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萍 黃世濤
廣安,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家鄉,緊鄰重慶的“川東門戶”。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偉人故里和緊鄰重慶這兩大稟賦成為該市最突出的亮點、最顯著的優勢和最充足的底氣。
近期,《當代縣域經濟》記者走進廣安,發現該市在充分激發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優勢,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過程中,堅定“打好紅色旅游牌”的定力,依托華鎣山、嘉陵江片區文化生態資源打造文旅精品提升魅力,穩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以拓展吸引力,同時,通過加強涉旅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以強化旅游服務能力。
廣安市紅色定力、綠色魅力、鄰渝引力和服務張力“四力”迸發,極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文旅產業越做越活,將文旅品牌擦得越來越鮮亮。
紅色定力
打好紅色旅游牌
“每逢特定節點,必緬懷小平同志;每到四川廣安,必瞻仰偉人故居。”這早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自然之舉。
來到廣安市廣安區鄧小平故里旅游區,恰逢清明將至。記者看到,盡管細雨霏霏但仍然人潮如織。鄧小平銅像廣場,人們冒雨凝神瞻仰偉人銅像,銅像前擺滿了敬獻的菊花。鄧小平故居陳列館,一大群學生在聆聽講解員講述“小平同志光輝事跡”。看完故居“還未盡興”的很多游客又繼續到景區內的翰林院子、蠶房院子、放牛坪、洗硯池等景點追尋偉人足跡。
記者了解到,鄧小平故里旅游區通過發掘梳理和修繕恢復鄧小平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場所、規劃建設陳列館等展示場所等,主要景點已達近20處。鄧小平同志15歲離開廣安家鄉,廣安市內與鄧小平青少年生活相關的遺跡很多,包括鄧小平曾就讀的廣安高等小學堂舊址、廣安國立中學堂舊址、鄧小平離開廣安赴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時的東門碼頭舊址等。
“小平故里”是廣安文化旅游的靚麗名片,而廣安市另一張名片是“紅色旅游勝地”。“廣安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除了小平故里,還有華鎣山紅巖精神和三線建設文化等。”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安華鎣山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曾活躍于華鎣山區的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俗稱“華鎣山游擊隊”),留下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戰斗遺址遺跡;由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公墓統計得出的312位英烈名錄中,廣安籍革命烈士和在廣安工作的外地革命烈士就達45人;著名小說《紅巖》的作者之一楊益言也出生在廣安。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紅色革命遺址102處。“我們正在深入挖掘華鎣山起義、楊益言故居、蕭家大院等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相應的旅游景點。”該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廣安市依托優越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文旅產業發展。2018年9月,廣安市委五屆六次全會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廣安調研“打好紅色旅游牌”的指示精神,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勝地。2019年7月,廣安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進一步提出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
摸清自身優勢、鎖定目標靶位,保持戰略定力、加快發展步伐。如今,鄧小平故里和華鎣山均已成為全國首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鄧小平故里旅游區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小平干部學院被中組部列入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鄧小平故里、華鎣山起義紀念館、廣安市博物館(廣安三線工業遺產陳列館)3家單位被評為省級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廣安市被納入全省五大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成為四川紅色旅游的龍頭和全國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廣安區也成功創建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1年,廣安還將搶抓建黨100周年、推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發展機遇,實施紅色旅游“十個一”行動(即編制《廣安市紅色旅游勝地建設專項規劃方案》、實施一批紅色旅游重點項目、打造一套紅色研學產品體系、編寫一本紅色書籍、開展紅巖文化研究、舉辦一系列紅色旅游主題活動、打造一批紅色文創集市、共建一條紅色旅游示范路、創作一批紅色藝術作品、推出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大力建設紅色旅游勝地,以紅色旅游為引領助力全域高質量發展。
綠色魅力
山水人文塑造獨特氣質
相比豐富的紅色文旅資源,廣安市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也豐富多彩、積淀深厚,令人矚目。地處四川盆地東部的廣安,境內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遙遙相望,嘉陵江、渠江曲折蜿蜒,“三山兩江”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量奇峰怪石和秀水靈川。
記者在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了解到,該市普查發現優良級旅游資源1366個,其中四、五級旅游資源312個,有與美洲的阿巴拉契亞山、安第斯山并稱世界三大褶皺山系的川東平行嶺谷,天然大盆景——華鎣山石林,亞洲罕見洞中天河——川東大瀑布;也有與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并列中國三大天池的華鎣山天池,日出水量超1萬方的川東第一泉——銅鑼山溫泉。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獨特的歷史人文。作為巴文化的重要區域,廣安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境內有以神龍山巴人石頭城、武勝蘇家壩遺址等為代表的巴文化遺存。還有“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南宋安丙族屬墓群,中國八大佛教圣地——華鎣山寶鼎,以及寶箴塞、褒先寺、沿口古鎮、大良城等遺址。據統計,全市登錄國有可移動文物100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1299件。登錄不可移動文物292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
民俗文化與遺產遺跡相得益彰。華鎣山滑竿抬幺妹為國家級非遺,幺妹文化坐歌堂、岳池燈戲、手掌木偶戲等民間技藝傳承至今,嘉陵江龍舟文化、川東農家文化也氛圍濃郁。
記者發現,以“打好紅色旅游牌”為發展定位的廣安,千姿百態的人文自然生態資源不僅沒有“搶主題”,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紅色”的內涵,為其注入了更多可觀可感的內容,同時也使廣安紅色文化更加特色鮮明、富有魅力。
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調研中指出:“要善于轉化優勢、創造優勢,把獨特的紅色文化、三線文化、農耕文化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將資源稟賦變為現實生產力和發展競爭力,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
