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評估系統及運行體制。科學闡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理解其要義、把握其內容、掌握其特性,是改革、創新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進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效果的必然條件。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7-0185-05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unn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s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basic premise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reforming, innovating and 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scientifically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rehend its meaning, grasp its content and grasp its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的關鍵領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主體按照既定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環境和狀況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評估基于教育,評估依賴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教育評估體系的改革、創新與優化,這就必須正確認識和闡析教育評估體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要義
高等學校思想理論政治教育評估體系主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展。科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能夠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健康發展的制度阻力,營造創新環境,”[2]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質量進而為整個高校教育質量提升,實現高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評估系統及運行體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主體根據一定要求和指標,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效果諸方面實行全面評估的活動系統和運行機制。主要涉及評估主體、評估客體、評估環體、評估介體、評估載體、評估內容、評估方式和評估效果等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來自教育又高于教育,它與教育息息相關又特立獨行。教育評估體系至關重要,其運作引領、驅動教育進步。評估體系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展的內在訴求。
評估體系以教育過程和效果作為評估對象。評估“更看重過程而不是只重結果。”[3]既全神貫注達成目標,又念念不忘運作質量。評估體系“既定性也定量,既局部也整體,既具體也抽象,既即時性也歷時性,既是結論性也是過程性的,既是階段性也是綜合性的。”[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緊扣教育質量,指向性和目標性一目了然。指向性是指它心無雜念,專心致志,只關心、針對和評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而不大包大攬、涉及其他領域。目標性是指評估體系之訴求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培養目標相向而行、高度契合,而且助力目標達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內涵解讀:
1. 宗旨要求。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功能,立足培養合格人才, 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提高教育的方向性、實效性和可控性。教育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品德、崇高理想,正道而行,健康成長。
評估體系應秉持政治期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5]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為黨育人,價值引領,政治掛帥,不忘初心。“價值性是高校思政評價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政評價應體現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4]評估體系應高揚整體意識,科學設計評估內容及指標體系,全面考慮、系統應對、抓住關鍵方面,從全局大局謀劃,突出整體效果評估。評估體系應體現層次歸屬,設定層次、劃分區間,區別對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評估體系應表達問題思維,不夸夸其談、一概而論,針對、聯系學生實際,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評估糅合融通;評估體系應具有創新本質,與時俱進,銳意創新,改革求變,尋求最好方式、探索最好方法。評估體系應具有協作情懷,做到教育、管理、保障三位一體,教師、學生、領導各盡其職,統籌兼顧、協作一致。評估體系應展示民主氛圍,教師、督導、專家、領導、學生各盡其職,評估體系各方尤其師生彼此尊重,主客平等互信、內外同心同德。
2. 主體客體。主體有內(部)主體高等學校、外(部)主體政府教育部門和社會中介組織。主體包括管理主體、教育主體、學習主體、服務主體、用人主體。客體是高等學校及其內屬黨政團部門(如宣傳部、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工作人員、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的工作、學習和表現。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主客一體。
3. 內容結構。教育評估體系主要包括制度建設、體制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科建設、社會實踐、經費保障與實際效果。
