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斌 溫東榮 郭曉云 張映斌



摘? 要: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推動作用研究,以及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2016-2018年龍巖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及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項目為研究對象,進行統計與分類分析。結果表明,2016-2018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有效助推了高校創新創業競賽的發展。在項目轉化值上,以2018年為例,互聯網類項目>科技類項目>文化類項目>服務類項目>調查類項目。本研究為后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推動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項目;社會實踐;創業訓練計劃;創業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7-0036-05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 social practice project,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lan project and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lan competition project of Longyan University from 2016 to 2018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conducts statistical and classified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motive effect of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were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project transformation value indicated that the tendency of the class project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 was the Internet project > technology project > culture project > service project > investigative projects in 2018.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trong basis for college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policy formulation.
Keywords: project; social practic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大學生創業是一種以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為創業主體的創業過程。2015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噴發,再次激起全國民眾的創業激情,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創業熱情。然而,大學生作為創業的主體,在創業過程中存在著眾多的劣勢,主要體現在:1. 社會經驗不足,創業停留在理想化狀態,以理想主義來規劃創業的進程,忽略實踐中存在的問題;2. 急于求成,缺乏完整的商業管理體系,在不完善的體系下進行運轉,導致分工協作困難重重;3. 實踐能力欠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無法評估,導致創業過程中出現大量無法預估與預判的事件發生后,無力解決;4. 市場觀念淡薄,追求產品忽略市場,純粹追求品質,而未考慮市場真正的需求,導致產品無法得到市場認可;5. 行業背景缺乏,以己為主,忽略環境背景的復雜性,這種現象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問題,沒有充分的市場與行業背景調查而冒然進入,導致創業成功率極其低下[1-4]。總之,大量的影響因素限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前進與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逐漸成為創新創業主力軍。為有效避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問題與缺陷,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保護大學生創業,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性[5-6]。此外,全國各大高校為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開展了大量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實踐與訓練活動,主要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活動,并在活動中給予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步入社會進行社會接觸,提高個人能力,觸發創作靈感,完成課題研究,發揮自己聰明才智以求和社會有更大的接觸,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活動。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則可以促進高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兩項活動都與創新創業密切相關,然而,關于這兩項工作對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是否明顯,達到的效果是否如預期所示。分析和調查實踐與訓練兩項活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對于后期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關于該方面的研究,還鮮有報道。據此,以龍巖學院為例,分析2016-2018年,連續3年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推動的效果如何?以期為后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龍巖學院2016-2018年,3年內獲得校級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立項的117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的226項和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項目的498項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通過對2016-2018年,不同項目的統計、歸類和轉化值分析,獲得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之間的關系。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暑期社會項目統計分析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立項有利于大學生充分利用暑期2個月的時間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應用到社會中,一方面提高大學生對所學專業、行業前景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將自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并服務于社會。因此,社會實踐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前期鋪墊作用。以龍巖學院為例,2016-2018年間,先后立項優秀重點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34、39、44項(圖1),將立項的優秀重點項目按照所屬的行業類別劃分成5大類,分別為科技類、文化類、互聯網類、調查類、服務類。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別在不同年限中占比。結果表明,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重點立項項目中5大類占比分別為23.53%、29.41%、5.88%、8.82%、32.35%;2017年分別為15.38%、28.21%、2.56%、25.64%、28.21%;2018年則分別為20.45%、15.91%、11.36%、18.18%、34.09%(圖2)。
