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之
從1998年開始,他先后兩次奔赴5個省將16位烈士母親認作自己的母親。22年間,每一位母親都是他的牽掛。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不管距離有多遠,他都要親力親為,去看望“媽媽”們。2018年他又將健在的13位“母親”接到天津,予以集中照顧。
先后認下16位
烈士母親為“母”
時間追溯至1998年,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祖國大地。夏天的一個晚上,天津西青區的王貴武正在陪著媽媽看電視,當看到了空軍一個連隊有10名官兵被洪水卷走、壯烈犧牲的場面,十分難過。他告訴母親,“我曾是一名軍人,如果還在部隊,一聲令下,我也要上。我要替烈士為父母盡孝!”聽了兒子的想法,媽媽說:去吧,全家都支持你!一定記住了,認了就是親的。”
已是天津一家私企董事長的王貴武第二天就來到了英雄的部隊,了解烈士情況。隨后他滿載著天津特產及生活用品,驅車踏上了認母之路。經過兩天的長途奔波,王貴武首先來到了抗洪英雄、時任空軍高炮某團一連指導員高建成烈士的家。他在烈士遺像前深深地三鞠躬,說:“好兄弟,你為國盡忠,我來替你盡孝,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我會像你一樣孝敬她老人家,你在九泉之下安息吧!”王貴武眼含熱淚緊緊握住高建成老母親的手:“媽媽,我是來給您做兒子來了,建成兄弟走了,從今以后,我就是您的兒子!我要替他為您老盡孝!”
年逾七旬的楊媽媽聽聞驚詫不已,好一會她才回過神來把王貴武緊緊地擁在懷里,叫了一聲“兒啊”便放聲痛哭。王貴武拿出生活用品和當地特產交給楊媽媽,并送上3000元錢,他一再叮囑:“您老一定要保重身體,以后我會經常來看您的,照顧您一輩子。”從高建成烈士家里出來,王貴武即刻驅車橫跨11個省,趕往家住在湖南、安徽、陜西、甘肅四省的另外9位烈士家中。長途跋涉半個多月,他把10位烈士母親一一認下。
王貴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12萬元為每位烈士的父母買一份養老保險,使他們在60歲以后每月都能領到一份生活補貼。從此后,10位烈士母親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兒子——王貴武。母親們對這個孝順兒子十分感激,她們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傷中平靜下來,精神也一天天好起來,“媽媽”們以不同的方式用真情回報王貴武,經常寄去親手繡的鞋墊和土特產等。2003年,10位烈士母親聯名給王貴武送來了銅匾,上書“人民的好兒子”!
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中,原成都軍區陸航團邱光華機組6位烈士犧牲的消息深深打動了王貴武。他當即表示,要像對待1998年尊認的10位抗洪烈士的母親一樣,把他們的母親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照顧。就這樣,他又驅車八千多公里,趕赴四川、湖南、山東、河南,在當地政府和部隊領導的幫助下,他把6位烈士的母親都認作了自己的母親,并贈上隨身攜帶的特產和現金。
“兵兒子”對媽媽們的
一片孝心
王貴武是個“兵兒子”。1978年他曾入伍到駐蘭州空軍部隊,1980年底復員回到家鄉。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經艱苦創業,他于1997年創立了天津銀座集團有限公司并漸漸壯大。王貴武記得,烈士李月是汶川抗震救災英雄之一,他在2008年6月20日認下李月的母親。當年兒子犧牲后李媽媽二十多天不吃不喝,整日淚流滿面,人骨瘦如柴。是王貴武親人般的疏導和悉心照顧,讓這位烈士母親走出悲傷,重樹生活的信心。