評估體系有內外(部)兩個評估體系。內(部)評估體系是高等學校獨立組織評估的體系,是高校對所屬部門主要是宣傳部、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總務處、財務處領導,組織、開展、協助與保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狀況定期進行的檢查和評估,具有計劃性、經常性特征。外(部)評估體系是政府教育部門、社會中介組織等外(部)評估主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活動進行的檢查和評估,具有階段性、指導性特征。兩者相輔相成,關聯互應,內主外輔,內督外促,一體并立,殊途同歸,共同生成一個完整的評估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主要由水乳交融、相互貫通的主體、客體、環體、介體、載體、過程及效果評估組成。“體系”比“系統”更豐盈動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價體系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應該理論聯系實際,知、情、意、行融合,內化外化過程循環往復。”[6]評估體系內容豐富。
評估內涵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的主體框架及運作狀態,是評估者按照教育目標和指標,對教育內容、方式、方法、組織、制度、生態、效果和影響進行評估的整合系統和運作狀態。
評估功能界定。評估功能不一而足,輻射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涉及多層次、多視角、多界面,既有傳統的檢查、考核、制約功能,又有先進的激勵、指導、創新、發展與建設功能。評估要保持基本的檢查、測定與制約功能,突出激勵、創新與發展功能。
評估指標設計。評估指標應分級分類、一體多維。圍繞教育要素、過程和結果三大方面、對應體制、制度、隊伍、課程、教材、學科、管理、保障與生態建設諸多領域及具體目標、任務、態度、方式、方法、設施、條件、生態、行為、效果設定一、二、三級指標及權重標準。
評估體系確定。評估主體多元并存,不同評估交疊影響。正確處理學生與教師、督導與領導、業內與業外、個人和組織、上級和下級評估等關系,追求評估實效,突出專家、督導評估,淡化、弱化學生評估,合理確定評估量化體系,使評估回歸正道,體現教師主體價值。
評估方式選擇。評估要靜態動態、理論實踐、線上線下、主觀客觀、單一復合,領導督導、專家同事、教師學生結合,加大動態、實踐、線上評估比例,提高督導、同事評估權重,突出客觀、復合評估。“管理部門、學生、督導、同行評教”[4]有機結合。鼓勵創新評估。
評估方法改進。夯實評估平臺,完善評估制度,改進評估方法。轉變觀念、推陳出新、貫通融合,教師學生評估、領導督導評估、專家同行評估、學部學校評估、上級下級評估、校內校外評估、中介社會評估、線上線下評估多種方法并行不悖,靈活運用,實現評估效能。
評估生態優化。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學校內外同心協力,上級下級團結一致,教師學生顧全大局,各方整合,全校一盤棋,從而生成良好評估環境。建章立制、科學謀劃、有效領導、精心組織、充分保障、依法實施、有效治理,全面營造良好評估生態。
評估原則捍衛。理論實際同步、思想實踐并重,內化外化共生、守正創新一體、變與不變交融、過程效果兼顧,堅守評估捍衛教育,激發活力,清除障礙原則,以學生為本、實事求是、持之以恒、靈活機動、務求實效,督促教師真教真講真懂,學生真學真聽真信。
評估理念轉變。評估不是目的、形式,評估只是手段、工具,要以評估為抓手、為動力,服務至上,以評促教、促學,激勵教師愿教善教會教,學生愿學善學會學。評估要有溫度,關心、尊重教師,體現人文關懷。用考核功能,重視創新、發展功能,促進師生健康發展。
評估內容整合。教育評估要高屋建瓴,系統整合評估內容,頂層設計和面上布局協同一致。以知情意行,全面培養人的目標體系為標準設定評估內容,主要在基本理論、基本情感、基本信仰與基本道德培養等方面有所作為。評估內容全面廣泛,評估體系動態多變。
評估時間設定。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適當進行教育評估時間調整和改革,有的課程在統籌安排、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課程實際情況改變本學年度、本學期評估的傳統做法,允許另學年度、另學期評估,以有效提高評估質量,實現教育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體系“以科學性、實效性、目標性為評價導向。”[6]具有鮮明的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基礎上的立場觀點方法教育。評價必然超越一般的知識評價而實現知識性評價與價值性評價有機融合,并以價值性評價統攝知識性評價。這是高校思政評價最基本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評價是知識評價與價值評價、內在評價與外在評價、個體評價與社會評價、精確評價與模糊評價的辯證統一。”[7]具體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有如下特性。
1. 評估目標的統一性。表現在:一是評估目標要瞄準國家教育目標,保持統一,惟國家教育目標是從,不能我行我素;二是評估目標與具體活動目標保持統一,在國家教育目標規范下,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學校、不同專業教育活動目標有的放矢地制定教育評估目標,從而能夠有效影響和引導具體教育活動而不是泛泛而談,脫離實際。統一性還表現在必須圍繞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是檢驗教育質量的最核心要素,必須以學生學習效果為核心標準。”[7]
2. 評估內容的全面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囊括各方面。教育評估涉及貫穿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管理體制、保障機制、運行狀態、教育生態、政治認同、道德素養和教育效果等方面。首先,評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其次,評估內部系統及運行狀況。然后評估學生政治認同、理性思維、公民素養即思想政治道德、觀念、理想、信仰、認識和知識掌握、內化實際情況。最后評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效果。
3. 評估方向的科學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要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本質和規律等,對各影響因子作用進行合理的權重設定。“以學生學習質量為邏輯中心。堅持教與學統一,重點放在學生所學上;堅持過程與結果統一,重點放在結果上,力求符合規律性,從‘供給者本位轉變為‘需求者本位”。[7]確保評估客觀公正可行。
4. 評估領域的廣泛性。評估領域廣泛,從內容到形式、從制度到體制、從管理到服務、從主體到客體、從環境到保障,無不涉及。“評管理、評教及評學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8]評估教與學、結果與過程、學生知識認知與非知識認知、校內教育與校外影響統籌兼顧,范圍極其廣泛。
5. 評估主體的多元性。評估主體多元并存,由內而外。學校領導、部門主管、教師、學生及政府機關、中介機構皆為主體。教師和學生兼具評估對象與評估主體雙重屬性,督促師生對教與學活動審視自省、查漏補缺,以求至善至美。教育評估“采取教師、學生、學校與社會等多種方式。”[9]教育評估不能置主體多元于不顧,單純以學生評教或者督導評教為主,甚至無視評估規律,只推崇學生評教。
6. 評估方法的多樣性。評估方法多種多樣。實行過程性評估,“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3]評估方法兼容并包,不一而足。定性與定量,自評與他評相統一,過程與結果,動態與靜態,形成性評估與終極性評估,規范性評估與開放性評估,一般評估與特殊評估,線下評估與線上評估相結合,方法多樣,效果合理。
7. 評估過程的動態性。思政教育不同于單純知識教育,過程相對漫長,效果呈現并不同時,評估具有更加明顯的階段性、動態性,不能急于求成、一錘定音,要有耐心,善于等待。評估的動態性見證教育的艱難和規律性,只有靜動態相結合,過程性與結果性相一致,才能真實評估,有效指導。“過程評估,注重對教學效果的動態測評。”[7]主體對作用于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各主客體因素進行階段性的考量。
