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伴隨著信息化浪潮的興起和互聯網革命的到來,世界經濟格局與經濟體制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影響下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從大數據分析到云計算推演,無一不推動著金融環境向著更穩定、更透明的方向轉變。同時,這些轉變給傳統金融行業,尤其是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基于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著重分析商業銀行的現狀,針對性地探究其所面臨的困境和危機,并在此基礎上,從服務對象、服務模式、風險控制、數據積累四個方面提出商業銀行在信息時代所要進行的創新與改革,以期形成一個穩定、有序、經濟、健康的發展循環。
商業銀行是平衡國民經濟的重要砝碼,是抵御系統性風險的必要載體,商業銀行的平穩運行與否,關乎社會就業、儲蓄調節、利率調整等重大問題,因此,面臨信息時代層出不窮的新型金融模式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如何根據所處境況和所受沖擊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如何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中進行自我轉變與自我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
商業銀行的現狀
主營業務收入降低?;ヂ摼W的快速成長,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而諸如微信、支付寶與各種微貸平臺,則是商業銀行近幾年來發展勢頭猛烈的競爭對手。由于這些新興金融機構在利息收益、借貸成本上的巨大優勢,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客戶,加速了銀行資金的流出,從而大大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同時,隨著各新興金融機構對資金掌控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提高,商業銀行正逐漸失去其以安全、穩定為特征的競爭優勢,這進一步加劇了社會資金向競爭對手一方的傾斜。
服務模式趨于老舊化。近幾十年來,相對于銀行客戶,商業銀行始終處于一個資金支配的優勢地位,在經濟環境穩定的前提下,保持著較為傳統的服務模式,從事著相對固定的服務類別。隨著互聯網金融革命浪潮的到來,這種穩定的環境被打破,商業銀行的優勢地位逐漸被取代。面對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客戶有了更為寬泛、更為優良的選擇,從而脫離了對商業銀行的依賴,這就導致了其職能被弱化。
資金回流風險加大。金融機構類型的爆發式增長,造成了金融市場魚龍混雜,而商業銀行作為國家授信監管的企業,或被其他非正規金融機構利用,非法彌補其自身資金的空缺,甚至存在欺詐、騙保等問題。此類現象的增多,加大了商業銀行的負擔和經營的風險,導致其資金回流出現紕漏,影響其正常的發展,加大其革新的阻力。
商業銀行受到的沖擊
商業銀行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專業工作人員的面對面交流與服務,難以被互聯網金融所效仿。另外,從短期角度講,由于市場監管尚未完全成熟,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仍將保持。然而,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商業銀行在技術層面易受到沖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線上容易被顛覆。
技術層面。交易效率方面。大數據技術被新興金融機構的大規模應用,提升了其處理數據、篩選信息、評定風險的能力,而商業銀行在這一方面處于明顯的劣勢,這就導致了其交易效率的落后。受此沖擊,商業銀行會流失部分客戶,進而削弱其盈利和服務能力,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利于商業銀行的轉型與發展。
資源配置方面。商業銀行作為銀行體系的主體,受到了極其嚴格的監管,這就導致商業銀行失去了部分經營上的獨立性和主動權,甚至出現了違背需求基本規律和逆向選擇的問題,從而使資源配置和調控失去平衡。而互聯網金融下各新興金融機構靈活度較高,受自我調節和市場調控的力度大,促使其配置資源更加的合理,這就給商業銀行造成了壓力。
后發潛力。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其盈利模式和各服務類型趨于固定,其轉變與創新滯后于其他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興金融機構。在數據與信息成為可用資源的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更新速度加快,以阿里、騰訊、小米為代表的新興企業成為商業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隨著我國企業向著科技為主導方向的轉型以及各項政策的支持,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有著愈來愈大的發展潛能,發揮著愈加明顯的陪伴效應。這打破了商業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營造了多家同臺競爭的激烈局勢。
商業銀行的創新
服務對象。商業銀行在其處于壟斷地位的時期,我國經濟水平尚未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社會資金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中,因此,商業銀行更多的是吸引住頭部客戶,把握住頭部客戶手中的資源。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整體的提高,社會資金開始流向尾部,長尾客戶占比日益增大,新興金融機構則利用商業銀行“重頭輕尾”的固有思維,成功打開了市場,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商業銀行在互聯網背景下與新興金融機構的博弈,首先應放在服務對象的創新上。商業銀行應順應客戶需求,對客戶按照一定標準重新分類,在不失去頭部客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吸引長尾客戶,并根據不同層次客戶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將客戶推置于服務的中心,增強客戶黏性,重建客戶依賴。
服務模式。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三大業務的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因此,商業銀行關于服務模式的創新已然成為當務之急。時下,隨著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理念的推出,各個金融機構先后將其納入自身的理論體系。因此,商業銀行欲在競爭中不落窠臼,須把握住上述理念,根據內在特點,利用潛在優勢進行創新。例如,商業銀行可逐漸向開放銀行進行轉型,著重利用API、KPI等技術,實現數據與服務的共享,轉變服務模式,建立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圈,開辟新的思路,促成良性循環。
風險控制。商業銀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下先進科技與金融機構的沖擊中,其經營的風險也進一步加大。因此,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上的創新是決定其良好生存的關鍵。有觀點表明,商業銀行可自建自有科技,對風險進行篩選排查,然而,此種方式所耗費資金較大,尤其是在專業化科技公司技術相對成熟的前提下,自建科技的性價比大大降低。針對上述問題,商業銀行可在部分非核心領域,與現已建設成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將現有技術運用到銀行業務的風險評估與控制中,利用較少的資金,發揮最大的功效,保證交易的安全。
數據積累。大數據的盛行,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各金融機構對社會人群間復雜關系和關聯的強烈需求,而日益多樣化的人群活動、交易明細,也必然需要大數據技術作為其分辨、處理的支撐。商業銀行在對數據積累的創新上,應從實地調查、現場審計的繁雜工作中剝離出來,利用好互聯網的聯通性和先進技術的高效性,從客戶偏好、交易行為、歷史活動等提取有效數據,建立自有數據庫,并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從而達到利用數據進行資格評估、開展實際工作、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核算成本的目的。
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的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極大的沖擊,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商業銀行在壓力和競爭面前,利用好現有技術為其革新帶來的強大推力,維護好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和職能,必然可以妥善解決好所面臨的困境,這對我國整體經濟環境的穩定和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利好,其前景必將廣闊,其成就必將卓越。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