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旭
【摘? 要】結合2020年春季學期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驗,反思在計算機語言類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新對課程進行設計,充分發揮"超星學習通"平臺,融合優秀慕課資源優勢,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進行有效的線上學習。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探討混合式教學改革在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程序設計語言教學中的意義,以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混合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模式;學習通
引言
深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年快速發展為線上教學奠定堅實基礎,信息化資源讓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手機等智能終端將作為教學輔助設備,如何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資源,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經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實踐,其打破地域限制,回放功能,有利于學生反復學習等眾多優點已經成為一種教學趨勢,同時又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對于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缺少有效監督,互動不充分等,運用線上信息化資源與線下傳統教學相融合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可行。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以C語言為主講授程序設計基礎知識,這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因其兼具高級語言和低級語言特點,被廣泛應用,具有強大的理論體系支撐,為今后學習理解后續開設的”Java”,”python”等語言類專業課程打下扎實基礎。
1.程序設計語言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理論和實踐并重,難以脫離固有的知識體系,邏輯性強,規則繁多,概念抽象,指針、數組、函數等知識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難度,高職學生普遍理論基礎比較薄弱,教學內容多,課上時間很難滿足教學要求,隨著課程難度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所剩無幾,加之學習輔導機制不健全,課下與教師溝通少,不利于課程的鞏固與提高。(2)目標不明確,本課程理論性強,授課過程中教師知識點講解過多,知識的羅列,填鴨式的灌輸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近幾年在實際教學中課程也在不斷改革,項目式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提高略有起色,但是對于課程后期有難度的學習內容,理解效果不好,導致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混合式教學融合BOPPPS模型進行教學設計分為導言、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六個環節。線上課程基本資源建設包括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授課計劃、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案例、課件制作等。利用超星學習通設計線上交流答疑平臺,試題庫作業庫的建設,視頻資料的建設以中國大學慕課網和超星學習通上優秀資源為主。
2.1課前環節
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混合式教學的方案,上課前一周發布自學任務單進行課前線上學習的布置,通過線上視頻課程完成學習任務,初步學習重要知識點,教師通過學生觀看視頻次數等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調整課中環節的教學設計,學習視頻推薦網絡平臺上的優秀課程資源。視頻內容精簡,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宜,學生不能理解的內容在平臺上與教師溝通,課前自主學習環節有助于學生線下課堂的知識內化。
2.2課中環節
根據課前環節學生任務單完成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習內容精講,引導學習。(1)導言: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中來,關注所學的教學內容。舉例貼近實際,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導入設計,例如在講解數據類型時,以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為例,分析每名學生都有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等不同的信息,如何用正確定義的數據類型把信息錄入,讓學生帶著需要實際解決的問題去學習。(2)學習目標:明確要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將德育工作滲透到課程教育中。目標盡可能細化,讓學生認為具有可操作性,體驗感強,例如在學習循環結構時,while,do-while,for三種語句的用法,明確應用規則適用性,能用不同的循環語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前測:授課之前根據自主學習的課程內容進行測試,了解學生對本次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易錯的知識點,線下教學共同解決,更好的調整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進度。(4)參與學習:有針對性的對課前線上學習和前測出現的問題,統一講解,通過課堂上的學習和討論,按照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提前設計好任務,通過引導,實踐操作,討論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實踐編程中,查看任務完成情況,讓每組學生代表對完成的任務進行展示和匯報,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案例驅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后測: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檢測,更好的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情況。分析易錯的學習內容及時答疑,理論知識通過選擇,填空等形式考核,實踐知識通過操作,互評檢測等形式考核。(6)總結:對課上所學的知識總結和梳理,精簡的講解和評價幫助學生整合學習內容。
2.3課后環節
通過任務的完成和后測情況,找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的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發布到學習通平臺,課下鞏固所學知識,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包括課后檢測和學習內容的拓展,學生靈活利用碎片化時間做題,教師查看成績,對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了解情況,保證每名學生不掉隊都能跟上學習的進度,反思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優化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
3.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混合教學實踐效果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對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進行交流,大多數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給予高度肯定。
(1)學生參與度提高。通過線上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線下課堂,更利于知識的擴充,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授課環節的前測和后測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課堂時間被高效利用。(2)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混合教學要求教師打破固有的模式,轉變觀念,設計高質量的線上學習方案,重新設計線下教學方案,進行視頻制作和資源庫的建設,整合網絡資源,把握知識點的講解,不斷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學實施能力。(3)教學質量提高。混合式教學加大教師課前準備的工作量,投入大量的精力對課程進行設計,不斷的根據線上學習情況,對線下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更深層的知識面。通過階段性的實踐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4.結語
本文以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為例,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建設混合教學模式的思路,通過研究與實踐,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教師的引導,最終深化理解相關知識點,實現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和線下課堂的有機結合。雖然混合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有顯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比如部分自律性不強的學生課前學習不充分、參與學習環節跟不上進度,教師需要在課中環節、課后布置作業的反饋情況密切關注其學習情況,在后續的研究實踐中不斷調整,以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石蘊玉,韋鈺.基于BOPPPS模型的數字圖像處理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8(5):168-169.
[2]陳葉芳,王曉麗.混合教學模式下程序設計課程在線實踐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1(1):103-107.
參考文獻
[3] 潘曉利.“C語言程序設計”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時代, 2019(8):85-86.
[4]虎二梅,謝斌.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為例[J]數字教育, 2020,(31):49-53.
項目基金:雙鴨山市規劃課題(項目編號:SGH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