認養16位母親后,王貴武特意為每家安裝了電話。他說,我要時時讓“媽媽”們感到,我就在她們身邊。不管有多忙,他都經常打電話向母親們噓寒問暖。哪位母親過生日,他都會委托當地訂好蛋糕,并寄去生日禮金和慰問信。春節到了,王貴武像親兒子一樣,帶著特產和慰問金到每一位父母家探親拜訪,陪“媽媽”們一起過年。一走就是二十多天,回到自己家時已到了元宵節,但家人從沒有半句怨言。他根據烈士家庭的經濟狀況,分別給母親們2000元至10000元的生活費。由于母親們大都住在偏遠山區,交通極為不便,王貴武每次去探望都是下了火車坐汽車,下了汽車坐“摩的”,有的地方連摩托車也進不去,只能靠步行。春運期間,各地火車票都非常緊張,有時連座票也買不到,王貴武干脆就站著,這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22年一路走來,16位母親和王貴武結下了深厚、別樣的母子情。
看到烈士梁力家的房子太擠,王貴武就出資買了一套八十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廳。還拿出15萬元幫助4位母親家里翻修了新房。“媽媽”們有了難處也總是第一個想到王貴武,對于“母親”托辦的每一件事,王貴武都盡心盡力。烈士馬斐的母親找到他,希望幫助馬斐的姐姐找份工作,王貴武二話沒說,他四處奔走,直到“媽媽”滿意為止。烈士丁云峰的一位親屬找工作困難,王貴武主動把其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上班。2004年和2009年,王貴武兩次把烈士的父母們接到天津,讓妻子陪同到天津最大的商場,為他們量身一一買了新衣服,并出資讓旅游團帶“父母們”去北京、天津游玩,還讓妻子、女兒一同陪著……
一年春節,在去安徽拜望黃孝圣烈士的母親許媽媽時,看到許媽媽因為患老年白內障,雙目幾乎失明了,王貴武疼在心上,當即拿出了1萬元交給“母親”說:“您一定要去最好的醫院,治好您的眼睛。”許媽媽經過了兩次手術,兩只眼睛終于恢復了視覺,重新看見了光明,她逢人便說:“這是天津的兒子拿錢治好了俺的眼睛。”2014年的一天,衡陽的梁爸爸哭著給王貴武打來電話說“你周媽媽突發腦出血,快不行了。”王貴武火速趕到衡陽醫院的搶救病房,喊了一聲:“媽媽,我來了!”昏迷中的媽媽似乎聽到了王貴武的聲音,輕握著他的手不愿松開,滴出幾顆淚珠安詳地走了。梁爸爸說:“媽媽在等著你呀!”周德蓮老人走了,王貴武按照當地風俗,披麻戴孝、守靈、捧遺像、買骨灰盒、買墓地、跑民政局辦手續,替獨生子梁力烈士為媽媽盡了最后一份孝心。
建立“英雄母親之家”
方便照料
十幾位烈士母親親筆信,一百多封洋溢著親情的家書,被王貴武珍藏在對應的每一個母親的資料文件盒內,整整齊齊擺放進銀座集團擁軍辦公室的展示柜里。媽媽們說,孩子走了,但她們卻擁有了一個更親的兒子。“相隔千里路,真的像自己的娃娃,我們吃的、花的跟我們的衣裳,床上的毛毯,還有羊絨圍巾、帽子,都是天津兒子買的。你說,哪有這好的兒子?”
2018年是王貴武認母親20周年,當年認的16位烈士母親,還有13位健在。王貴武考慮到媽媽們大都年紀大了,免不了生個病看看也方便。自己也年近六十,四處奔波也有點吃力。為了更好地盡孝,他打算將把媽媽們接到天津,到自己眼皮子底下養老。他出資150萬元,把自己在西青使用的一處大院進行裝潢改造,分成了8間住房,每間房都有獨立洗漱衛生間。為了媽媽們住得舒適,他將原來的中央空調供暖改為集中供熱,把二層樓安裝了電梯。在2018年“八一”前夕,王貴武將各位母親接到天津養老。住進了“新家”,媽媽們樂得合不上嘴。有的說:“嚯!像花園一樣。”更有贊嘆:“做夢也沒想到,能住那么好的房間。”為了符合各個地方“母親”的不同口味,王貴武專門找了南北兩個廚師,并雇了兩名年輕保姆負責日常照料。王貴武將改造后的大院取名為“英雄母親之家”。
這些“烈士母親”住在天津,她們的老伴或子女只要前來探望,旅途費、食宿王貴武給全包了。王貴武22年如一日演繹超越血緣、地域、時空的親情和孝心,先后榮獲“全國道德模范” “全國十大孝親敬老楷模”“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等多項榮譽,并入選“中國好人榜”。如今,王貴武又有了新目標:他打算利用公司自身優勢做大“媽媽樓”項目,為整個天津市需要幫助的軍人烈士的父母無償提供住房養老,“過上和我母親們一樣的生活!”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