此外,分析發現,2016-2018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重點項目的立項數呈上升趨勢,但在行業類別的占比上則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科技類、互聯網類、服務類項目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調查類項目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文化類項目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其次,同一年限中均以互聯網類項目占比最小。可見,不同年限間,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行業類別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統計分析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是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和研究工作。該項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新思維的總結和凝練,同時鍛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是大學生后期從事創新創業的過渡。以龍巖學院為例,2016-2018年間先后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8、69、69項(圖3),將立項的優秀重點項目按照所屬的行業類別劃分成5大類,分別為科技類、文化類、互聯網類、調查類、服務類。分析結果表明,2016年、2017年、2018年,科技類項目占比分別為44.32%、42.03%、47.83%,文化類分別為15.91%、8.70%、11.59%,互聯網類分別為12.50%、21.74%、11.59%,調查類分別為14.77%、5.80%、11.59%(圖4)。
進一步分析發現,2016-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數,2016年最高,隨后保持平衡,而不同年度同一行業類別上則發生一定的變化,表現為科技類、文化類、調查類項目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而互聯網類和服務類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可見,不同年度不同類別項目的立項數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與不同年度不同類別項目在政策上的傾向性有關。
(三)“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項目統計分析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聯合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通過該項賽事,將大學生所學知識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潛力的優秀人才。據此,以龍巖學院“挑戰杯”參賽項目為例,2016-2018年間,龍巖學院參與“挑戰杯”競賽的項目呈上升趨勢,即從101項上升至291項(圖5)。進一步將參賽項目進行歸類分析發現,2016年龍巖學院“挑戰杯”參賽項目中科技類、文化類、互聯網類、調查類、服務類項目的占比分別為44.55%、14.85%、8.91%、6.93%、24.75%;2017年分別為39.62%、17.92%、10.38%、5.66%、26.42%;2018年則分別為44.67%、11.00%、19.24%、7.22%、17.87%(圖6)。
此外,分析發現,2016-2018年龍巖學院“挑戰杯”參賽項目,呈上升趨勢,但在行業類別的占比上則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科技類、調查類項目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文化類、服務類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互聯網類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其次,同一年限中均以調查類項目占比最小。
(四)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在“挑戰杯”競賽項目中的轉化分析
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立項,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創業能力,然而二者是否能有效轉化成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項目。以2016、2017、2018年,連續3年來,每年立項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總和,并換算其與創業計劃競賽項目的比值以獲得二者在創業中的轉化值。分析結果表明,2016、2017、2018年,在項目總數上,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在創業計劃競賽中的轉化值分別為0.83、0.98、2.58;可見,2016、2017年轉化值均低于1,項目轉化率低,2018年項目轉化率得到有效提高(圖7)。
進一步對項目進行分類統計分析發現,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不同類別項目在創業計劃競賽項目轉化值中,2016、2017、2018年科技類項目的轉化值分別為0.96、1.20、3.10;文化類項目的轉化值分別為0.63、1.12、2.13;互聯網類項目的轉化值分別為0.69、0.69、4.31;調查類項目的轉化值分別為0.44、0.43、1.31;服務類項目的轉化值分別為1.14、1.08、1.93;由此可見,2016、2017年的項目轉化值總體偏低,這可能與當時學校對創新創業的鼓勵與支持政策較少有關;2018年不同類別項目的轉化值明顯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這與2017年12月龍巖學院出臺了《龍巖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實施辦法(試行)》(巖學院委團〔2017〕2號)文件有關,該文件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特別是“挑戰杯” 創業計劃競賽的獎勵與支持做了明確的規定。可見,完善的制度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與激情的調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分析發現,以2018年為例,在不同類別項目的轉化值上,科技類項目、互聯網類項目、文化類項目的轉化值處于較高水平。因此,在后續的項目立項上應當有所側重。
三、結論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浪潮,特別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學生在學習之余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應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針對于此,各大高校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也不斷出臺各項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綜合分析龍巖學院2016-2018年,在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項目在總數上的變化及其在不同類別上的比率變化,并進一步探索立項項目在創業計劃競賽上的轉化值,結果表明,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立項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申報,有助于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此外,不同類別的項目在轉化值上的分析結果表明,以2018年為例,互聯網類項目>科技類項目>文化類項目>服務類項目>調查類項目。因此,建議在后續學校遴選社會實踐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上應當根據項目的實際轉化值進行側重性的立項資助,以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榮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問題與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1(12):46-48.
[2]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3]徐明.“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34(5):49-55.
[4]黃本笑,黃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文獻綜述[J].生產力研究,2014(1):140-145.
[5]張鐵.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的變革[J].理論導報,2015(12):9.
[6]顧衛杰,柴京.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思考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7(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