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華 黃天壬 蘇曉云

摘? 要: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改革已進行了一段時間,改革的成效已逐漸顯現出來,需要進一步深化醫教協同,深入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的改革,從培養基地政策落實情況,導師隊伍的建設,課程學習和臨床能力考核方式改革后的成效進行考察。各培養單位要嚴格落實醫教協同的要求,積極培養高層次醫學技能型人才。為社會輸入高層次醫學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同時為“5+3+X”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打下基礎。
關鍵詞:醫教協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改革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7-0165-04
Abstract: It has been a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degree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has gradually appeared. We need to further deepen the cooper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master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e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learning and clinical ability assessment after the reform to investigate. All training units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cultivate high-level medical skilled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5+3+X" clinical medicine doctor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reform
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的指示要求加強發
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積極探索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經驗,滿足社會對高級醫學人才的需求[1]。研究生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特點,因材施教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職業技能為培養目標。這是國家根據發展情況確定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改革意見,深入布局研究生畢業后的教育工作。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科研思維培養和臨床常見疾病的處理能力[2]。各培養單位制定完善的教學基地標準和準入制度,增強臨床技能培訓。通過學校、醫院和培養基地三方進行督導,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抓好學生培養的質量要求。
在此背景下拉開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綜合改革的序幕。積極研究建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培訓標準、培養基地,不斷提升培訓質量,逐步規范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加強教學骨干的培養[3]。積極為國家培養醫學人才,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以進行“5+3+X”(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培養)模式的探索,為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奠定了基礎,為地區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基地制度落實不到位
基地建設各項制度落實不到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要衛生主管部門、學校和醫院的聯合培養。學校與醫院的權責不明,醫院作為培養基地時常出現政策實施不嚴以及學校要求沒有落實的情況[4]。根據醫教協同相關文件的規定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至少33個月,而學生在輪轉的過程中,由于脫離自己導師的指導,輪轉科室及帶教教師不重視,并沒有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執行教學任務,研究生在輪轉中容易等同于社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的培訓要求來培養,忘記了其碩士研究生的身份,沒有突出研究生教育,也沒有前沿核心課程和講座提供給學生學習[5]。有的培養基地可能沒有專門的研究生輔導員對研究生進行管理,培養基地沒有可以提供研究生自主學習的場所。學生在輪轉中,缺乏溝通機制,與導師溝通不密切,導師更多的是任務的安排,進入科室前的培訓流于形式,沒有專門的人對剛剛進入科室的研究生進行本科室常見疾病的教學與指導[6]。培養過程沒有進行差異化教學,導致臨床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在輪轉的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吃力的現象。
(二)師資隊伍建設制度陳舊
1. 導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學習的榜樣,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像導師一樣優秀。導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導師要注意自身的道德素質的行為規范,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2. 專業型導師的職責不明確,教學內容不明確,大多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還只是臨床技能的培養,僅僅這樣是不能夠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需要。3.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相對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起步較晚,培養基地遴選專業型導師的制度還不完善。有的導師是從科研型導師轉變成專業型導師,這些導師他們有自己的課題,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幫著做,“重研輕教”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加上醫院重視科研成果,學校或者醫院在評職稱上導師的科研成果占很大比重,導致科研型轉專業型的導師對培養專業型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而有的專任專業型導師又存在“重臨床,輕科研”的情況,忽略了專業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最終培養的研究生與住培生沒有太大的差異[7]。
(三)課程結構不合理
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安排大多是本科時期學過的內容,沒有突出研究生培養的特點,而且多數的課程與本科課程學習方式雷同,導致時間的浪費。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學分要求及課程學習方式無較大區別,沒有差異性的培養體現不出專業型研究生的優勢。存在科研思維課程及人文科學課程較少的情況,對學生立德樹人的教育意識淡薄,專業型研究生的臨床壓力大,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課。教學任務的安排只有在學校進行,有的培養基地沒有設置課程供學生學習,學校安排的課程有時會與培養基地的培訓時間上有沖突。課程的選擇性較少,使學生缺乏對課程選擇的自主性,容易形成填鴨式教育,學生缺乏創新能力。而且課程的設置沒有國際前沿眼光,基本上是沿用學術型碩士的課程安排。存在學生接受前沿知識的機會少,聆聽領域內的專家講座少等問題,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定勢,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8]。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的量沒有增加,醫學上的立德樹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多數學校課程安排中沒有增加此類課程還是延用以往的課時量。學生在面對醫患矛盾時缺乏處理的經驗,容易出現矛盾惡化的情況。
(四)臨床能力考核方式不統一
各培養科室沒有統一的臨床能力考核標準,考評制度不嚴格,各個科室的出科考核存在一次過或者全都過的現象,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存在嚴重的誤判[9]。考核標準不統一容易形成一票否決或一票通過的情況出現。因此在臨床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和導師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得不到準確的了解,在制定培養計劃的時候容易出現偏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培養基地的教學水平評估。各培養科室臨床能力考核沒有統一的評分細則,單純的以出科考核成績是否合格為評判標準。這樣使真正優秀的同學得不到鼓勵,同時也拉低了培養基地的培養質量。臨床輪轉過程的實踐時間容易被科室的行政工作和會議占用,技能訓練時間存在不足的現象,最終導致培養合格率不高。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臨床技能評價不高,導致出現患者就診滿意度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二、改革的措施
