)計算結果比荷載-結構法計算結果大。此外,參考公路隧道結構計算經驗及設計規范,對于Ⅳ級圍巖地段,二次襯砌承擔20%~40%的應力釋放荷載,而該項目取為60%的應力釋放荷載。從這些角度來看,計算所得結論偏于保守。2) 邊坡開挖前,隧道襯砌結構第三主應力最大值為-4.8 MPa,邊坡開挖結束時變為-4.49 MPa,比開挖前減少0.31 MPa。但總體而言,襯砌受到的壓應力不大,遠小于其抗壓強度。3) 邊坡開挖前后,隧道襯砌結構第一主應力最大變化量達0.88 MPa,第三主應力最大變化量達2.06 MPa。由于邊坡開挖卸載,隧道襯砌結構主應力變化明顯,與襯砌內力變化趨勢一致。4) 新增汽車荷載與無汽車荷載作用時相比,隧道襯砌第一主應力最大變化量為0.064 MPa,第三主應力最大變化量為0.12 MPa,分別為施工期間應力最大變化量的7.3%和5.7%。由于應力擴散作用,汽車荷載對襯砌結構主應力的影響較小。
綜合分析該改建工程的相關資料,結合山體邊坡開挖情況、下臥隧道結構特點,采用三維數值計算方法進行邊坡開挖對隧道結構影響分析。根據計算結果,邊坡放坡開挖施工對既有隧道有一定影響,在不進行邊坡支護、地層加固或隧道結構補強加固的情況下,襯砌結構所受最大拉應力較接近砼極限抗拉強度,結構安全儲備不夠。主要結論如下:1) 山體邊坡開挖卸荷引起坡底土體出現一定隆起變形,整個開挖過程中土體最大隆起變形為7.4 mm。2) 邊坡土體開挖引起的隧道變形以豎向隆起位移為主,最大豎向位移為3.5 mm。總體而言,邊坡開挖引起的隧道襯砌結構變形較小。3) 由于邊坡開挖卸載,隧道襯砌結構受力狀態和內力分布形態均發生明顯變化。總體而言,隧道襯砌橫向內力減少、縱向內力增加。4) 邊坡開挖前后,隧道襯砌第一主應力和第三主應力變化量最大分別達0.88、2.06 MPa,邊坡開挖卸載導致隧道襯砌結構主應力發生明顯變化。在整個邊坡開挖過程中,隧道襯砌結構的最大拉應力和最大壓應力均未達到其材料極限強度,但結構的抗拉強度富裕量不大,施工中應密切關注隧道襯砌結構的變形與受力變化。5) 由于應力擴散作用及地表荷載引起地層附加應力隨深度逐漸減小,新增汽車荷載對隧道襯砌結構受力和變形的影響較小。
根據緊鄰隧道開挖工程案例,結合該項目邊坡開挖工程特點及既有隧道結構特點進行分析,邊坡開挖施工對隧道結構的主要影響體現在:因隧道上部開挖,土壓被解除,會導致垂直荷載減少、側壓增大、拱頂向上變形;隧道埋深減少,會損傷原有卸荷拱作用;邊坡開挖卸荷會造成隧道發生隆起變形,且存在不對稱情況,可能使襯砌結構處于偏壓狀態,遠離開挖處的隧道結構受到的影響較小,從而使隧道結構產生縱向不均勻變形和附加內力,影響隧道結構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