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軒
派出所名稱: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云龍分局黃山派出所。
建所時間:2000年。
轄區概況:派出所位于建設中的徐州核心區東部板塊,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有11個大型社區,13個中小學校、幼兒園,2200余家店鋪,常住人口81200余人,寄住、流動人口12400余人,年均處置各類警情8000余起。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26人,輔警29人。
榮譽:2016年獲評徐州市公安局“十佳鐵軍警隊”,榮立集體三等功;2017年榮立集體二等功;2018年獲評“全省四星江蘇檔案工作先進單位”;自2014年起連續5年獲評“人民滿意單位”。
面對龐大的社區和復雜的社情,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云龍分局黃山派出所不斷探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新路徑,進一步樹立“警網融合、平安前哨”警務理念,延展“梳網清格”社區警務模式,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老大難”問題,全面提升派出所社會治理能力水平,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從“大兵團”到“小集群”
為清除老舊小區突出安全隱患,從2021年1月起,黃山派出所牽頭,聯合巡特警、消防、城管、房管、物業、居委會等多個部門,先后10次對民富園、民怡園、民祥園、綠地世紀城等11個大型小區開展“梳網清格”集中會戰,針對“飛線”充電、“僵尸車”、私設防盜門、占車位、占用消防通道、樓道內堆放雜物等治安、消防隱患進行徹底整治。系列行動中共計出動800余人次,拆除違建房屋20余間、非法搭建車棚12處,清理400余棟樓“飛線”2500余條、“僵尸車”100余輛,樓道內加裝防盜門90余個。
在連續開展“梳網清格”集團作戰的基礎上,黃山派出所調整戰略,從“大兵團”向“小集群”轉化深化,對于前期集中會戰后的社區則繼續由社區警務隊、社區民警作為主力開展常態化“梳清”工作,構建起“梳、清、治”的長效閉環體系。
1月15日,在對民怡園社區開展“梳網清格”會戰時,民警發現東南角的一片空地被一些做生意業戶搭建了大棚當倉庫,還有人養起雞鴨,收購廢品,附近居民苦不堪言。黃山派出所牽頭及時將這片違建進行拆除,并在空地上建設停車場。“拆除違建不是派出所的事,但他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恢復了小區的整潔,還想方設法修建停車場,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民怡園居民孫先生感慨地說。
變“老大難”為“不再難”
郝薇薇是民祥園的社區民警,平日里不僅要進行入戶調查走訪,掌握社區居民的各種情況,更重要的是幫助居民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這兩天,她又一頭扎到了小區充電車棚施工現場。
“之前大家都是自己扯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安全隱患太大。現在好了,派出所拆了違建給居民建起了車棚和充電樁。”“為了盡快建好車棚,郝警官幾乎天天在這兒盯著,真是辛苦她了!”小區物業經理董莉娟和居民蘇大姐對郝薇薇連連稱贊。
“我們是老小區,原來小區只規劃了300個車位,但僅登記的車輛就有1000多輛,居民經常因為停車問題產生矛盾。”東方美地小區物業經理孫昌東介紹。針對此情況,黃山派出所會同多個部門調研后,提出拓寬小區道路、重新施劃停車位的建議,得到小區居民一致認可。從3月份起,民警就開始帶隊施工,現在已經有部分道路改造完畢,原先2個車位的面積現在可以停放5輛車。
為切實解決居民“停車難”“充電難”等“老大難”問題,黃山派出所從惠民利民角度,聯合各小區物業、業委會詳細謀劃,因地制宜對轄區小區進行科學化改造。目前,轄區有7個小區在同時施工,預計新建停車位860余個,安裝智能充電樁1500余個。
“基層派出所工作始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精做細服務,爭取群眾的認可和支持,讓民警成為弘揚‘正能量的主力軍,從而引領轄區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黃山派出所所長劉開孜說。
加載“千里眼”和“順風耳”
在黃山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的大屏幕上,高清視頻實時顯示著轄區各個部位的情況。值守民警介紹說:“這里是派出所的‘最強大腦。”綜合指揮室具有視頻分析、數據研判、指揮調度、合成作戰等功能,相當于給民警裝了“千里眼”“順風耳”。
為適應新形勢下基層社會治理需求,黃山派出所將“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把社區管理和警情管理相融合,按照“包干到戶、責任到人”要求,把轄區每一戶居民都納入管理網絡,形成以社區警務隊為基礎、“盯案”隊和綜合指揮室為兩翼的警務運行模式,實現“一屏觀轄區、一鍵管全網”,將指揮觸角推進到“最后一米”。
3月5日晚上11時許,民警在處警時,5名酒后滋事人員企圖對民警拉扯推搡。值班領導通過綜合指揮室數據同傳系統發現現場可能會失控,第一時間增派警力,并協調巡防人員趕赴現場支援,一起涉嫌妨礙公務的警情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下一步,黃山派出所將繼續圍繞“信息精準全面、指揮集成統一、行動協同高效”的目標,依托“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將轄區基礎要素信息、動態警情信息和視頻監控等信息資源全量“梳清”并統一接入綜合指揮室,全面匯聚共享社區“人、房、物、地、事、組織”等治安要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