8. 評估功能的服務性。評估體系服務性功能貫穿始終,評估及時給教師反饋信息,將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為學生發展服務質量。教育要有效啟發大學生覺悟,指點迷津,幫助學生發現和糾正錯誤認知。在大學生陷于迷茫、困惑時,利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給予扶持。
9. 評估活動的客觀性。教育活動是客觀,而不是主觀臆想的,教育活動的開展要有明確、客觀、切實可行的目標、標準和方式,沒有明確、客觀、務實的目標、標準和方式的規范和指導,憑主觀意愿辦事,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教育將寸步難行。評估要有客觀、精準的目標、標準,以此客觀性引領科學性評估。
10. 評估標準的多維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標準多向多維,要全面動態把控。評估標準必須同時兼顧理論知識、家國情懷、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與文明素質等方面,進行多維考問,圍繞政治信仰這個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個最高目標全景瞭望。大學生思想意識評估,更必須多向多維而不應是單一的。
11. 評估效果的深刻性。高校思政理論教育立德鑄魂。教育內容需要大學生有深刻的知識認知、情感認同、理論領會、思想覺悟、道德升化和行為美化。高校思政理論教育評估體系需要相應的深刻性表現。評估體系要科學、深刻評估學生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論的掌握、運用情況及共產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道德的養成情況。
12. 評估行為的靈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應當高度靈活,既堅持原則又隨機應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外在表現千姿百態,實際接受情況因人而異,評估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完全按標準評估往往既不可能又不可靠,既不現實又不合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應靈活機動,不能固守教條。
13. 評估結論的可調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結論不是最終性結論而是形成性結論,具有可變性、可調性。要重視評估又不能迷信評估,評估結論只是階段性依據而不是決定性標尺,不能一成不變,一評定高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估,在評估中發展,在發展中評估。大學時代是大學生思想意識逐步成熟而仍變動不定的階段,評估要有包容性、大局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應該因勢利導、定而可變。
14. 評價體系的導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評估導向為科學性、實效性、目標性的三位一體。教育評估體系完整統一、協同創新,科學指導、推動評估有效實施。教育評估體系由外部評估子體系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校外中介機構和內部評估子系統如學校黨政領導決策、制度支持、部門協同、指標設計、隊伍建設及評估應用體系。內外部評估體系之間相互關聯、照應、互動,全面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展。教育評估體系“有對結果的關切,更有對引導的訴求。”[7]教育體系既是一評價工具,更是一理念的引導。引導關注思政理論教育系統效果。
15. 評價應用的可行性。可行性要求指標體系的設計相對具體、直接、簡便,易于操作,而不能籠統、繁瑣、不切實際,模棱兩可,無從把握。指標體系要建構科學、開放的體系架構,規范、易懂和便捷的使用流程。
在科學闡析高校思政理論教育評估體系要義、內涵、特性基礎上,高校思政理論教育評估應該堅持學生為本、全面系統和靈活機動的原則,充分發揮教育評估體系的檢查、考量,引導、規范,制約、保障,激勵、驅動,整合、協同,創新、發展與建設功能,建立科學、合理與可持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教育評估更加注重教育者教育態度、教育理念與教育質量而不單純是教育形式與教育表象”。[10]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更注重學生祖國意識、政治信仰、道德觀念及擔當品質的養成,要圍繞教師、學生和管理者,通過對各教育因素的考量,革故鼎新,建構科學的教育評估體系。
科學闡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評估體系,系統考慮問題,高起點回應困惑,為形成科學、合理評估格局,改變評估形式主義、華而不實的傾向,克服評估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提高教育評估的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增強評估的價值力、信服力與指導力,有效實現評估功能奠定基礎,從而以科學化教育評估體系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張旭日,王業松,劉啟營.改革高校考試方式與考試制度,真正實行素質教育基本對策[J].消費導刊,2008(2):125-126.
[3]王英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性評價體系的構建[J].北京教育(德育),2019(10):93-96.
[4]劉武根.從教學評價體系的視角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癥結與對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7(6):12-14.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1).
[6]張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淺析[J].高教學刊,2017(21):67-69.
[7]包立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構初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2):39-43.
[8]張瑾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評價體系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8):185-186.
[9]馬叢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體系創新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6):139-141.
[10]張旭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完善對策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7(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