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78億人,年均增長率0.53%……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東部和西部地區人口繼續增長,人口進一步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集聚,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人口圖譜奠定了未來國家經濟政策的基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統計信息支持。“五一”消費市場火爆,2.3億人旅游花了1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7%、138.1%。首屆消博會上,“新”元素熱力不斷,尤為難得的是,4月CPI同比上漲0.9%……所有這些都顯示:中國經濟是一片充滿機遇與生機勃勃的廣闊藍海。
減負穩崗擴就業,做好對制造業升級發展的融資支持,改善營商環境和金融生態……5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支持靈活就業與促進制造業升級等成為重要內容。同時,工業互聯網已成為5G應用的“主戰場”,中國制造正迎來新的機遇。
在這場機遇中,向好的方向依然不變。首屆消博會顯示,數字化浪潮已經到來,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插上“數字翅膀”。
數字化轉型,讓縣域高質量發展更有效。4月2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8.6%,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同時,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如廣東、江蘇、上海等省(直轄市),其數字經濟越發達。中高低梯級發展的格局顯示,縣域數字經濟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轉型升級。
大數據賦能,是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人工智能、5G智慧工廠……一個個鮮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字眼兒,都與數字密切相關。縣域農產品走上電商平臺,一部手機就可聯通電商與城市消費者;脫貧攻堅,全社會通過大數據平臺消費扶貧;農業工廠,網絡監控溫度、濕度,一鍵澆水控溫……數字應用場景已越來越多地在縣域出現,賦能農業、工業、服務業各環節,不斷推進縣域產業數字化的廣度、深度。
數字化治理,是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數字技術+治理”已成為技術結合的有效載體,數字化公共服務是社會治理的必然趨勢。縣域要推進數據采集、數據確權、數據流轉、數據保護、數據運用等各環節,創新方式,推動數字經濟助力要素流動、公共服務均衡、社區創新治理等,暢通信息渠道,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提升縣域治理水平。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縣域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雙融合”支撐“雙循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縣域支撐。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