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娟 王慧芳
脫貧攻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在這次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脫貧攻堅精神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并與鄉村振興形成了完美銜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之路,為世界貧困國家和貧困民族提供了解決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
第一,教育助脫貧。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振興之基,立身之本。貧困地區的受教育程度,顯得尤為重要。貧困地區的教育存在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發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阻礙了貧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質和融入現代社會發展的腳步。為了解決教育問題,黨中央實施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從體制機制入手,通過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優秀師資力量、提高教師待遇、減免貧困學生費用等有效措施,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
第二,政策保脫貧。為推動農村貧困地區脫貧,黨中央出臺系列政策,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通過加強交通、通信、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貧困地區出行條件、居住環境。同時,通過科學規劃,增加種地補貼,增設各種公益崗位等有效措施,引導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實現了脫真貧。
第三,人才幫脫貧。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因受觀念落后、教育水平低、職業技能差等制約,缺乏主動脫貧的意識和動力、能力。在脫貧攻堅戰中,各地選派了大量政治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進駐貧困村進行幫扶,廣大駐村干部深入貧困山村,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針對實際情況,實行一戶一策,為每家每戶制定脫貧計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幫助貧困人口樹立信心,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他們與貧困人口心連心共發展的精神,真正體現了黨和政府為人民做實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偉大力量。
實現了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第一,發展鄉村經濟是保護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立足之基。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是一項造福人民的偉大創舉。大力推進鄉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產業帶動鄉村經濟建設,滿足我國經濟建設現代化的條件。農村人口雖然已經實現了脫貧,但脫貧的成果需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要防止出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返貧的現象,脫貧最難的是可持續,這就需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加強對脫貧攻堅成果的保護,在保護成果的同時,繼續大力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第二,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是保護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在脫貧攻堅中,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是重要一環。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是基于鄉村生態環境問題,通過制訂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措施,建立科學的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從而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這既保護了脫貧攻堅成果,也由此推動了鄉村振興的進一步加快發展。
第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具有內在一致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脫貧攻堅成果需要依靠鄉村振興來鞏固。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是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這也意味著我們將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絕對貧困已經不復存在,但相對貧困依然存在,在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要實現全體農業農村現代化,就必須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齊頭并進。這既鞏固了脫貧攻堅的成果,也為銜接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可以看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具有內在一致性。
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之路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思想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貧困的內涵是指生產資料貧困、生活條件貧困及精神貧困。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社會貧困的根源,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勞動異化和剝削制度讓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階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正是立足于這樣的現實情況,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消滅私有制,建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無產階級專政,并最終形成了反貧困理論。我們黨自成立起,就一直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也正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的脫貧攻堅才最終完成。
第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扶貧工作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從最初出臺一系列救濟政策到開發扶貧與社會保障并舉;從單一扶貧到全社會扶貧,最終形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政府主導以及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模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保證,正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扶貧政策、體制機制創新,發動全體人民,發揮最大優勢,從而提高了扶貧的效率,提升了扶貧人員的能力,最終幫助貧困人口實現了全面脫貧。
第三,堅決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一直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為重要的使命,這同時也是脫貧攻堅的使命。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發展成果共享的富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一直將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重要使命,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期,我們黨更把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放在了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地堅持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這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偉大之處。
貢獻了世界消除貧困的中國方案和智慧
第一,為世界貧困國家和民族總結了中國脫貧攻堅的歷史經驗。法國經濟學家米歇爾·阿列塔指出:“中國的扶貧成功經驗值得推廣學習?!痹诿撠毜倪^程中,我們國家一邊總結經驗,一邊加強實踐指導。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概括了脫貧的五條經驗,即“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正是我們黨對脫貧經驗的總結,才使中國消滅了傳統意義上的“絕對貧困”,在脫貧過程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群眾為主體,堅持精準扶貧的要義,精準施策,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將真抓實干落到了實處。正是這樣,才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第二,為世界貧困國家和民族消除貧困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在新時代的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向前推進,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給世界那些貧困國家和貧困民族帶來了希望,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的脫貧攻堅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中國共產黨不僅僅關注中國社會的發展,也關注全世界人民的發展,并始終將為整個人類作貢獻當作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反貧困的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努力發展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