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安
甲狀腺被稱為“脖子上的發動機”,位于脖頸前方正中部位,形狀酷似展翅的蝴蝶,緊貼在氣管前方。它掌管著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是身體代謝活動的調控員。但凡缺了或多了甲狀腺激素,人體的能量代謝、體溫、心、腦、肌肉和其他器官就都不能正常工作。數據顯示,甲狀腺異常檢出率跟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異常的概率越高,女性更容易"中標",異常檢出率是男性的1.8倍,60歲以上的女性近半數被檢出異常。
留意四種高發異常
甲亢、甲減、甲狀腺結節等都是體檢報告的常客,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顯示,每5個人就有近1人有甲狀腺結節,近年來,甲狀腺癌更是悄悄晉升為“身邊的高發癌”。甲狀腺疾病的監測、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甲亢
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代謝亢進,就是我們常說的"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多食、消瘦、怕熱、多汗、心悸、手抖、易怒、突眼、甲狀腺腫大等,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基礎代謝率增高,血中甲狀腺激素增多,甲狀腺吸131碘率增高等。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3%,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更多見于青年及中年女性,女性甲亢病人是男性的4~6倍。
發生甲亢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由以下四種情況造成的:
一是甲狀腺自身發生病變腫大,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如格雷夫斯病(Graves病)、甲狀腺長有結節的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
二是甲狀腺炎或甲狀腺腫瘤導致甲狀腺細胞被破壞,甲狀腺激素釋放進入血液;
三是過多地服用了含碘的藥物或食物引起的碘甲亢,或過多服用了甲狀腺激素引發甲亢;
四是繼發性甲亢,主要見于頭部垂體瘤,導致腺垂體分泌過多促甲狀腺激素,對甲狀腺過度刺激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其中最常見的是格雷夫斯病伴甲亢,占80%~90%,其次是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和各種甲狀腺炎。
甲亢有哪些危害?
甲亢帶給病人的不只是多食、消瘦、心慌、多汗、急躁易怒、突眼、甲狀腺腫大等改變,更令人擔心的是可以導致全身各個系統靶器官的損害,例如,損害心臟,導致甲亢性心臟病(心動過速、房顫、心肌肥厚、心衰等等);損害肝臟,導致肝功異常;累及胃腸道,引起頑固性腹瀉;累及造血系統,導致白細胞減少;累及神經系統,引起周期性癱瘓、肌無力;影響生殖系統,導致女性月經不調及不孕。此外,如果病情控制不好,還可導致失明、癥狀性精神病、甲亢危象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二、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俗稱“甲減”,會導致身體代謝水平降低,其癥狀隱匿,容易與慢性疲勞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焦慮癥等混淆。如果經常感覺睡不醒,困倦乏力,做什么都沒干勁兒,就要考慮到甲減的可能。總體來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甲減;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治療,將可能影響女性的月經、排卵,甚至導致不孕。
有3招可以自測甲減風險。
1. 拉發實驗
保持3~5天不洗頭,捋出一綹頭發(40~60根),然后從發根處稍用力拉,觀察脫發情況。脫發量在5根以上,可預示病理性脫發,而脫發是甲減的典型癥狀之一。
2. 測試體溫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患者表現為怕熱,分泌不足時,則會出現體溫偏低的情況。
連續3天,在晨起未進食、不活動的情況下,測量基礎體溫。正常情況下,腋下體溫是36℃~37℃,如果測試結果低于36℃,提示基礎體溫過低,表示可能存在甲減風險。
3. 10項癥狀自測
如果甲狀腺激素水平較低,幾乎全身器官都會受牽連,比如會影響血脂、皮膚、腸道,還會引起心臟病、貧血、骨質疏松等病癥。
以下10條癥狀符合5條以上,就可能患有甲減:
①乏力,犯困;
②記憶力下降,行動和反應變慢;
③沒有食欲,體重增加(因為身體消耗減少);
④便秘(因為腸蠕動減慢);
⑤皮膚變得干燥,很少出汗,毛發干枯,脫發,眉毛外1/3可脫落;
⑥怕冷,即使其他人覺得溫度適宜時也如此(因為身體的產熱能力下降);
⑦有許多負面想法,感到情緒低落;
⑧肌肉和骨骼僵硬,甚至疼痛;
⑨血壓增高或心跳變慢(因為心臟會發生黏液性水腫,收縮無力);
⑩膽固醇水平增高。
三、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像繩子打的結,所以叫甲狀腺結節。除了聲音突然嘶啞、飲水嗆咳、吞咽和呼吸困難,耳和肩部有放射性疼痛,95%的甲狀腺病人會出現頸前腫塊,一般無痛。可通過摸頸部自檢∶
1.頸部出現圓形腫塊;
2.腫塊直徑超過2厘米;
3.單個結節腫大且表面不光滑;
4.腫塊增長速度快,可在十幾天或兩個月內明顯更大。
如果出現以上4種情況,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四、定期檢查盡早發現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體檢中最常被發現的癌之一。2015年湖南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檢出的199例癌癥中,甲狀腺癌有90例,占比接近50%,其次才是肺癌、腸癌、乳腺癌、肝癌、宮頸癌。它沒有特別典型的早期癥狀,要想早點發現,還是需要定期體檢。
甲狀腺癌“偏愛”年輕人,它的中位發病年齡為30多歲。國外統計顯示,20~30歲年齡段,排在甲狀腺癌檢出率的第一位。一般來說,45歲以上的甲狀腺癌患者面臨的風險比較大,需要緊急治療。它還有兩個高危因素∶
性別∶ 數據顯示,我國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排在腫瘤整體發病率的第四位,男性約為 第十位;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6倍,這可能與雌激素有關。
放射線∶若兒童期做過放射性治療,之后又出現甲狀腺結節,就一定要高度重視,定期隨訪,防止惡變∶
臨床上,甲狀腺癌又是名副其實的“懶癌”,發展較緩慢,如果早發現并得到正規治療,效果較好,生存率高。
做5件事保護甲狀腺
頸部要遠離輻射
輻射是甲狀腺癌的明確病因,盡量遠離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輻射環境,拍X光片時,應盡量避開甲狀腺部位。
婦女懷孕前應檢查甲狀腺功能,待甲狀腺激素水平調至正常后再懷孕。
保證營養,但要限制膽固醇攝入
甲減飲食要求營養豐富,需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適當多吃些瘦肉、魚肉、去皮禽肉、蛋白、豆制品等。
甲減患者由于代謝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常可升高,建議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奶油、堅果、芝麻醬、肥肉、五花肉等。每天食用油最好控制在20克以內。
注意補鐵,預防貧血
甲減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不足,可能出現紅細胞合成障礙,容易發生貧血,且鐵吸收能力下降,進一步加重貧血傾向。
所以,甲減患者需攝入富含鐵的食物,比如瘦肉、動物血等。同時,注意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以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和鐵的吸收。
少熬夜,別焦慮
上海疾控中心調查發現,很多甲狀腺病患者都有熬夜、緊張焦慮、工作壓力大等問題。
要做到勞逸結合,規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快,學會快速化解不良情緒。
避免缺碘
我國居民如無甲亢,要吃加碘鹽,適當吃一些海產品,以免缺碘,除非本身生活在高水碘地區。
同時要避免碘過量,避免長期、大量進食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含碘藥物。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