2021年廣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到促進服務業回暖升級時指出,廣安市將啟動小平故里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華鎣山旅游整體開發,推動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目前,投資6億元實施鄧小平故里旅游區提質工程,已經完成核心區綠化景觀提升和智慧景區建設。新時代文旅中心、華鎣山紅巖精神黨性教育基地、黑龍峽漂流、小平干部學院二期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黑龍峽漂流5月19日開展試漂。
鄰渝引力
推動渝廣文旅協同發展
“‘十四五期間,廣安將搶抓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發揮好小平故里和緊鄰重慶兩大優勢,依托區域內優裕的文旅資源加強與重慶合作,推進渝廣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韓剛表示。
梳理廣安的區域實情和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發現,廣安與重慶的相依相融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區位上,廣渝毗鄰,滬蓉、包茂等多條交通大動脈縱橫成網,將兩地緊緊“焊接”在一起;地脈上,嘉陵江橫貫廣安重慶兩地,華鎣山由北向南縱跨川渝15個縣市——兩地人民可謂是“同飲一江水,共依一片山”;文脈上,廣安與重慶文化同源同脈,千百年來都在巴文化核心區內發展繁榮。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廣安與重慶在旅游交流合作方面早已有了良好傳統。早在2013年,廣安就與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簽訂了渝廣旅游區域合作備忘錄,2015年廣安加入渝西旅游聯盟,2016年廣安市旅游協會被吸納為重慶市旅游協會會員單位,搭建了渝廣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臺。近年來,隨著兩地文化旅游合作的推進,雙方在協同發展上不斷深化,包括組團開展營銷活動互推文旅資源,相互參加文旅活動促進文化交流融合,聯合推出包含重慶廣安主要景區景點的主題精品旅游線路,開通兩地旅游直通車實現客源互送、市場共建等。
2020年3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了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這對廣安文化旅游發展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機遇。記者了解到,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動向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爭取,成功將廣安鄧小平故里紅色旅游、大華鎣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區等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及《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方案》,此外,通過對接爭取,渝廣毗鄰地區已簽訂了10余個文旅合作協議。
“兩地應爭取在工作機制、文旅產品、文旅品牌、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實現突破,實現協同發展。”韓剛說道。2021年,廣安加入了重慶主城都市區文化旅游區域協作,聯合川渝兩地164家成員單位成立了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并成功當選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廣安還將與重慶簽訂《推動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重慶合川等地開展文旅大篷車巡游推介活動;發布紅色旅游、民俗旅游、鄉村旅游等成渝CP(含合川、潼南、長壽、廣安、廣元、南充、遂寧)5條精品旅游線路,互相參加各地舉辦的2021釣魚城旅游文化節、2021華鎣山旅游文化節等旅游節會。未來,渝廣文旅交流合作將更加頻繁,區域文化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將不斷提升。
服務張力
打造愜意如歸的休閑勝地
“大型城市與其鄰近的中小城市之間,有著較為復雜的關系。我們常常提到大城市‘虹吸效應,事實上我們還應該看到大城市對周邊中小城市的‘溢出效應,前者集中在勞動力等生產資源方面,后者則體現在消費者等客戶資源方面。”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趙興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道,“就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更多是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廣袤鄉村的消費資源‘溢出。”
那么,在迎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戰略機遇,不斷深化渝廣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廣安市如何“用好”緊鄰重慶這一區位優勢,擔負好重慶旅游消費資源溢出的承接地這一角色?
文旅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于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的轉化。記者看到,目前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正在積極推動,爭取渝廣兩地攜手共建西部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共同規劃建設大華鎣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共同打造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區,共同推進毗鄰地區文化旅游協同發展,開展文化旅游精品的開發打造和品牌營銷。
作為旅游目的地,提升主城區旅游消費承載能力是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廣安市將加快做大主城區規模納入“十四五”重點工作,開展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定位、內涵和路徑研究,推動國土空間布局向主城區傾斜,促進功能顯著完善、品質大幅提升、規模迅速擴大,廣安正在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
區域旅游服務的品質對吸引留住游客十分重要,在旅游產業發展中是“小事不小”。記者在廣安市各區縣走訪發現,各區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旅游園區、景區景點對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著力較多。
在岳池縣農家文化旅游園區,記者了解到,針對鄉村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滯后的普遍短板,園區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為先手,全域推進道路、水電氣、通信網絡建設,實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實施農房風貌塑造、河道治理、游步道建設,以及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提質。
在廣安區鄧小平故里旅游區,記者了解到,鄧小平故里管理局在不斷提升景區硬件設施條件和智能化程度的同時,將提升講解服務水平作為重點,通過業務培訓、開展講解比賽、組織講解員參加業內賽事等途徑,提升講解人員講解水平。景區講解人員多次承擔并出色完成重大講解、宣講任務,多名講解員在全國性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不少游客在參觀鄧小平故里旅游區后評價:“聆聽講解,感受深、啟發多、收獲大,是一次思想升華,也是一次精神享受。”如今,高品質的講解已成為鄧小平故里的一大亮點,成為小平家鄉又一塊“金字招牌”。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