(一)加強培養基地的建設
進一步加強校外培養基地的管理和建設,定期開展教學督導,把好基地建設質量關。完善制度,建立動態調整的基地管理模式,明確了培養基地的職責要求,同時對校外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單位資質要求及準入程序做細致規定。建立溝通機制,要求導師要定期與學生見面交流,可以通過文獻閱讀交流會或者科研方法討論會的形式進行。明確規培基地的標準,與醫教協同相關文件接軌。對于已開展合作但不是國家規培基地的單位及時淘汰及整改,暫停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的招生培養工作。培養基地要對研究生輪轉前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才能下臨床輪轉,各個負責研究生培養的科室設置專門的臨床教學人員對研究生進行教學,對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薄弱的同學進行多輪培訓。要求所有培養基地設立專門的機構及人員負責研究生的管理工作,為研究生設立專門的學生辦公室供學生學習使用。定時開展講座和提供線上和線下的前沿課程,同時培養基地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將優秀的學生送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
(二)提升專業型研究生導師的水平
學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導師遴選條件仍需結合實際進行動態調整。實行導師聘用制,積極修訂導師遴選條例,強調學術學位導師和專業學位導師的分類選聘,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要求必須具備相應領域的執業資格證書,側重從業年限和臨床技能水平的要求,弱化課題及科研經費要求,改變單獨評定研究生導師資格的做法,強化與招生培養緊密銜接的崗位意識,防止形成導師終身制;導師資格及招生審核一年一審,形成動態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將導師定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完善導師管理評價機制;要求導師要對研究生進行科研方法的教學,及科研成果的監督檢查,如若學生出現學術不端的行為,導師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學生長期轉科不在身邊,導師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動力不足;學生輪轉時脫離了導師的指導和管理,育人工作難以到位。校外規培基地方面缺乏有效監管和切實提高校外研究生培養基地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和導師指導水平[4]。
通過加強對上崗導師的定期培訓和導師教學質量的匯報工作,加強導師醫德醫風的建設,聘請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學者為導師進行培訓,同時要求導師定期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強化研究生的人文素質[10]。突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區別,強化專業型研究生科研思維,突出與社會學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特點、特色及優勢。
(三)課程學習要求改革
深化醫教協同推進課程改革,課程的設置上考慮到學生在臨床時間的不確定性,設置網絡課讓學生自主安排上課時間;同時學校課程的設置還要考慮研究生所需的內容及時更新網課、接軌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內容。以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改革為例,廣西醫科大學的課程改革分為三個階段,到2015年全面銜接醫教協同后取得了不錯成效,改革一步步深入。(詳見表1)
結合學校實際,合理利用SPOC課程,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逐步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適應各自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課程體系。探索完善相應的臨床輪轉配套管理政策,建立健全臨床能力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培養基地和學校要聯合為學生安排課程,學校為學生提供前沿核心課程,培養基地為學生開設專業領域的講座。學校增設心理教育課程及醫學人文課程,同時配備心理輔導員服務學生。學校和培養基地定期為學生開設學習交流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從臨床技能和科研水平上有新的認識和提高,也能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啟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8]。學校適當增加醫學人文素質課程是有必要的,教學生在面對醫患矛盾時學會運用合理的方式解決,減少不必要的人身安全的威脅。
(四)臨床能力的培訓
臨床技能的訓練是以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常見疾病的處理能力和應急能力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11]。在臨床出科考核中各科室應將臨床中醫德醫風的表現和患者滿意度納入考評標準,制定出科考核標準。對于成績不合格的同學培訓合格后再輪轉并報告相應導師,使其及時了解情況,導師根據輪轉表現制定接下來的培養工作安排。培養方案中的臨床技能訓練時間要明確規定,因行政或者會議占用的時間應該在事后找時間補回來,各專業培訓標準細則考核細分為四項:1. 課程學習考核: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和學校的學分要求且成績合格。2. 臨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臨床技能實踐的時間要足夠,出科技能考核要合格。3. 教學實踐考核:研究生完成教學實踐后,由所在教研室組成教學能力考核小組,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教學手段、教學態度與儀表、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考核。4. 畢業考核:在學位論文答辯前,研究生必須參加由培養基地組織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外語畢業考核。臨床技能的考核要全面且合理以確保臨床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三、結束語
隨著醫教協同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現階段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得到不斷發展,社會對更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積極培養高水平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培養出高級技能型醫學人才。同時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加快步伐探索“5+3+X”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形成全面的醫學培養模式,保障醫學發展的連續性,為新時代醫療建設注入新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Z].2013-04-19.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EB/OL].[2019-01-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5209661.htm.
[3]教育部,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EB/OL].(2014-06-30).[2019-06-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7/t20140714_178832.html.
[4]張萍,遲寶榮.適時建立院外研究生培養基地的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03(10):49.
[5]萬輝,郝璐,黃鵬飛,等.某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2(8):761-763.
[6]李鎵伊,賈琳,李玉華.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的實踐與思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3):405-407+410.
[7]何榕,孫麗杰,張福春,等.臨床與科研并進 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16-19.
[8]肖湘君,李勇,陳旭.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協同創新與銜接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34(8):619-621+640.
[9]劉瑛.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3):216-218.
[10]胡偉力,陳怡婷,段昌柱,等.深化醫教協同視域下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實踐及其深層困境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7):34-38.
[11]徐蕾,黃淇敏.專業學位醫學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的實踐與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3):360-364.